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謹慎遊戲」的背後,是一場曠日持久的道德戰爭

當我們不再討論遊戲的玩法、音畫、設計,而只是去討論遊戲的態度、社會影響力的時候,本身就是在殺死遊戲。

作者丨連根塞

1988年,Data East公司推出了一款街機遊戲《Atomic Runner Chelnov》(日文名《戦う人間発電所》),講述了一名偶然捲入核電廠爆炸後獲得超能力的礦工Chelnov與秘密結社大戰的故事,遊戲上市後在日本國內引發了「不謹慎」的指責。從標題畫面的自由女神像和主角的姓名來看,他們並沒有想掩蓋這個遊戲在調侃什麼,衛道士們的唾棄也沒有阻止它後來移植到MD、X6800和Wii等其他機種上。

遊戲就是這個調調……

當然像Data East這麼生猛的遊戲公司還屬少數。朋友們可能知道,去年11月,《絕體絕命都市4 Plus:夏日回憶》在跳票7年多之後終於發售。除了開發公司本身的問題外,這款遊戲也確實多災多難了一點:當年宣布的發售日直接撞上了2011年的東日本大地震,後來好不容易重新踏入開發正軌,又連續碰上熊本和北海道的地震,可比地動儀好使多了。

沒辦法,災民房子還東倒西歪的時候,遊戲公司敲鑼打鼓地賣地震逃生主題的遊戲,確實是比較「不謹慎」。

在日語里,「不謹慎」通常指那些言行輕率、不過大腦,因考慮不夠周全而傷害他人的行為。引申到遊戲業界,「不謹慎遊戲」分為兩種,一是Data East這種有意識地大膽諷刺、調侃社會熱點的,二是《絕體絕命都市4》這樣踩了地雷的。僅僅從這兩種緣由來看,幾十年來遊戲圈裡「不謹慎」的那點事也有很多了。

丨 戰爭罪行

1988年9月,昭和裕仁天皇大量吐血,生命垂危,整個日本社會進入長達一年的娛樂活動受限狀態,稍有過度的言論就會被指責為「不謹慎」。有記載的第一部「不謹慎遊戲」《平成京エイリアン》就誕生在這個壓抑的社會背景下。

遊戲系統抄襲自街機遊戲《平安京エイリアン》,玩家操縱一個漢字「天」,目標是挖洞埋掉「社」「核」「革」等其他漢字,遊戲中,「主角」撞到敵人會降低血壓,當血壓降到0時遊戲結束,畫面顯示「崩御?平成」。

按常理說,這事兒可足夠大逆不道,不過當時的日本社會比較特殊,有能力接觸網路和電腦的年輕人都比較進步,對世界局勢心裡有譜,也了解天皇的過往歷史。為這樣的人守一年喪,年輕人們自然是不願意的,這甚至可能也是遊戲能夠誕生的原因。不過很遺憾,年代久遠,現在已經很難找到這部遊戲的本體或影像資料了。

《平成京エイリアン》誕生於平成元年(1989年),同年,日本東京都認可了一個自稱源自古瑜伽修行的「奧姆真理教」,獲得法律認可後,它迅速擴大組織規模,同時也引發了很多社會問題。同年秋,律師坂本堤公開對奧姆真理教提出質疑,一家慘被滅門。事後,當地警方矢口否認此事與奧姆真理教有關,沒有深入調查下去,硬是整成了無頭案。

坂本堤律師事件其實只是個開始,在隨後的幾年裡,奧姆真理教變本加厲,甚至還能光明正大地參政、建立武裝據點,以及收編生物科學家研究生化武器。即使到了這個地步,已經引發了極大民憤,他們也因具有合法性而無法被撼動。

在這個背景下,第一次大批量的「不謹慎遊戲」爆發了。PC98上的《倉庫番in上九一色村》(上九一色村為該教團根據地)就是早期代表,它看起來只是個平平無奇的推箱子遊戲,可怕之處在於,一旦任務失敗,玩家的硬碟就會被清空。因為遊戲中包含了絕對無解的關卡,所以只要打開遊戲就無法避免成為受害者——這一點倒是很好地嘲諷了奧姆真理教的本質。

相關主題遊戲《上九一色村物語》

養虎總是要為患的。1995年3月,奧姆真理教製造了震驚世界的東京地鐵沙林事件,受害者達6000餘人,成為日本一大國恥。事後不久,網上流傳開了一個叫做《霞ヶ関》的Windows遊戲,流程很簡單:在地鐵路線圖中選擇5個站點配置生化武器,受害者越多,「得分」越高。遊戲設計中看似對受害者再踩一腳的行為毫無疑問地引發了主流媒體的集中批判,這是「不謹慎遊戲」第一次為大眾所知。

