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三角——這個殺手有點冷

正畸

江湖有傳聞,黑三角與牙套臉同為兩大殺手,武功練得那是出神入化,傷人無數。我們稍不留意就栽在它們手下了。牙套臉雖來勢洶洶,但被擊中後我們還有機會康復。那黑三角的成名技卻是一擊絕殺,傷人於無形之中,凡中者難以痊癒也。

那有什麼辦法避開黑三角的暗殺嗎,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今天牙套之家就來為大家揭開黑三角這個殺手的全部面目。

黑三角這稱呼是我們牙套俠士贈它的花名,它本名原喚作開放性牙間楔狀隙,其實就是指相鄰的牙齒最突點雖然接觸在一起了,可是它們之間的牙齦並不能完全覆蓋兩個牙齒的接觸點到牙齒的牙頸部之間的間隙。這樣就形成了一個三角形空隙,看上去是空空洞洞的黑色,故名黑三角也。

黑三角會帶來一系列附加攻擊,如降低美觀值、令牙根外露、牙周支持組織喪失、食物嵌塞、細菌堆積,口腔清潔難度加大,進一步影響牙周健康。

唉,這陰險毒辣的殺手黑三角是打哪兒來的呢。且看我們的正畸江湖秘錄。

黑三角形成的直接原因在於相鄰牙齒之間的接觸點到牙槽嵴頂之間的垂直距離。當牙槽嵴頂到接觸點的垂直距離小於或等於5毫米時,是幾乎沒有黑三角的。當這個數值是7毫米時,將近一半患者會出現黑三角現象,當數值大於7毫米時,大多數患者將被黑三角襲擊。

由此可見,相鄰牙齒之間接觸點過高、牙槽嵴頂的高度降低是導致黑三角產生的兩大重要因素。牙冠形態長窄、牙根傾斜等狀況會導致相鄰牙齒之間接觸點過高。而牙齦萎縮、牙槽骨吸收等狀況又會導致牙槽嵴頂的高度降低。

我們先來看相鄰牙齒的接觸點,牙冠唇面形態可以分為方圓形、卵圓形和尖圓形,方圓形的牙齒髮生黑三角的概率相對最少,而尖圓形的牙齒比較長窄,相信牙齒接觸點相對較高,更容易有黑三角發生。

牙根越分散,發生黑三角的概率越大,而牙根越平行,接觸點就越往根方向移動,距離牙槽嵴頂就越近,發生黑三角的概率就越小。

牙槽骨喪失、牙齦萎縮會導致牙槽嵴頂的高度降低。而他們的成因又與年紀增大、牙周炎症、牙周生物型偏薄等等狀況有關,也是導致黑三角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是不是感覺有些難以理解。那我們講簡單點,要預防黑三角,對於醫生來說,在矯正過程中需要合理加力,防止加力不當而引起的牙齦萎縮和牙根吸收,同時能有效控制牙齒移動,確保正畸後牙根平行,避免牙根傾斜或牙根分散。對於我們患者來說,首先是找一位好醫生,另外在牙齒矯正過程中,需要尤其注意口腔清潔衛生。除了牙刷外還要學會正確的使用牙縫刷、沖牙器、牙線等輔助清潔工具,十八般武器,樣樣都上,對牙齒進行全面清潔,這樣避免因菌斑堆積而引起的牙周疾病,最大限度降低黑三角出現的機率。

總之呢,黑三角是個可防卻很難逆轉的傢伙,雖然有牙友分享過黑三角自行恢復的例子。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有那麼幸運的,最重要還是做好預防工作。如果已經出現不可逆的「黑三角」,第一步還是要加強清潔,防止它繼續惡化下去,後期也可以通過鄰面去釉的方法來改變牙齒形態,增大牙齒間接觸面積,配合正畸關閉間隙。或者通過樹脂填充來掩蓋「黑三角」區域。


推薦閱讀:

TAG:牙齒正畸 | 矯正 | 牙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