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的內憂外患是指什麼?


高峰參雪岩 拖死屍是誰?禪修本質在於心死!

不凈觀,對我執深厚的不起作用,比如久經戰場的武士,那會害怕屍體!

所以,禪修的本質就在於【心死】!

要知道O是大菩薩,現行!

就是當下以無上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法門,教導普天下的大眾,早早放下我執!

早早地【心死】!

菩薩本就赤條條的來,赤條條的去,你還有啥放不下!

為何心不死!

莫要辜負大菩薩的獨特用心呀!

如何心死,南宋末年的高峰禪師,可謂【心死】,他在至元十六年(1279年),金朝降將張弘范指揮元軍在崖山消滅了南宋最後的抵抗勢力,陸秀夫背著8歲的幼帝趙昺投海殉國,南宋滅亡。高峰原妙,登杭州天目西峰入張公洞,閉死關,洞窟寫了【死窟】二字,不越戶達十五年之久,他的心徹底的死了!

才真正的悟了宇宙生命意識空間的核心面目!

拖著死屍的是誰!

拖死屍是誰?

你的身體離開意識就是死屍。

而每天拖著這死屍的是誰呢?

眼識耳識鼻識身識意識乎?不是。心乎?

心在哪兒?到底是什麼每天拖著這死屍呢?

思慮這個問題,就叫參。直至參透,明白的那一天就是覺悟。

拖死屍者是誰?這是禪門有名的一句機鋒話頭,意思是我人不明自主,所行所思無非是在外相中打轉流轉,如同木偶機械的活動,總是出不了幕後那隻無形(或有形)的手的操控.

那麼這隻手是誰?是什麼?明白了是誰,也就懂得了擔當。

這才有今日的高峰禪法,流傳於世!

禪修之——拖著死屍行走天涯的是誰?!(一)

  面對日愈病態的世界,人們無助、惶恐、積鬱、痙攣、絕裂而痛苦著,我與人們如同一對苦難的孿生姐妹,同樣深受其苦,在不斷的參禪中,漸近釋懷。

  人之一生,有兩命,一命即是生命,就是你的身體。你的身體滅了,這個命就沒了。一命不是身體的,是心靈的,是智慧的慧命,此命與生死無關。倘若你真的懂得禪修,你就能找到此命。

  在商品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人們不斷地為餵養難以餵飽的頭腦及慾望的身軀,如形屍走肉般游移在俗世中,從而生活空虛,精神焦慮,極盡崩漏,面對心靈的重負,要加以重視,讓心靈得到凈化,不要一生去獲取那些都帶不走的東西而耗盡我們的能量,留一點點給自己,這就是你善待自己的充分表現。