遊戲很簡單,性質很惡劣

據統計,當時日本的Windows電腦普及率不足5%,能夠聯網的電腦更少,之所以一款遊戲被放到了風口浪尖上,說到底也是因為當時的日本媒體左右兩難,就沙林毒氣事件本身深挖下去,勢必就會扯到警察不作為和地方官員腐敗,哪個都惹不起,只好找軟柿子捏一捏了。

這是有記載的第一次,普羅大眾價值觀和「不謹慎遊戲」間發生衝突,《霞ヶ関》等圍繞奧姆真理教展開的黑色幽默遊戲從法律角度上講沒有任何漏洞,想要和它鬥爭能且只能運用道德手段。而這到底是否道德,不同意見的各方打得天地變色,難解難分,至今沒有個結果。

丨 殺不死你,就讓你變得更……怪異

說來諷刺,輿論對「不謹慎遊戲」的道德指控本意是試圖封殺,結果卻把這些遊戲的影響力放大了許多倍,在這個過程中,日本媒體又找到了一個最爛隊友。

山本隆雄曾在夏普任職,離職後建立了「日本電腦俱樂部聯盟」(即「日コン連」)。他利用當時日本民用電腦普及率低、群眾對這種高新科技好奇又恐懼的心理,見縫插針,圖謀利益,比如說,販賣非常可疑的「電腦病毒疫苗」,在媒體上發布駭人聽聞的假情報等。

「日コン連」發售的雜誌,混沌的氣息迎面而來……

主流媒體嘛,無非就想找個「日コン連」這樣的技術機構為自己的道德審判撐腰,內容準確與否倒不重要。加上當時日本處於泡沫經濟末期,輿論也需要製造氣氛,宣揚「坐在家裡鼓搗電腦而不出門花天酒地、製造消費的死宅,存在就是罪惡」。

山本隆雄雖然一直因為癮大技術差被技術圈鄙視,但拉流量、耍咋呼的能力可是一流,所以頗受主流媒體歡迎。《霞ヶ関》事件後,山本隆雄在若干日本大媒體上高調宣布,「不謹慎遊戲」都是有病毒、會炸你家電腦的,開發這些遊戲的技術宅一定是反社會變態。總之,「聽我的,准沒錯」。

面對這動機不純的指責,阿宅們不緊不慢地幹了兩件事:一是挖掘「日コン連」散布「不謹慎遊戲」言論、和一些輿論唱雙簧的證據,二是在道德層面上加大批判力度——「我們要真在道德上秀下限,還怕你們主流媒體接不住。」

2000年,日本青年佐藤宣行誘拐監禁少女長達9年的「新瀉少女監禁事件」曝光,再次把無能的警方推到了輿論風口上。這件事催生了「佐藤宣行撲滅委員會」和以此案為藍本的遊戲《~少女監禁~陵辱の九年間》。此後,以宇都宮兩歲嬰兒凍餓致死事件和東海村核事故為原型的遊戲《~飢餓母娘~宇都宮女児凍死》和《~臨界~東海村放射能汚染事故》相繼問世。

遊戲挨罵,以佐藤案為原型的小說卻得了文學獎

在佐藤宣行案中,這名有猥褻前科的男性從1990年起監禁一名少女長達9年,期間警察完全不管不顧。宇都宮案的核心是,一個單親母親在身體健全的前提下沒有任何工作意願,活活把自己的女兒凍餓致死,在這之前,宇都宮的男友發現女方懷孕早就跑路,福利機構也對這個孩子不管不顧。東海村核泄露事故的起因是工人違規操作,暴露出了公司和當地相關部門完全沒有針對核泄漏事故的處理預案。

幾名遊戲作者在Readme文件中堅決表達了一個觀點:遊戲極盡令人不適之能事,但目的是為了讓這件事被更多人記住,絕不是對受害人的不尊重。

2001年,日本出現了駭人聽聞的池田小學連續殺人案,一名成年男子進入小學殺害8人、刺傷15人。「池田小PT?」針對這件事連續製作了4部遊戲,前兩部模擬犯案過程,目的和佐藤宣行撲滅委員會差不多,只是為了記錄案件。

第三部就有意思多了,遊戲讓玩家扮演無良記者,為了收視率去採訪事件倖存者和受害者家屬,以「新聞知情權」為借口去揭他們的心理傷疤。面對犯下如此罪行的窮凶極惡之徒,人權組織還在橫加阻攔,不允許對犯人執行死刑。第四部遊戲的目標就是要在這種干預下對犯人執行死刑。這幾部遊戲提出了一個明確的問題:記者和人權組織的行為確實合法,可他們這麼做就符合道德了嗎?

