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學學道德經,求推薦好的入門書籍?


道德經原文不帶譯文的+古漢語詞典

別人翻譯的東西很多扭曲本意,要學就學最本源的。學完有了自己的認識再去看別人的,否則容易形成成見,自己收穫不大。


謝邀。

1. 我個人認為,最好的入門書在這裡

【道德經解讀】及道家智慧應用

2. 南懷瑾的《老子他說》很好。

3. 法界法師講的《道德經》

http://fajieruru.blog.163.com/blog/#m=0t=1c=fks_087071093080089075085086086095085087088067086087085070087

4. 註解《道德經》的書,看的時候要謹慎。近現代很多解法都是有問題的。不管是大陸的台灣的還是國外的,都問題多多。總之,那種純搞學術不做實事沒有證驗的人寫的書盡量少看,可能會帶壞你。

只是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傅佩榮所著《新解老子》

至於內容如何,我貼上這本書的序:

總序

很多人對我說:「你為什麼還要做《老子》解讀這種事呢?《老子》的研究不知道有多少;《老子》的翻譯,在大陸、台灣隨便一找就是十幾種以上,為什麼還要再做一種呢?」

我從十八歲開始讀哲學,到現在已經三十五年了。三十五年來,我先是研究西方哲學,再回到中國哲學,幾乎沒有一天不想這些問題。因此,我看別人翻譯的《老子》、《莊子》及《論語》,就覺得很難過。一般的古文翻譯是由中文系的教授們負責,而他們的做法通常是把古文當做古代的材料加以解釋。一個字有幾個意思,古代怎麼用,都研究得很透徹,但這樣卻變成一門與生活脫節的學問了。結果,解析的時候往往只是強調字的意思,若總共有三種意思,哪一個才對呢?也沒有把握。有時候說某一句的某個字是這個意思,換一句之後同樣的字又有不同的解釋,至於為何如此卻講不出所以然來。孔子到底有什麼連貫的哲學思想,很少有中文系教授好好研究。確實,對中文系這個領域來說,基本上只要研究清楚文字、辭章就過關了,不需要了解孔子的哲學思想。

然而哲學是要講義理的,因此我們就要問:儒家、道家是哲學,還是文學?這些作品攤開來看,當然是哲學!以文學標準來看,有些部分或語焉不詳或故作神秘,甚至有很多部分在文章的表達上根本就不夠水平。但是哲學上就不一樣了,「澄清概念、設定判准、建構系統」,它有另一種表達的方式。每思及此,我的責任感就油然而生,所以這幾年我花了很多時間重新解讀這些經典。

解讀經典,其實有兩項主要工作。

第一項,就是很簡單的翻譯。千萬不要小看翻譯,譯者本身必須具備相當的功力,才能將古文譯成通順的白話文。我為了翻譯《老子》,至少看了五六種市面上找得到的版本。雖然這些版本都是很有權威的學者翻譯的,我看了之後還是覺得實在應該重譯。從譯文便看得出來,他們多半認為翻譯好像是附帶的,不需要太嚴謹。結果導致譯文既不通順,用詞也不夠精確,更遑論典雅與否。因此,我要求自己翻譯時,盡量做到不隨便改字,即使我翻譯出來的是白話文,也不能隨便改動,不能說用這個字替換那個字,意思也一樣。若不能做到這一點,對原文的掌握就會有偏差。

第二項則是解讀,這才是真正困難的地方。我接受三十幾年的中西哲學訓練,加上自己做的研究,方才具備解讀的能力,也就是掌握古文經典的哲學含義,不可能每個字都重要,因此必須懂得掌握關鍵詞,了解每句話的重點在哪裡。因為所謂「哲學」,就是要設法說出背後的道理。

有些《老子》的註解會說這個字有幾個意思,但到底什麼意思正確,也沒什麼把握,對於為何選定其中一個意思,也說不出個理由來。很多學者註解時喜歡說「王弼這樣說」、「河上公這樣說」、「王安石這樣說」、「蘇轍這樣說」、「朱熹這樣說」……他們可以舉出很多一千多年前的古人,但是這又能說明什麼?古人的看法就一定對嗎?如果都對的話,就互相矛盾了,因為他們之間立場不同。所以,在這個時候,就要勇敢地把古人說的話先擱在一邊。如此,才有可能依據老子的原文,做合宜的理解與詮釋。

我在2003年9月,於台灣出版《傅佩榮解讀老子》(立緒文化出版隨後由好好好家庭教育文教基金會主辦「老子」課程,對七十多位學員講述老子思想,內容錄音製成印,以廣為流傳。

翻閱本書,就會發現一個事實,就是「白話譯文一再重複」。在本書中,《老子》八十一章的各章原文之後,立即附上全章的白話譯文;然後在講解每一句原文時,再重複一次這句原文的白話。如此可以增強印象,多用白話文想一想老子的意思,接著再讀我的解說,就更容易明白其中的道理,進而也可以對應於自己的生活,看看能否加以實踐了。另外,台灣天下文化出版社在本書的編排及校對上也大力支持。因此本書得以出版,要感謝許多朋友的護持。當然,內容若有任何爭議,則全屬作者的責任。


就一本書,還要入門書籍。那些所得也是別人的,反而會限制自己……

許多理論都像一扇窗戶,我們通過它看到真理,但是它也把我們同真理隔開……


道德經 洋洋五千文 熟讀熟背 順其自然 不能被別人的思想所束縛 要的是自己的理解 自己的感悟 時間不是問題 完全有了自己的理解就成才了 成大才了


這本書是靠悟的,沒有思辨的鍛煉,沒辦法懂。先秦諸子大都源於老子,可以先看他們的,獲取一些實例以及對部分語句的理解。論語,韓非子,莊子就不說了,有一定悟性積累的可以看下《文子》,孫子兵法也是另外一種具體應用。完了金剛經什麼的也可以輔助,從另一個角度悟道。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行,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失禮而後刑,所以,從基礎守法(見形)開始,然後講禮(理),然後講義(宜),然後懂仁(人),然後明白德(得),最後就通達了道,通達了道就可以返回去觀察德,制定仁義禮以及制度了。所以,要講道理,從理到道。內聖外王,成佛解脫,呵呵呵。


多看白文,少讀經解,多本對勘,真意在焉!

"老子道德經,錯簡集大成。經解如恆沙,俱是扒馬褂!"

正所謂:老子五千言,錯簡兩千年

詳見【老子附會:《道德經》八種對勘、拼貼與臆解】(艾習角著).pdf


推薦閱讀:

TAG:書籍推薦 | 道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