---------------------------------------------------

高峰參雪岩。方問訊。即打出。閉門。

再往。令看一話頭。

忽一日問誰與你拖這死屍來。聲未絕。即打。

不知幾。偶憶一歸何處話。疑情頓發。三晝夜目不交睫。抬頭覩演祖真讚雲。百年三萬六千日。反覆元來是遮漢。打破拖死屍疑。

見欽問誰拖死屍到這裡。便喝。

欽拈棒。把住雲。今日打某甲不得。

欽曰。為甚打不得。拂袖便出。

一日欽問。日間浩浩時作得主么。答作得主。

問睡夢中作得主么。答作得主。

又雲。正睡著無夢想見聞。主在甚處。無語。

欽囑曰。從今日去。也不要你學佛學法。但飢吃飯。困打眠。纔覺來。卻抖擻精神。我這一覺。主公畢竟在甚處安身立命。

自誓雲。 一生做箇痴獃漢。決要這一著子明白。

越五載。同宿友枕墮地作聲。大悟。

語學人曰。今負一知半解不能了徹者。

病在甚處。只為坐在不疑之地。被參徒下一喝。不能辨邪正。

蓋從前得處莽鹵也。直須參到大徹田地。

明得差別智。方能勘辨人。殺活人。此吃折腳鐺飯底工夫做到。如二人同時下喝。那有眼。那無眼。那箇深。那箇淺。還辨得出么

又如雪岩已得動相不生。了知萬象森羅皆妙明性流出。而無夢想處。打成兩橛。

若非肯自刻苦。那有觸著古柏徹底打併時節。

雪岩是過來人。便將此藥頭炙高峰之病。

蓋無夢想見聞之際。是昏悶地位。明了意識不行。全沒撈摸處。

不獨雪岩高峰二尊宿透不去。大約盡未來際禪客。或得見聞覺知光影者。於此總必打成兩橛。

其無志氣者。或強作血脈不斷消解。或強謂誰求相見理會。更不求通徹打併。此是古今學人通病。

若高峰以先得元來遮漢見地。已透拖死屍主。更不 此一生做獃漢。那得有五載後枕子落地徹悟因緣。寄語來哲。須知未透此關。總是有夢有想時夾雜昭靈業識。非真白淨主公也。

-------------

昔偽山問香岩曰。聞汝在先師處。問一答十。父母未生前道一句來。而香岩不能答。死心勘山谷雲。死了燒了向甚麼處相見。而山谷於此茫然。

高峰於百年三萬六千日。反覆元來是這漢。領得拖死屍的。及至問無夢想主公。蚊子上鐵牛。竟無下嘴處。是知高峰。若不得雪岩追搜。焉有枕子徹悟境界。殷鑒不遠。

悟門了當。徹見聖凡不二。迷悟不二。生死涅槃不二。有情無情不二。盡虗空徧法界。十方三世諸佛。於此安住。盡虗空徧法界。三乘六道。乃至細大蠢動含靈。於此安住。我自無始輪迴。至盡未來際。生生死死。亦於此安住。不特有情於此安住。即十方三世微塵國土。無情依報。億兆品類。亦莫不於此安住。天然具足。更無剩欠。尚有何事不了。須修造修補。畫蛇添足耶。中峰雲。住地無明。即是諸佛不動智。我不知習氣為何物。乃欲以佛知見治之。良以眾生無始既全圓覺成無明。今日開悟便全無明成圓覺。覰到本地風光。誠然如是。然在天台教中。謂之素身佛。判六即中。祇是理即佛。全無莊嚴。天龍之所忽劣。縱令開悟。亦但是名字即佛。正須由名字。而觀行。而相似。而分證。上至究竟。斯為到家。至禪門中。極重此理即。一念印契。立地成佛。然眾生無始結習。輕重不等。應須消盡。

悟心之人。自解作活計。翻轉本體作工夫。終日使得十二辰。是之為全性起修。全修在性。其間多生調熟。不離當生。便證聖位。六祖曰。終身不退者定入聖位。大珠雲。頓悟人。不離此生。即得解脫。即修時。即入佛位修。頓悟者。不離此生。即超三界。又雲。如此功業。由行為本。若不降心而入。取證無有是處。自誑誑他。彼此俱墜。努力努力。然禪宗下客。但論見性。不論禪定解脫。在天台教中亦云。人解不同。有言頓悟即佛。無複位次之殊。又有師言。頓悟初心。即究竟圓極寂滅真如。有何位次。然平等法界。尚不論悟不悟。孰辨淺深。既得論悟不悟。何妨論於淺深。乃至雖平等法界無說無示。而菩薩行位終是炳然。宗鏡錄問。一心成佛之道。還假歷地位修證否。答此無住真心。實不可修。不可證。不可得。非取果故。不可證。非著法故。不可得。非作法故。不可修。若論地位。即在世諦行門。亦不失理。以無位中。論其位次。不可起決定有無之執。經明十地差別。如空中鳥跡。若圓融門。寂滅真如。有何次第。若行布門。對治習氣。昇進非無。若得直下無心。量出虗空之外。何用更歷階梯。如未頓合無心。一念有異者。直須以佛知見治之。究竟圓融佛果。以是知宗門下客。斷不可偏執一見。掃除位次。甘墮籠統之病也。惟宗門人。水到渠成。超證十地等妙。有不期然而然之理。

宗范卷上

【經文資訊】卍新續藏第 65 冊 No. 1283 宗范

--------------------------------------------------------------------------------

不凈觀,佛教禪觀修持的重要方法。五停心觀(不凈觀、慈悲觀、因緣觀、念佛觀、數息觀)之一;不凈觀與數息觀,合稱二甘露門;此外,觀身不凈,也是四念處之一。不凈觀通過觀想自身和他人身體的種種污穢不凈現象,消除自身對慾望的貪戀,是對治貪慾的關鍵方法,佛教禪觀修持的重要法門。