這是一款諷刺日本科學家小保方晴子學術造假的手游

在這些例子里,「不謹慎遊戲」遊戲的作者們選取了巧妙的角度反擊主流輿論,試圖引發受眾的思考,並且和主流輿論爭奪道德高地。當然,「不謹慎遊戲」的取材並不是天馬行空的。非常有趣的是,紗織事件、宮崎勤案等和亞文化密切相連的事件從未有人將其「不謹慎」化。原因也很簡單,在日本精通電腦和有能力製作遊戲的人大多數也是亞文化愛好者,主流媒體對這些案件的過度渲染讓他們也感到備受傷害。

總之,世上有那麼多的罪惡不去關注,老盯著我們玩遊戲的人,請問是幾個意思啊?

丨 Its The Flash, Stupid!

相比而言,日本媒體和死宅在如何對待社會熱點問題上的交鋒還都是小事,百無禁忌的美國人要玩就玩大的,直接開國際玩笑。1991年的遊戲《Crisis in the Kremlin》運用了很多真實史料,把蘇聯鬧的笑話傳播到了世界各地;1992年的《德軍總部3D》狠狠地黑了納粹德國一把,二戰的事不能就這麼算了。

他們瘋起來連自己都黑。1993年的遊戲《影子總統》用現在的話來講應該叫「總統模擬器」,玩家可以控制美國總統操縱內閣,大搞霸權政治,甚至不顧反對核平世界。當然,許多國內玩家畢生最愛的《紅色警戒2》,現在仔細看來也是很「不謹慎」的。

如果您扮演的總統支持率太低……

美國人敢這麼玩和他們當時領先世界的實力與心態有關,但世上講究個一物降一物,911事件改變了世界格局,倒下的不僅是雙子塔,還有美國人多年不可一世的自信心。

2000年以後,Flash遊戲已經不算新鮮事物,還有Newgrounds等比較成熟的Flash遊戲平台,這類小遊戲正呈現欣欣向榮之勢。目前在這些平台上可查詢到的最早的「殺死本·拉登」Flash遊戲投稿時間為2001年12月,類似作品的總數有上百個之多。美國死宅大多胖得連參軍條件都達不到,但不代表他們不能在遊戲里殺一殺死敵啊。

這樣的遊戲可以說是非常「美國夢」了

對本·拉登的憤怒消化得差不多了之後,發現這事兒真解氣的美國阿宅學會了拿Flash遊戲折騰其他人。最熱門Flash遊戲題材的前兩位,針對的分別是小布希總統和金將軍,第三位則比較出乎意料——著名歌星「小甜甜」布蘭妮,這大概只能理解成阿宅們扭曲的愛意已經變成恨了。

時間久了,拿小遊戲惡搞名人發展成了一種獨特的叛逆文化。現在我們可以很容易地找到轟炸白宮、燒烤奧巴馬、朝特朗普扔西紅柿之類的遊戲。與有語言隔閡,有時候還要額外加裝運行庫的日本「不謹慎」遊戲相比,這些遊戲的題材和平台都更方便傳播和模仿,很快,全世界都會這麼玩了。其中有一些無傷大雅,比如齊達內拿頭撞人,有一些就很有爭議性了,比如盧武鉉自殺、黛安娜王妃車禍等題材。

即使如此,感到被冒犯的人也只能幹著急,即使有的作者真缺德,但他不犯法啊

這些Flash遊戲大部分都上傳在Newgrounds,導致這個平台受到一些輿論上的攻擊,不過這平台也不是吃素的。Newgrounds站長Tom Fulp是個從很早就開始做Flash開發的老手,他的遊戲《Dad n Me》流傳到國內,被譯為《狂扁小朋友》,傳遍大江南北。他最著名的作品是《Picos School》,製作於科倫拜槍擊案事發之後不久。

事實證明,全世界的人們對遊戲的偏見都是差不多的。科倫拜槍擊案事發後,美國媒體以最快速度查到了兩名兇手的愛好:搖滾樂隊瑪麗蓮·曼森和電子遊戲《毀滅戰士》,之後發生的事想必都能猜到,媒體抓准了這兩點針對年輕人的亞文化展開瘋狂抨擊。

