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別再罵我了」你的語言暴力,正在毀掉孩子的未來

或許是脾氣使然,又或者是氣不過,我們有時會對孩子說出一些傷人的話。可我們不知道,這些出口的話,就像一把把刀子,無形地扎在孩子的心口上,留下的傷口可能這輩子都沒法癒合。

而這些刀子還在一點點毀掉孩子的未來。

你越吼罵,孩子越沒出息

現在有這樣一批中國式的父母,監督孩子寫作業要靠吼,激勵孩子上進要靠罵。

以前的一位鄰居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每逢晚上寫作業,總能從她家裡傳出一聲聲的吼罵:

「趕緊給我寫作業,寫不完我今天打死你。」

「你是豬腦子嗎?這種題都不會!」

「當初就不該生你這個廢物!趕緊做!」

孩子被吼得一愣一愣的,邊哭邊把作業寫完。

可吼的效果呢?孩子依舊不會主動做作業,每次做作業都被罵到哭,為了應付爸媽,很多不會的題目也是胡亂寫上,一讀書就發愁。

為了逃避父母的語言暴力,學會對父母掩飾和撒謊,正是父母語言暴力給孩子的帶來的影響。

我們面對孩子總有「恨鐵不成鋼」的感受,可是孩子在吼罵之下,他們只會變得膽小怯懦,甚至自暴自棄。

用語言侮辱孩子,只會讓孩子的成長陷入惡性循環:孩子沒出息,你就吼罵,可你越是吼罵,他就越沒出息。

惡言惡語就成了一把無形的刀,一點點地毀掉了孩子的自尊,傷透孩子的心,讓孩子學會掩蓋自己,隱藏自己,逐漸變得膽小又虛偽。

你越是打擊,孩子就越自卑

對於孩子而言,最狠的打擊,就是來自父母的否定。而許多孩子內心深處的自卑,就源於這些語言上的打擊。

朋友希希從小就生活在父母的打擊之下。

小時候學習不好,父母總當著別人的面,誇獎優秀的弟弟,再貶低她什麼都不會,就等著混吃等死。後來她選擇藝考,父母說藝考生沒出息,說她是賠錢貨。

她努力考上了大學,父母卻打擊她,搞藝術根本沒前途,還浪費錢,還不如趕緊出來找份工作。

父母一次次地否定,她就一次次更加努力地證明自己,可事實上她從來沒有走出自卑的陰影。

遇到喜歡的男生,她不敢表白,因為父母的打擊告訴她,她不配。畫出來的作品,她不敢拿去參賽,因為父母的否定,讓她都不相信自己的能力。走在路上,她總是很在意別人看她的眼神,因為自卑,已經深深紮根在她心裡。

最容易傷害孩子的人,往往是最親的父母。

你不經意間的否定,可能摧毀了孩子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自信,而你的打擊給他帶來的自卑感,更會像惡魔一樣纏繞他一輩子,讓他不斷為自己的人生設限。

你越是激將,孩子越反感

為什麼許多家長總喜歡吼罵或者打擊孩子呢?

有父母這樣告訴我:「你不這樣激一下他,他都不知道上進啊。」

於是我們身邊總聽到這樣的話

「看看外面是個人都比你強,就你最沒出息!」

「別人都能做好,你怎麼這麼笨啊?」

許多父母喜歡這種打擊式教育,認為給孩子一些打擊和挫折,更能激勵孩子進步。

可是真正的教育從來不需要刻意的打擊和挫折。相反,你以為的激勵,對孩子而言,卻是對自尊的傷害。

一位朋友因為父親一句「我看你以後連給你同學打工都不配」,耿耿於懷多年,無論父親是否是無心之說,這句話像一根針始終扎在他的心口。

父母的反面激勵,其實就是在有意無意中實施著語言暴力,父母越是激將,孩子就越反感,最終不僅不會讓孩子成才,反而會釀成一個個家庭悲劇。

在生活中,我們也總會遇到語言暴力。業績不突出,老闆說你沒用;工資不高,別人說你無能。

試想如果有人對你說「混得那麼平庸還不如去死算了」,你會是怎樣的憤怒?同樣,我們把這樣的語言暴力帶到家裡,對孩子又會是怎樣的傷害呢?

孩子的世界很簡單,你多給他鼓勵,他就多一份可能。但你越是打擊傷害,他也會越自卑、懦弱、暴力,甚至把曾經受過的傷痕帶給他的下一代。

孩子不是我們的複印件,我們卻是孩子的範本。

如果我們作為孩子最親的人,都用冷言惡語相待,又怎麼要求孩子未來成為一個溫和純良的人呢?


推薦閱讀:

TAG:孩子 | 語言暴力 | 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