怎樣選擇適合自己的宗教並且堅持信仰終生?

最近犯了一個人生大錯覺得需要贖罪,一直也覺得每次宗教都有可取之處,想選擇一個宗教並且是一生的(現在主要覺得比較合適的是佛教和基督教),希望大家能給一些客觀的建議謝謝~一方面,我奶奶是信佛的(燒香拜佛逢節日祭拜,方便的話也去寺廟),從小起受到一定影響。但是又覺得現在的佛教更多時候成了旅遊文化,商業性質太重。另一方面雖然對宗教略有興趣但只知一二,對於具體的教徒的生活不甚了解。個人信息:女,21歲,大學生,漢,籍貫湖南(佛教佔優勢,少數名族多為回族苗族),家裡也是要麼不信教要麼信佛。大家需要其他信息的話我再補充,-)


信佛教還是基督教呢,我看的很糾結吧,那我來告訴你吧。

首先先來講一下基督教和佛教的區別:

佛教徒分為俗家弟子和本家弟子,他們二者最大的區別是,俗家弟子的修行只是間歇的或者是一段時間的,修行完了以後,就回歸到我們社會中來做回普通人,這個行為,我們稱為「還俗」,曾經的俗家弟子藝人很多,我們比較熟悉的莫過於現在活躍於網上的寶寶王寶強了。而本家弟子就是要終身向佛,一直修行,直到終老。佛教徒,無論是俗家弟子還是本家弟子,他們出家、吃齋、念佛、集功德,原因都是為了離苦得樂。修行來生,或圖往西方極樂。此與基督教不同,基督教教人頭一件事就是想到罪的問題,倒不一定要脫離苦樂,甚至要甘願樂意吃苦,背著十字架,在家庭中、社會中,愛人、服侍人。

一切宗教皆有信仰,都可以十分虔誠,但更為重要的問題不是你有沒信仰,而是你所信仰的是什麼?即你所信仰的對象決定了你的信仰是否有價值。打個比方,本來一塊很普通的石頭,你若把它視為珍寶,花再大的價錢來珍藏也不會有什麼實際的價值。本來你所敬拜的神不同,你的生命人格、思想、生活也隨之不同。年輕人實在是要謹慎選擇宗教信仰、可以說,和選擇職業、婚姻一樣重要。佛教在敬拜上,實在夠虔誠,只可惜敬拜的神不是神,只是人們自己把釋迦牟尼當成了神,本身佛教就是無神論主義宗教,佛教中修行的最終目的就是要找回我們人類的本性,佛性,就連佛祖本人也說:「我不是神,跟隨我的,要注重我的思想。」所以把佛教理解成為一套較好的思想系統更為恰當。

近年來,佛教有所覺悟,只敬拜釋迦、阿彌陀佛以及觀世音,可惜的是,這三位也不是神,只是世人愚蠢的把他們當做了神,就連他們三位也沒有承認過自己是神。觀世音菩薩尚在修行地位,阿彌陀佛也不知不過是千萬佛之一。佛與眾生平等。人人皆可成佛,說不定哪一天,經過你辛勤努力的修行,你的地位比阿彌陀佛還高,那你現在還敬拜他幹嘛,如果按照這個來講,為什麼你不去敬拜你的父母,你的上司,真可笑。

按照佛學說:禽獸也可成佛,好比西遊記里的孫悟空豬八戒。佛教本無神可敬拜,但結果,佛教教徒、僧人,偏偏就要塑造許多佛像,菩薩像,來供世人敬拜,雖說天主教也會輸著許多雕像,但是很大一部分只是用來紀念,不會去敬拜的。雖說佛珠不是神,但是佛祖卻說自己是宇宙間最高大的,自己我說不知。可憐,卻不知道自己的渺小、微不足道、和 普通人沒什麼區別,同樣有軟弱、會犯罪。基督教則不然,上帝即在古時借著眾先知,曉諭人類,雖然在各民族,深淺不同,先知也所知有限,但在這末世,借著他的獨生聖子耶穌啟示世人(來1:1)。這位宇宙間獨一的真神上帝——耶和華,不但是真理,太初的道,自有永有的神,而且是最高權能、智慧、仁愛、公義、有位格的獨一真神,這才是人類所應當尊崇和敬拜的。