Tom Fulp作為新技術的捍衛者當然不太高興,他用《Picos School》吹響了反擊的號角。在這個遊戲中,主角Pico操著髒話,用殘忍血腥的方式擊殺身穿哥特搖滾裝的敵人,意在和殺人案犯劃清界限。這個遊戲引發了整個Newgrounds上的狂歡,在那之後,每年的4月30日(Tom Fulp的生日)都是這個網站的「Pico節」,用戶們在這一天集中投稿相關的二次創作,發展成了一個嶄新的文化現象。

你在這遊戲里感受到了什麼?

丨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

同樣是以科倫拜校園槍擊案為題材,另一個作品可就沒這麼幸運。

2005年,一個叫Danny Ledonne的年輕導演利用RPG Maker製作了遊戲《Super Columbine Massacre RPG!》,玩家扮演兩名兇手並模擬他們的心理活動,在完成血腥屠殺的遊戲流程後還下地獄大戰惡魔。

看見RPG Maker登場就可以想見,這類題材遊戲早就被日本人玩得不能再膩了,可在美國那邊還算是個稀罕物。遊戲一出就被劈頭蓋臉狠罵了一頓,成了遊戲有罪論的重要依據。和《Picos School》比起來,這個遊戲已經算是相當文明,問題出在玩家扮演的是兇手本人,且實名實姓地對應了槍擊案的受害者,確實會讓一些人勾起不好的回憶。

不過,實際體驗過就知道,《Super Columbine Massacre RPG!》並不是出於愉快犯罪的目的進行簡單事件還原,它加入了很多電影的表現技法和對哲學、社會問題的思考。作者強調,他在小時候經常受到校園欺凌,這些經歷會永久性地改變一個人的世界觀,簡單地把槍擊案歸罪為瑪麗蓮·曼森或電子遊戲,顯然是不公道的。

遊戲對校園部分的展現無非就是這樣嘛

主流媒體沒有接受作者的觀點,受害者家長也血淚控訴——你怎麼能讓我的孩子在遊戲里一遍遍被殺,CNN等媒體甚至把問題上升到了恐怖主義層面。不過還是有少數明白人的,Polygon的遊戲評論家Ben Kuchera尖銳地指出,該從這個遊戲中學到東西的人永遠不會玩這個遊戲。

同樣在美國遭到輿論攻擊的還有《刺殺肯尼迪:重裝》,理由是不能接受在遊戲里一次次射殺他們敬愛的老總統。從這些輿論事件里可以看到,「不謹慎」遊戲最大的特徵在於界定模糊。和電子遊戲分級有明確的法規條文不同,道德是因人而異的,製作「不謹慎」遊戲的動機是否出於惡意,也只能憑藉外界揣測和判斷,因而在對待這些遊戲的態度上,也是因人、因地而差異巨大的。

整體來說美國人是最寬容的,即使是上述遊戲也沒有下令禁止傳播;日本方面面對民間作者的無情嘲諷,也只能打著網路安全的名義,「建議」大家不要訪問那些傳播據點。

總統被暗殺模擬器,合法銷售

這些遊戲在世界其他地方的傳播有松有緊,但大多沒有明確的法律條文可以禁止它們的傳播。不過萬事無絕對,世上還真有一個全面禁止「不謹慎遊戲」的國家——德國。

從歷史角度來看,德國管得嚴是有原因的,因為歷史上他們是違反道德,製作「不謹慎遊戲」的老祖宗,且不是為了什麼黑色幽默或針砭時弊這種藝術目的,而是實打實作惡。

希特勒執政期間誕生了很多以宣傳納粹思想為核心的「桌游」,利用了家長們對「玩具」放鬆警惕的心理,偽裝成普通的益智棋光明正大地出售。遊戲內容從最簡單的模擬徵兵到明顯有指向性的驅逐猶太人、轟炸英格蘭等,為的是從小培養孩子們的極端意識。

戰後,德國是極少數把相關條款正兒八經寫進遊戲分級里的國家。為了肅清極端思想的影響,希特勒、納粹、猶太人,但凡沾了這些關鍵詞的邊,遊戲就一律不準流通。

有趣的是,德國的這條法律對業界並沒有造成什麼影響,不僅徒增了很多「特供版」的笑話,一些本來就不考慮全球市場的遊戲還因為不用「考慮德國人民的感情」玩得更開心了——《女神異聞錄2:罪》中登場的希特勒得到了奈亞拉托提普的力量,手持水晶骷髏和朗基努斯兩大神器化身最強反派,比生前那可是風光多了。