佛教認為,修持禪觀,獲得解脫,必須首先斷除貪淫,否則不能得到成就。鳩摩羅什所譯《思惟略要法》指出:「貪慾、嗔恚、愚痴,是眾生之大病。愛身著欲,則生嗔恚。顛倒所惑,即是愚痴。愚痴所覆,故內身外身愛著浮相。習之來久,染心難遣。欲除貪慾,當觀不凈。嗔恚由外,既爾可制。如人破竹,初節為難。既制貪慾,餘二自伏。不凈觀者,知此身生於不凈,處在胞胎,還從不凈中出。薄皮之內,純是不凈。外有四大,變為飲食,充實其內。諦心觀察,從足至發,從發至足,皮囊之里,無一凈者。腦膜涕唾膿血屎尿等,略說則三十六,廣說則無量。」

《禪法要解經》:「不凈有兩種,一者惡厭不凈,二者非惡厭不凈。何以故?眾生有六種欲:一者著色,二者著形容,三者著威儀,四者著言聲,五者著細滑,六者著人相。著五種欲者,令觀惡厭不凈。著人相者,令觀白骨人相。又觀死屍,若壞若不壞。觀不壞者斷二種欲,威儀、言聲;觀已壞,悉斷六種欲。習不凈,有二種:一者,觀死屍臭爛不凈,我身不凈亦復如是。如是觀已,心生惡厭。取是相已,至閑靜處,若樹下,若空舍,以所取相,自觀不凈。處處遍察,繫心身中,不令外出。若心馳散,還攝緣中。二者,雖眼不見,從師受法,意想分別,自觀身中三十六物,不凈充滿。發毛爪齒、涕淚涎唾、汗垢肪、皮膜肌肉、筋脈髓腦、心肝脾腎、肺胃腸肚、胞膽痰癊、生臟膿血、屎尿諸蟲,如是等種種不凈,聚假名為身。自觀如是。所著外身,亦如是觀。

《清凈道論》中指出,屍體和生人的身體是同樣不凈的。但是,生人的身體被其外部的裝飾所遮蔽,所以常人並不習慣認識到它的不凈相。

除人體多處組織和器官儲存涕、汗、尿、便等解剖常識外,以現科學技術水平,還確認人體體表和體內存在大量微生物及其排泄物,也符合佛教典籍的認識。《坐禪三昧經》說:「人心狂惑,為顛倒所覆,非凈計凈。若倒心破,便得實相法觀。便知不凈,虛誑不真」,又說「複次心著色時謂以為凈。愛著心息即知不凈。」

修持不凈觀,對身體的厭惡感切實升起後,可以轉換修持白骨觀,或進入初禪。如《思惟略要法》中說:「常念不凈三十六物,如實分別,內身如此,外身不異,若心不住,制之令還,專念不凈。心住相者身體柔軟,漸得快樂。心故不住,當自訶心:從無數劫來,常隨汝故,更歷三惡道中苦毒萬端,從今日去,我當伏汝,汝且隨我。還系其心,令得成就。若極厭惡其身,當進白骨觀,亦可入初禪,行者志求大乘者,命終隨意生諸佛前,不爾必至兜率天上,得見彌勒。」

參照《清凈道論》中文譯本,修持不凈觀,能夠獲得初禪。《清凈道論》指出:由於膨脹相顯示其屍體的壞形,故適合於貪外形的人。由於青瘀相顯示其壞色的皮膚,故適合於貪身色的人。由於膿爛相顯示其與身色連絡的惡臭的狀態,故適合貪於由花香等的裝飾而生的身香的人。由於斷壞相顯示其中間的孔隙,故適合貪於身體堅厚的人。由於食殘相顯示有肉的豐滿部分的破壞,故適宜貪於乳房等身體的肉的部分的人。由於散亂相顯示四肢五體的散亂,故適宜貪於四肢五體的玩弄之美的人。由於斬斫離散相顯示其整個身體的破壞變易,故適宜貪於身體完整的人。由於血塗相顯示血的塗抹的厭惡狀態,故適宜貪於裝飾成美麗的人。由於蟲聚相顯示出附著於軀體的無數蛆蟲,故適宜貪於身為我所有的人。由於骸骨相顯示身體骨骼的厭惡狀態,故適宜於貪著完整的牙齒的人。

-------------------------------------------

要知道O是大菩薩,現行!