佛教看著世界,眾生皆苦,都是由一切眾生業感而來,果報而來,故佛教徒看不出被造之物、大自然界之美,及上帝創造之恩典。基督徒則不然,以世界萬物皆由天父上帝所創造,奇偉美麗無比,其中蘊藏財寶豐富,供我們世人使用、享受。本人對山水花鳥、音樂美術,皆可寄情欣賞,皆因這一切,都是天父上帝為人類精心預備的。

佛教徒看人生有八苦,故在世不斷修行,好早登極樂,不願來世再為人。基督徒則不然,無論音樂、美術、科學,皆因努力研究,家庭、社會,皆要努力服侍。以為愈能做的多,愈能榮耀上帝。

佛教之所謂眾生,是指胎、卵、濕、化一切的生物。佛教又謂一切眾生六道輪迴。所以不敢吃豬牛雞鴨,恐怕好是祖宗投胎,一不小心,吃到了自己的祖先。即使不是祖先投胎,也不可吃。佛性平等,殺一眾生,來生要投為豬牛雞鴨被殺,以償還業報。故有買魚投河放生,買豬牛送到寺廟中去供養。基督教則主張,人獸有別,上帝創萬物之時,唯有人有上帝的靈氣,唯有人有上帝的形象,其餘一切物種,只不過有魂,有血氣的生物而已。佛教徒時常批判我們基督教徒的愛自私、狹小,只愛人,而不愛禽獸。其實不認,應該說:佛教的愛不正確,過分注重了禽獸,而忽略了應當愛人如愛己。

基督教勸人信耶穌,出發點是赦罪得救;佛教勸人信佛修行,出發點是離苦得樂 佛教徒出家,或吃齋念佛,集功德,原因都是為離苦得樂。修修來生,或圖往生西方。出發點,並不是想到罪的問題,只想到苦的問題。此又與基督教不同,基督教叫人頭一件想到罪的問題,倒並不一定要離苦,甚至要甘心樂意吃苦,背十字架,在家庭中、在社會中,愛人、服事人。

這是基佛二教最大區別,釋迦佛只是教主、導師,指示人離苦得樂,教導人自已修行之方法。他並未說:我能代替眾生擔罪,只要信我就得救。耶穌則不然,聖經清楚地說:我的寶血,是為你們流出來的,是罪得赦。信的人就永生。

佛教修行之目的,是在乎八涅盤。涅盤梵音意為寂滅,是令人很難捉摸的名詞。到底進入究竟涅盤後,還有我沒有?我問過好多法師,回答卻是不同。有的說仍有我存在,有的說那時絕對沒有我存在了。如一滴水歸入大海,還有一滴水嗎?有的說:一滴水固然歸入大海,其滴水之相,了無可得,但此一滴水性還是存在於眾水之中而未消滅的、甚至有兩可的回答說:存在,不存在。存在是因為涅盤是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垢不凈,回到法性實相。不存在是法性本來空寂。達摩說:本來無一物的境界。基督教對此問題,卻有了相當確切的回答,就是肯定說有永生。永生希臘原文,乃指屬靈的生命--屬上帝的生命。此生命人在世時就能得到,假若此人真能悔改重生的話。

再來講一下佛教和基督對不同事情的不同的觀點和做法:

佛教不讓和尚娶媳婦、不讓尼姑出嫁。違反人性。色就是空,空就是色。玄的地球人都不懂,讓丈二和尚莫不著頭腦。和尚不服,經常出軌,美名其曰:為婦女開光。佛教道教把婚姻的維持建立在某個方位、生辰八字、日期等巫術上,婚姻不講愛,主要講的是玄而空的人生賭博。

基督教的教義認為婚姻是神聖的,是上帝設立的。根據《聖經·創世紀》的記載,上帝造人類始祖亞當以後,認為他「獨居不好」,便從他的身上取出肋骨一根,為他造了配偶夏娃,與之共同生活。這就是人類婚姻的開始。在新約聖經中,耶穌明確指出,上帝造人時造的是一男一女,而且「二人成為一體」,因此基督教堅持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一方面,在教會的婚禮中,牧師要新婚夫婦在上帝和會眾面前,彼此許諾,今後無論遭遇任何困難,都要信守婚約,彼此忠誠,廝守終生。這反映出基督教重視婚姻的神聖性,並要求信徒嚴肅對待。另一方面,基督教認為已婚者與他人同居或重婚,都是犯了「不可姦淫」的誡命,是一個信徒必須棄絕的罪惡行為。這些對保證婚姻的相對穩定性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夫妻之間主要講愛,不算卦、看風水、擇日子。