就憑這Boss,這遊戲大概也難復刻

丨 吾心吾行澄如明鏡,所作所為皆為正義

遊戲中的「不謹慎」和道德息息相關,那就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一個爭議問題——道德綁架。

1988年,搖滾天王邁克爾·傑克遜斥巨資在美國建立了夢幻莊園,長期免費向孩子們開放,這一舉動後來被人認為是在引誘男童,並成為後來孌童指控的證據之一。《逃離夢幻莊園》就是基於此而製作的「不謹慎遊戲」,背景採用了夢幻莊園的實拍照片,玩法是投擲網兜捕捉想要逃走的男孩們,什麼意思不言自明。

在遊戲誕生時的社會背景下,沒有什麼人認為這遊戲哪裡不妥。遊戲作者製作這個遊戲肯定是出於義憤填膺,只是事件在經歷反轉後,誰又會去追究此人煽動輿論的道德污點呢?

遊戲的目的非常明顯

善待動物組織(PETA)和遊戲界的數度交鋒想必朋友們多有耳聞。除了跟各家遊戲公司碰瓷以外,他們從2001年開始就一直在致力於通過Flash遊戲傳達自己「保護動物」的想法,還頗有一些素食主義者站在他們一邊。

《超級肉肉哥》的開發組Team Meat看不慣這種行為,拿自家遊戲親自去PETA論壇釣魚:「你們看這個遊戲多不尊重肉權,早該管管了。」PETA真的看到了這些留言,製作了遊戲《超級豆腐哥》作為回應。Team Meat緊跟著在自己的遊戲里加入了豆腐這個角色作為反諷,成了官方製作「不謹慎遊戲」的典範。

PETA自己製作的宣傳廣告和Flash遊戲一大特點就是血腥殘忍。他們不是把綿羊送進電鋸,鋸得血肉模糊,要不就是聲稱《新超級馬力歐兄弟》里的浣熊裝是鼓吹活剝皮毛。有時你很難分得清他們是在保護動物,還是在展示殘殺動物;是「不謹慎」,還是反「不謹慎」,而哭笑不得的任天堂等遊戲公司拿他們似乎也沒有辦法。

在其他文章中我曾經提到,美國公司Wisdom Tree是少數在任天堂的鐵腕制裁下還能光明正大賣盜版卡帶的公司,原理很簡單——他們把卡帶放在一些教團控制的商店裡售賣。一旦對簿公堂,「任天堂封殺上帝」馬上就會見諸報端,這風險可太大了。面對PETA也是同理,和PETA打起官司來就有可能得罪世界上所有素食者、主張動物保護和養寵物的人,惹不起,告辭。

說起來,麥當勞的那幾個卡通形象哪兒去了?

有了如此多禁忌,那就可想而知,當有人打著各種旗號向遊戲公司討要「欠了幾十年的道德債」時,遊戲業界是如何被打得潰不成軍,節節敗退的。從2011年起,評論家Anita Sarkeesian發布了一系列視頻批判電子遊戲對女性的刻板描寫,明白人一看便知是玩得少、想得多的斷章取義,但也沒什麼辦法,隨著歐美地區「政治正確」的愈演愈烈,只要稍有越界,不管一款遊戲製作的目的為何,都有可能會像日本人的「不謹慎」一樣被蓋上道德大戳。

Anita甚至為一些極端團體辯護,自然也免不了享受「不謹慎」的待遇。不過說到底,遊戲是門生意,近幾年來業界風向變化的一大原因是女性玩家比例顯著增長,而非幾個批評家的道德審判

丨 Game would be tragic if it werent funny

「不謹慎遊戲」文化的背後,是一場曠日持久的道德戰爭。

在人人都可以發聲的網路社交媒體時代,電子遊戲在道德方面可能犯的錯誤和遭受的指責遠比小說、電影、戲劇等前輩多得多。不是所有人都懂法律,但所有人都有自己的道德標準,當我們不再討論遊戲的玩法、音畫、設計,而只是去討論遊戲的態度、社會影響力的時候,本身就是在殺死遊戲。

……

原文鏈接:「不謹慎遊戲」的背後,是一場曠日持久的道德戰爭


關注觸樂專欄,閱讀更多優質遊戲文章與深度報道。

推薦閱讀:

TAG:遊戲 | 道德 | 社會輿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