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束你不犯罪的是你的道德還是法律的懲罰?


是收益支出比。


我覺得分階段。在最開始的那一瞬間是道德,之後在道德覺得ok情況下不敢犯罪是法律。


題主說的是「犯罪」的問題,那麼默認就是《刑法》調整的法律關係。對於我們普通人而言,最容易接觸到的是侵犯人身的犯罪和侵犯財產的犯罪。

侵犯人身的犯罪,比如殺人、傷害。心中的道德告訴我要和別人和平相處,最多鬥鬥嘴也不能動手。刑法告訴我故意傷害造成輕傷以上需要承擔刑事責任。

侵犯財產的犯罪,比如盜竊、詐騙、侵佔(撿到東西不還)。心中的道德告訴我別人的東西不要拿,撿到東西要交給警察。刑法告訴我數額較大需要承擔刑事責任。

所以我覺得道德和法律的懲罰是並存的,只不過對於不同人來說佔比會不同。因為絕大多數情況下道德和法律對一件事的評價是一致的。


看個人了……有些人道德底線比較低或者沒有道德底線,那約束他的就是法律,如果一個人道德感特彆強烈,那約束他的就是道德。


衝動過後的理智之心,

道德底線的仁義之心,

尊崇法律的敬畏之心,

還有最重要的,

作為人的本心。


剛性的是法律,柔性的是道德。沒有法律,道德分分鐘會被突破。就犯罪而言,道德約束錦上添花,根本制約還是懲罰。


個人認為是道德,法律畢竟只是底線。


瞎扯一個。

一定時期下的道德,是當時生存競爭策略下的最優集合。一定時期的法律穩固在部分利於統治者的道德及以上。那麼,普通人在大部分時候的行為收益是在道德(法律)這條曲線上上下浮動的,加上期望值等外部不確定因素,使人看漲看跌行動在未來產生的收益。因個人的風險接收程度和樂觀程度不同,對道德產生不同行動收益預期,導致不同的現實行動。

說人話,看哪個能獲利?(這裡的獲利不僅指經濟收益也包含多種利益)


推薦閱讀:

TAG:法律 | 道德 | 犯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