佛教不讓佛教徒吃酒肉,和尚不聽,經常出來偷腥,美名其曰: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給人一種不倫不類的感覺。廟裡的祭壇上卻常擺上豬頭肉、魚肉,供佛祖吃。佛祖服肉味,和尚背地吃肉。

基督教不許酗酒,人是雜食性動物,可以吃肉。但最好不要吃動物內臟和血,因為這些東西不潔附有毒素。西方人常把內臟扔到沙漠里,讓飛鳥啄食。消耗不完,就出口到中國,中國人當美食吃。

佛教讓人捐錢要刻碑,多者上碑,都是貪官和紅頂商人;少者一邊去,都是窮人。佛教提倡搶頭柱香,118萬的,還上新聞,做廣告。佛道二教常常用算卦、相面、看風水、為婦女開光、和尚走村串戶賣狗皮膏藥等巫術騙信徒錢財。

基督教提倡自由奉獻,錢不論多少,不刻碑,不做廣告張揚,上帝告誡信徒要遠離巫術。信徒不能 用算卦、相面、看風水、為婦女開光、走村串戶賣狗皮膏藥等巫術騙信徒錢財。

佛道二教有經不講經,有道不講道。只會燒香、磕頭、放火鞭,算卦、相面、看風水。重表面形式,缺人文內容。深受貪官的擁護。

基督教聚會手拿《聖經》、筆記本,講道、聽道,懺悔禱告、唱歌跳舞、身心愉悅、有豐富的精神內涵。深受底層老百姓的喜歡。

佛道二教提倡算卦、相面、看風水,求官求財,私心第一,社稷為輕。

基督教用大衛、亞伯羅汗等官員的做官沉浮,告誡為官者要清正廉潔、一身正氣、勤政為民、社稷為重。

綜合以上所講的,大家可以看見,基督教更適合現代人的信仰。作為一個虔誠的基督徒,我奉主耶穌基督的名,在此禱告,願阿爸天父的恩高大大的降臨我們每一個人身上,充滿我們祖國每一寸土地,阿門。


正如其他朋友說的:佛法博大精深。您奶奶雖然信佛,但估計由於客觀的因素,她可能對佛法理解不多,未能給您講解。其實各大正信的宗教都是勸人為善的,也有很多方法可以令人從錯誤中走出來,令人生更美滿。站在佛教的立場來說,其他宗教都有可取之處,但卻不徹底,不圓滿。選擇宗教最重要的是我們能信受奉行,並且它帶給我們的是和他人的和諧而非對立,它鼓勵我們向上,並容許我們自主,令我們和身邊的人都感受到正能量。我是這麼理解的。《 給初學者的建議 》

-----

聖嚴法師《正信的佛教》:

佛教相信懺悔嗎?

是的,佛教確切地相信懺悔的功能。

佛教相信,除了重大的如殺生、偷盜、邪淫、大妄語(妄稱自己是聖人)等的已遂罪,必須隨業受報之外,其他的未遂罪,以及過失犯戒與威儀犯戒等罪業,均可依照佛所規定的方法懺悔。

懺悔的作用,是在毫不容情地自我反省和自我檢束;是在自覺心的警惕和自尊心的洗瀝,從此之後再不復犯;只要能有改過自新的決心,往事已過,不復追究,心地便會從罪惡感中得到解救,恢復平靜,這就是懺悔的功能。犯罪之後,必須坦誠地發露(以情節輕重,分向眾人、向三數人、向一人,乃至自對良心,吐露所犯的罪行,懇切悔過,決志不復再犯),否則,這一罪惡的陰影,勢將永藏心底,也就成為他日感受報應的種子;懺悔之後,這一罪惡所感的種子,也就隨即消失。

不過,懺悔的目的,是在自凈其心不復再犯,如果常常犯罪,常常懺悔,又常常再犯,那麼,懺悔的行為,便會失去應有的功用了。同時,佛教的懺每絕不同於耶教的祈求上帝赦罪,佛教不相信有任何神祇能夠赦人的罪。佛教的懺悔是在洗刷染污了的心,使之恢復清凈。

(摘自: 《法鼓全集》 第五輯 學佛者的入門書籍 第二冊 《正信的佛教》)

------------------

聖嚴法師《學佛群疑》:

「「念佛一聲罪滅河沙」是真的嗎?

