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男孩跳橋喪生,是這一代的孩子出問題了嗎?

【上海17歲男孩突然衝出汽車 跳橋身亡】4月17日,盧浦大橋,一男孩突然跑下車後迅速跳橋,緊跟著的女子因沒能抓住他坐地痛哭。據悉,男孩今年17歲,是某職校二年級學生。其母稱,當時正駕車載著男孩,他因在校與同學發生矛盾遭其批評後跳橋。120到場後確認,男孩已無生命體征。

來源:人民日報

小熊邀約作者:橙

我一看到這個新聞,大腦轟的一聲就炸開了,在我的成長過程中,我不止一次想過自殺,也不止想過一種自殺方式。但幸運的是,我沒成功過。

以前,父母總在我面前說:「你們現在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我們小時候多苦啊,當年沒吃沒喝的,從小被打到大,還要餵豬做飯,哪那麼容易啊?」以前的我聽到這些話,基本上就是兩耳朵一耷拉,默不作聲,但現在回想起來,或許正是這種觀念才造就了所謂的「中國式教育」吧。

成年人的世界很多事情並不是非黑即白的,在黑白交界處還會有灰色的地帶,而在教育中,則稱之為「代溝」。

我高三那年,一個全市高三應屆生可能不到一萬人的城市,在高考倒計時100天內,發生了五起高三學生跳樓自殺身亡事件,沒錯,身亡!一個活下來的都沒有。發生第一起跳樓事件的那天中午,我媽在飯桌上說起此事,我爸冷冷的笑了一聲:「現在的小孩啊,就是慣的,一點壓力就要死要活的,就算現在不死,以後出了社會也不知道要死多少次。」我那一刻沒有說任何話。

是嗎?真的是這一代的孩子被慣壞了所以才導致這樣嗎?

我是95後,我跟身邊的朋友都談及過我曾經有過自殺的念頭,周圍90%的朋友的反應是「我也有啊,只不過沒狠下心來。」我們這一代的孩子,大部分都有過自殺的念頭,所以我才會看到這條新聞的時候,大腦突然炸開吧。

我想講三個故事,發生在我自己身上的故事。

1

我小學的時候,學習很好,考試成績從不低於95分。在我五年級的時候,電腦開始普及,跟大多數孩子一樣,我對這個新鮮的玩意因為很好奇,雖然那時候電腦還只能玩玩小遊戲,但我還是愛不釋手的。我媽怕我上癮,一直在家裡守著我,不讓我碰電腦一下。有一天,我媽出門辦事,我像是在籠子里得到了自由的鳥兒一樣,偷偷打開電腦玩了好幾個小時的遊戲,突然,樓下的開門聲響「糟糕,我媽回來了」。我麻溜的把電腦電線一拔,跑回了自己房間里。我沒有想到的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我媽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摸了一下電腦主機,「理所當然」,它是滾燙的。當時我媽操起木棍子就朝我揮,而我還沒來得及反應,棍子就已經斷了。之後,我在自己房間里,想了五種自殺方式,慶幸的是,我媽拉不下面子,讓三歲的弟弟跑來喊我吃飯,這個想法也就打消了。

2

等到初中之後,十二三歲的孩子陸續進入了青春期,也已經到了老師口中的「女生成績下滑期」。我嚴重偏科,數學成功將我的成績拖入谷底,教我初一數學的老師,因為我的數學成績實在太差,大概是將我這一生聽過最難聽的話都罵完了,我同樣一言不發。直到下一次模擬考試,他再一次對我惡言相向,我寫了滿滿的一張控訴他「罪行」的信。其實我那時候也並不知道該向誰投訴,所以這封信一直都放在我的書桌里,但是三天後,不知怎麼這封信就到了他手裡,他氣得不行,打電話把我媽從家裡喊來,當著我媽的面,又是狠狠地罵了我一頓。我媽被老師罵的無地自容,只能板著個臉強求我給老師道歉。回到家後,我媽就爆發了,她說:「你乾脆就別讀了,你也這麼大了,離開這個家你也死不了了。」她說完這句話,就回房間里了。當天晚上,我出去藥店問能不能賣我一點安眠藥,我跑了十幾家店,都看我還小,不敢賣給我,所以,我自殺的想法又再一次被扼殺了。

3

到了高三,我的數學成績還是跟以前一樣的蹩腳,所以我報了各種各樣的數學輔導班,每天晚上晚修到9點50分,下了課就風風火火的往輔導老師家裡趕。終於,我的數學成績有了一點點的起色,83分,我很得意地拿回家給我爸看,但是我爸臉卻馬上就黑了,他說:「150分的總分,你只考了83分,還有67分你都沒拿到,你上這麼多輔導班有什麼用?浪費我的錢。」說實話我那一刻真的傻了,我沒想到我爸會是這樣的態度,我突然一陣委屈湧上了眼眶,我大喊了一句我不讀了,就跑回了房間里,哭了一個多小時。那一天,我同樣也想到了自殺,吸取經驗,這一次我不準備買安眠藥了,我要跳樓。但是我在爬樓梯上頂樓的時候,我的朋友發來信息,問我:「你要的筆記,我幫你整理好了,你什麼時候過來我班裡拿?」我蔫了,我在樓梯口又是哭了好久好久。

我到底為什麼大好年紀就會想自殺?因為我那時候真的感覺不到任何自己存在的意義。

感受不到存在於這個學校、這個家庭、這個社會的意義。

我想,這個17歲大好年紀的男孩,跳下去的心情,應該和我那時候的心情一模一樣吧。

在《親密關係》裡面曾經說過,我們每個人都希望擁有美好的親密關係,但終其一生都沒能得償所願。雖然,原話是說與伴侶之間的親密關係,但是我覺得,把對象換成親子也未嘗不可。

很多時候,作為家長,自然而然的就會將自己的姿態擺的較高,打著「為孩子好」的旗號,去干涉孩子的每一件事情,把孩子當做毫無思想的牽線木偶,任其擺布,於是,孩子的思想便無處安放。殊不知,這種愚蠢的「為孩子好」的,偉大而又無知的愛,真的快把孩子給壓死了。

至於嗎?

我就說了你幾句至於嗎?

我來告訴你,至於,相當至於。

孩子的沉默並不是對你言語的認同,而是對你的尊重,沉默的越久,表示對你的尊重在一點一點的磨損。

很多孩子,在自己做錯事情的時候,是自知的,在做這件事情的時候,確確實實是有理由的。

父母對於這些理由理由的不理解,會是壓死駱駝的稻草。

來自於父母惡毒的言語,則會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借用莫問大叔的一句話:

教育的本質,不是特長班,不是學區房,是發自心底的理解與愛。

如果非要說孩子有什麼起跑線,這條起跑線應該是父母本身。

身為孩子,最需要的是我無助的時候,爸媽會告訴我:「沒關係,爸媽會幫助你。」

身為孩子,最需要的是我進步的時候,爸媽會告訴我:「你很棒,繼續加油!」

身為孩子,最需要的是我失落的時候,爸媽會告訴我:「不怕,有爸媽在!」

每一顆心都值得被愛,值得被溫柔以待。

被愛包圍的孩子,就越知道什麼是愛。


推薦閱讀:

TAG:自殺 | 青少年心理 | 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