以無上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法門,教導普天下的大眾,早早放下我執!

高峰原妙禪師語錄

上堂。萬法歸一。一歸何處。乃顧視左右下座。

上堂。盡十方世界。是個缽盂。汝等諸人吃粥吃飯。也在里許。屙屎放尿。也在里許。行住坐卧。乃至一動一靜。總在里許。若也識得。達磨大師。只與你做得個洗腳奴子。若也不識。二時粥飯。將甚麼吃。參。

你我他,菩薩本就赤條條的來,赤條條的去,你還有啥放不下!

參!參!參!

---------------------------------------

高峰原妙(1238~1295),南宋臨濟宗楊岐派破庵派僧,蘇州吳江人;俗姓徐,字高峰。十五歲出家,十七歲受具足戒,十八歲修學天台教義。 咸淳二年(1266),隱龍鬚寺,後再遷武康雙髻寺。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登杭州天目西峰入張公洞,閉死關,不越戶達十五年之久,後學徒雲集,參請不絕,僧俗隨其受戒者數萬人, 謚號「普明廣濟禪師」,門下有中峰明本、斷崖了義、大覺祖雍、空中以假等人,世稱高峰和尚,有《高峰妙禪師語錄》一卷、《高峰和尚禪要》一卷行世。

至元十六年(1279年),金朝降將張弘范指揮元軍在崖山消滅了南宋最後的抵抗勢力,陸秀夫背著8歲的幼帝趙昺投海殉國,南宋滅亡。

高峰原妙,登杭州天目西峰入張公洞,閉死關,不越戶達十五年之久,他的心徹底的死了!這才有今日的高峰禪法,流傳於世!

--------------------------------------

咸淳二年(1266)

宋趙葵死(1186-)。葵字南仲,號信庵,衡山(今屬湖南)人。蒙古立制國用使司,以阿合馬為使。詔省、院、台、部、宣慰司、廉訪司及部府幕官之長均用蒙古、色目人。蒙古汪惟正遣將襲破宋開州(今四川開縣)。海都(窩闊台之孫)在封地(塞外嶺北的葉密立河畔)舉兵叛。

開州爭奪戰

  忽必烈即位後,在東川為蒙古效力的南宋降將楊大淵為了實現「取蜀必先據夔」的計劃,決定繞過合州(今四川合川)釣魚城,開闢由青居(今四川南充南)橫渡渠江,取道達、開二州,進據夔州(今四川奉節)的路線。為了消除渠江沿線南宋山城的干擾,蒙軍採取了築城制城的戰術,先後在達、開之間築就蟠龍城、虎嘯城(今四川廣安東北),攻克大良城(今廣安東北),迫降得漢城(今四川巴中西),向夔、達間的重鎮開州城(今四川開縣)推進。咸淳二年(1266)、蒙古至元三年十月,蒙將李木波、王福攻破開州城,留王福戍守。十二月,宋合州知州張珏領兵收復大良城後,集各路軍將圍困開州。次年春,史樞奉命領兵入援,四川行省也派楊大淵侄楊文安援助。在切斷宋軍糧道的戰鬥中,楊文安受傷慘敗,退據蟠龍城。二月,開州為南宋收復。楊大淵據夔取蜀的計劃未能實現。

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

至元十二年(1274年)二月,賈似道被迫督諸路精兵,抵禦元軍。這時,他仍企圖奉幣稱臣議和,被伯顏拒絕,只好在池州下游丁家洲勉強與元軍會戰。因宋軍內部不和,一觸即潰。同年秋,伯顏從建康(江蘇南京)、鎮江一線分兵三道趨宋都臨安(浙江杭州)。至元十三年正月,宋幼帝上趙?表降元。 [43-44]

之後,南宋大臣文天祥與張世傑、陸秀夫等在東南沿海繼續頑抗,擁立益王趙昰為帝。趙昰死後,又擁立衛王趙昺,繼續抗戰。至元十五年(1278年),文天祥兵敗被俘,被囚於大都三年之久,拒絕了元朝的招安,後從容就義。

至元十六年(1279年),金朝降將張弘范指揮元軍在崖山消滅了南宋最後的抵抗勢力,陸秀夫背著8歲的幼帝趙昺投海殉國,南宋滅亡。

-------------------------------------

高峰禪師,一輩子就生活在南宋末年,元代初年,可謂是見多了人的生命的不值錢,人對人的殺戮與殘暴,終於大師徹底證悟,成為影響中國元明清的最重要的大思想家。

兄弟呀,菩薩本就赤條條的來,赤條條的去,你還有啥放不下!