這是出於《法華經》的經句,是從發心的觀點說。

佛教的滅罪理論和基督教的贖罪思想不同。基督教說,耶穌受十字架釘死就是代世人贖罪,凡是信祂的人,都能免罪而成為無罪。但是又說,人不以自己的善惡行為作為有罪無罪的判斷,人之能否進入天國,是看上帝的審判來決定,因此,基督教的贖罪之說,有它的矛盾。上帝既然基於愛來造人,又要基於人類的原罪而來贖罪,結果只有為上帝選中的人能被召至天國,其他的人都將被丟進煉獄。愛與罰、善與惡,不是基於人類的道德,而是出乎上帝的大能或權威,基督教強調信者得救,倫理的矛盾與否,對他們不能構成問題。

佛法不是如此,佛能救濟眾生,這是誘導、啟發眾生自己來去惡向善,再自有漏善而至無漏善,也就是從不造三惡道的因為起點;繼續努力則修人天福報,成為有漏善;再修菩薩道乃至於佛道,成為無漏善,即是徹底滅罪。

經說︰「罪性本空由心造,心若滅時罪亦亡。」罪是由於造作惡業所成,又叫作煩惱垢和罪垢。罪的完成必須有三個條件︰有心犯罪、知道是犯罪、確已犯了罪。比如殺人,預謀殺人、知道是殺人而真的殺人,如缺其一,便不成為重罪或不成為犯罪,其中最主要的是意念。若未預謀殺人,也不知道是殺人,而人被殺了,不算犯殺人戒。比如心狂意亂,失去理智的人,雖殺人不犯殺人罪。

念佛的人,心向於佛,只此一念已超三界;如果第二念忘掉了念佛,則仍在三界。念佛心與佛相印,則遠離無量罪業,念念念佛,念念離無量罪業,永遠念佛則不受三界果報。

滅罪的意思,第一層次是遠離罪惡的業因,第二層是不受罪的果報。所謂不受果報,也有兩層意思,第一是已得解脫之人,雖受三界身,不以為苦,所以,等於沒有果報;第二是罪業種子久久沒有機會受報,就如植物的種子置於石頭之上,曝於烈日之下,久了自然失去發芽的功能。

(摘自: 《法鼓全集》 第五輯 學佛者的入門書籍 第三冊 《學佛群疑》)


先去都去深入了解一下,再談信哪一個。

僅僅憑著主觀印象,覺得佛教商業氛圍濃重,或者基督教迷信,都是不客觀的。可以聽一聽佛教開示,基督教講經再決定。

我是佛教徒,在家人,生活盡量按照五戒十善來規範自己言行,另外再看看經書,念經,做功課。沒有特別的生活方式,也不素食,做好自己該做的,就這樣過日子。


的確,如樓主所說,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後,特別是本世紀以來,"佛教和外道分別取得了井噴式的巨大成功。" 而外道因外來文化、傳教、社團簡歷的方面,的確做得非常好,吸引很多年輕人。特別樓主希望贖罪的話,可能比較合適。不妨多留心身邊的傳教士,只是鑒於國內目前的情況……請注意鑒別,如果有任何讓你和家人脫離聯繫的教唆,及時報警脫離。

而佛教,其實不只是宗教,而是一個完全覺悟的人關於煩惱和解脫煩惱的教導,需要每個自己做身口意的練習,才可以離苦得樂,自利利他。實際上,也只是國內目前由房地產商人和旅遊局把持寺院,僧人難有發聲渠道,所以難免給人不好的感覺。但是,只要你有心會發現,相當多的大學生、高級知識分子都是佛弟子。國外幾乎最好的大學全都有佛學專業,未必在宗教系下,很多在哲學、心理之下。

如果樓主有心學佛,可以看一下我回答問題時經常推薦的書。

《法鼓全集》導讀系列(2)五講之三遊記系列介紹Ⅱ

78分鐘的時候,2002年曾經帶領五百位弟子來大陸寺院尋訪的聖嚴法師說得很清楚,國內很多寺院是文物局管,並無僧人。老人家客氣,還沒有說,很多寺院是房地產商、連鎖經營的。這些「商業性質」同佛法、僧人,一點關係都沒有!


贖罪的話,基督效果比較好吧。


哪種水果好吃,要自己嘗了才知道。

哪種宗教合適,也要自己分別去了解。


窮修來世,富煉今生,共產主義前程廣大。你自己掂量著辦。


推薦閱讀:

TAG:調查類問題 | 信仰 | 佛教 | 基督教 | 宗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