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太陽系裡放一個鐵球,若干年以後會不會演變成太陽系合格的行星?


要看多大和放在什麼位置

要了解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知道如今太陽系的形成過程:最初的太陽系只是一團氣體和塵埃構成的密度較大的雲,引力使它不斷向中心聚合,直到出現了太陽,太陽第一次點燃了聚變反應,此刻這團雲首次出現了一股由中心向四周擴張的力,這股力量看起來很大但實際上也只能將太陽近處的輕元素吹到遠端,而在這股力量的擾動下,原始太陽系的殘餘物質開始加速聚集成原始的行星,離太陽較近的區域重元素多輕元素少形成了有固態地表的行星,而稍遠的地方由於多出了被吹過來的輕元素就慢慢形成了氣態巨星,而更為遙遠的地方,由於離心機原理,那裡都是重元素聚集的地方,所以反而形成了海量的石質小行星。

好了,我們可以來說說這個問題了。

我們知道,雖然當初原始太陽系的總質量可能比現在還大,但是有一條是現在的太陽系所不具備的,那就是構成原始太陽系的個體體量極小且以圓盤形呈密集分布的,這意味著其中質量較大的個體可以在其引力有效範圍內連續不斷的捕獲周圍的物質,而隨著質量的不斷增大,這種捕獲行為的效率會越來越高,直到它慢慢的隨著繞日公轉徹底清空自己的軌道和軌道周邊的區域,顯而易見的是,目前的太陽系並不具備這樣的條件。

兩個特殊區域我做下說明:

1、火星與木星中間的小行星帶:這裡受到木星的引力擾動影響極大,能形成小行星但幾乎不可能形成大行星,原因很簡單,木星的引力擾動會使小行星之間的撞擊速度過快導致小行星不能互相聚合

2、海王星以外的區域:理論上這個區域也是有大量物質的,且大多是重元素和被太陽形成以後的太陽風吹過來的輕元素,如果它離太陽近的話說不定就真的形成行星了,但是很遺憾,這裡離太陽實在是太遠了,遠到一旦質量過大,動能會使它們橫衝直撞,所以那裡只有體積更大的小行星而很難形成可以清空自身軌道的行星,尤其是海王星這個龐然大物在身邊,貼近海王星的區域就更難形成大的行星了。

關於原始太陽系的結構:

靠近原始太陽的區域理論上是有大量重元素的,因為重元素可以比輕元素更快的向引力源前進,這部分重元素應該是來自於如今的木星至海王星這片區域;原始太陽系遠端的區域輕元素是較少的,按照離心機的原理,在同樣的角速度之下,輕元素向中央聚集,重元素向四周擴散,這就是離心力的作用,而在這裡原始太陽的引力對於輕重元素的作用已經沒有太大的區別了,而這部分被聚集的輕元素會處在海王星附近至太陽系中心的區域,並在進入木星軌道附近收到明顯的來自太陽引力的影響;原始太陽開始聚變的瞬間會吹拂它周圍的區域,這個吹拂的力量不足以帶動重元素卻可以帶動輕元素,於是更多的輕元素進入木星軌道;按照現有的太陽系形成理論,行星的早期核心形成於太陽開始聚變之前,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木星會是太陽系最大的行星,因為被吹走的輕元素最先被木星捕獲,隨後才到更遠的地方,所以同理土星第二大。


阿?怎麼會呢?

有沒有別的物質來將其包裹

太陽系的形成是因為周圍有很多物質,然後由於引力,一點點塑造而成,這就是為什麼天體接近圓形的原因,因為引力作用,讓物質凝聚在一起,最終形成天體

如果說放個球在太陽系中,八大行星之內的話,是不可以的

因為八大行星之內很空曠了,基本沒有什麼多餘的物質再通過引力凝聚到一起了

but

放在柯伊伯帶或奧爾特雲還是有可能的,因為這兩個地方聚集著很多行星碎片,是未能聚集的老行星碎片,也就是說,這兩個地方物質足夠多,在引力作用下,或許真的能出現新的行星

當然,我們來看看冥王星,算是個小行星吧?也是行星碎片通過引力凝聚起來的吧?然而人家小的很啊。

因此我們可以推斷,如果你把鐵塊放在柯伊伯帶,形成的行星或許比冥王星還要小!當然不能以太陽距離的遠近來推斷行星大小,不過我們可以看一下

類地行星,大小差不多的,就在地球和火星這兩顆行星之間吧

類木行星,也是大小差不多的木星土星這些吧

那推斷一下,冥王星這附近的行星,我們可以給個新名詞——類冥小行星!

這坨鐵塊都在柯伊伯帶了,和冥王星就應該是差不多大小甚至更小的了。所以形成的這顆小行星肯定結果和冥王星一樣——被除名

所以這坨鐵塊形成的小行星,我們也不能稱之為,第九行星了


太陽系八大行星範圍內肯定沒有氫氣給你用了。至於外面,


謝邀,肯定不會的。


你這個鐵球有多大?質量太小了。就根本不可能。

在木星和火星直接的小行星帶有很多小行星可能都比你這個鐵球質量大。他們都行不成大質量行星。

如果你要放一個質量和水星一樣大的大鐵球,是有可能成為行星的。

那麼問題又來了,你要把它放在哪個位置?太陽系沒有好位置留給它了目前來看。


講道理,會。將鐵球放到火星上,然後火星就會依附在你的鐵球上。然後就形成了一個新的星球


推薦閱讀:

TAG:體育 | 籃球 | 天文學 | 行星 | 太陽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