你還是沒讀懂呀!

作為個體的你我,只有修行自己意識空間為唯一任務,如果修成大圓鏡智,得以成為宇宙生命意識空間的核心的一份子,那才具有強大的能量場,比現實大GG的100萬億的紙上富貴,豈不更加實在!

要聽你勸導,是啊,赤條條開去,就是魯迅,也消失無痕了。聽你勸導,沒錯。還是要心情愉悅才好。

菩薩本就赤條條的來,赤條條的去,你還有啥放不下!

這樣才可以內心真正的解脫,喜悅呀!


內憂應該是黨爭吧,具體的不清楚,但我沒記錯的話,兩宋黨爭,起於神宗朝的王安石,一直黨爭到了南宋都要亡了,文天祥`張世傑`陸秀夫還在內鬥,他們的氣節當然沒問題,但這個不死不休的黨爭,我一直覺得很無厘頭。外患的話,先是跟金兵打,金衰敗下去以後又跟蒙古打,真的不是南北兩宋沒打仗的牛人,實在是戰場打的贏的,朝廷鬥不過,朝廷內鬥牛逼的,戰場上一塌糊塗,比如章惇,很多人噴他奸賊,但他跟他表兄弟打的西夏差點滅了國,如果不是他敵對黨在內作梗,遼國出面干涉的話。再比如司馬光,很正面的老頭吧,我一直懷疑他腦子是不是有病,曾經為了意氣之爭,要把宋軍血戰打下來的西夏戰略要地拱手讓人。更搞笑的是後人還把這人捧成了完人,是逗人玩呢嗎


南宋初期外部威脅來自於強悍的金朝、金人幫凶偽齊和趁火打劫的西夏,內部主要是鐘相、楊幺和曹成這些起義軍。隨後宋軍在富平之戰慘敗盡失陝西五路,不再與西夏接壤,西夏威脅不復存在,岳飛收復襄陽六郡之後偽齊被廢,外部威脅主要來自金國。內部岳飛剿滅曹成和楊幺後,基本沒有什麼有威脅的內患了。


外患毫無疑問是北虜的直接威脅,用宋高宗的話說就是 彼則勝負我則存亡。

至於內患,我覺得最嚴重的應當是權臣的產生。

宋孝宗禪位給宋光宗後,光宗聽信李後的話,與孝宗關係疏遠,孝宗生病也不探望,甚至連孝宗出殯都借口生病不去。

趙鼎與韓侂胄在請示太皇太后之後,在孝宗的葬禮上宣布光宗退位,立太子為帝,是為寧宗。

這件事的影響極其惡劣,建國以來除了苗劉兵變,從來沒有大臣逼迫皇帝退位的事情,此後韓侂胄 史彌遠 賈似道等權相先後把持朝政,皇權竟然不能控制相權,反而要封權相為異姓王。

最離譜的莫過於,史彌遠竟然在寧總有子嗣的情況下,迫使寧宗領養了侄子,最後甚至立這個養子為帝,是為理宗。

這才是內憂。


外敵過於強大,內文強武弱,自己堵死了自己,導致兩宋一直軍事面臨滅頂之災。


內憂:統治階級紙醉金迷,朝綱腐敗,武將權盛,內無禦敵之兵(鮮與游牧民族鐵騎對抗)

外患:外敵入侵(先是金,後是蒙古政權大)


內憂是土地兼并

南宋土地兼并更甚於北宋

因此南宋三大港口佔了南宋政府收入的1/3

也因此泉州港聚集了很多穆斯林

才有了南宋末期的」蒲穆亂政」


外有虎視眈眈的各種逐水草而居的伺機侵略者,內部是他的文官體制太過繁盛,兵製做得太差,不能適應強敵環伺的國家環境。當然,唐朝武將安祿山叛亂導致最終喪國的前車之鑒,讓宋朝實在為難。


推薦閱讀:

TAG:宋朝 | 南宋 | 北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