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頭再來,我在加拿大的三次找工作記錄

出國前在國內工作了十年,大部分經歷是在一家美資公司做採購經理。決定出國後主動聯繫了加拿大分公司的HR,想找個空缺內部轉過去。無奈加拿大整個採購部也沒幾個職位更談不上有空缺了。就連願意自降一級轉到銷售部去都沒希望。於是裸辭,帶著大無畏的精神帶著全家登上了前往多倫多的飛機。

7月底到了多倫多,天氣很好卻無暇享受。馬上報了輔導新移民找工作的培訓班(免費),同時開始找工作。聽說加拿大不認外來的工作經驗。當時的目標是先回到採購行業,職位和工資無所謂。

第一份工作:來得很快

一個月內投了四五十份簡歷,不同級別,不同渠道。但是聯繫我的公司很少。獵頭Hays第一個給我打了電話,接到的時候還挺興奮。但在知道了我還沒有加拿大工作的經驗之後把我婉拒了。缺少本地工作經驗這個坎兒第一次冷冰冰地橫在面前。好在因為我不計較工資和職位很快通過一家叫Career Edge的機構找到了我的第一份工——以實習身份在C公司做buyer。一份拿著低保工資毫無保障的合同工工作。

C公司屬於電子代工行業,早年從IBM剝離出來獨立為一家公司。主要客戶來自於美國。早年在加拿大還是相當輝煌的。但由於成本原因主要製造業務已經轉移到了亞洲,保留下來地僅限於國防、航空之類不便向亞洲轉移的產品了。因此總部人員流失嚴重,長期職位越來越少合同職位越來越多。進公司的時候,我的經理,一個在公司工作了34年的白人老爺爺說:「我需要有經驗但是對工資要求不高的員工;而你需要本地經驗。這樣正好。如果你真的像自己簡歷上寫的那麼出色,那麼你遲早會走的。到時候我也不會攔你。「

一年之後工資雖然加到了一個uyer正常的工資,但還是不夠養家。身份也還是一個勞務派遣性質的合同工,沒任何公司福利。在加拿大,這意味著一家老小的處方葯要自己全款買(雖然倒不怎麼貴),但洗牙補牙這種」奢侈型「消費少了公司福利真的很難承擔。

buyer的主要工作是在SAP上不斷下單並且跟進交貨處理首尾。不斷地錄單,催貨,跟進質量問題和退單補貨。算是把以前從沒做過的跟單和SAP課都補上了。枯燥重複的勞動下拿著不足以養家的工資,懷疑人生也是難免的。一年後便開始投簡歷找新地工作了。這一次花了半年時間。

第二份工作:意料之外

有了本地經驗之後投出去的簡歷多了一些回應。參加了幾個電話面試之後卻沒有什麼進展。期間還去見了幾次獵頭,也沒有什麼下文。

這個時候公司內部好不容易冒出來一個Commodity Management Advisor的職位,和我在國內的工作性質一致。唯一美中不足是這個職位是做IT領域的,我之前沒接觸過,加拿大僱主在這點上又特別保守。我心裡沒底又不願意放棄這個曇花一現的機會。於是在公司內部網找到了招這個職位的採購總監Carla並主動約她面談,又聯繫國內做IT sourcing的前同事臨時取經抱抱佛腳。

和Carla的面試進行得很順利,也看得出Carla對我印象非常好。正如所料,她對我的背景十分滿意,但IT採購經驗不足也讓她有所猶豫。在Carla的安排下我又見了她的老闆和另一位採購總監。最終Carla遺憾地告訴我因為IT經驗上的顧慮她不得不把這個職位給一個只干過2年IT採購的小姑娘。我嘴上沒說但是心裡超級鬱悶,IT經驗就這麼重要嗎?好在Carla說:「我爭取再幫你找個職位,如果這家公司沒職位給你那麼我也會幫你留意外面的職位。」此時我客氣地表示感謝。但心裡覺得這只是Carla對我禮貌性的安慰罷了。

之後需要回國一兩周,投簡歷的事情暫時放下了。快要飛回加拿大的時候A公司的HR突然發郵件約我面試一個Strategic Sourcing Manager的職位。心裡一陣驚喜,因為這個職位我一年前投過,難道他們是有新空缺又把我的簡歷從資料庫里挖出來了?回來之後才知道原來是Carla把我推薦給了A公司。原來A公司的另一位Sourcing Manager叫Hamid,他曾是Carla在C公司的同事私交不錯,A公司招人Hamid請Carla推薦靠譜的人選Carla就推薦了我!也因為這層關係,我之後在A公司面試的一帆風順。Hamid甚至提前打電話告訴我公司總監面試我的時候會問什麼問題和應該怎麼回答。就這樣從和HR打電話到完成兩輪面試拿到offer僅一周之時間。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這仍是一份合同工工作,意味著一年之後可能還要重新找工作。但工資加了也做回了自己喜愛的工作,並享受到了除年終分紅之外的公司福利心情自然很好。我就高高興興地離開C公司去A公司做sourcing manager了。

第三份工作:下崗再就業

合同工最大的擔憂莫過於合同到期是否續約或者轉正。簽合同後Hamid安慰我說A公司肯定是需要人手的,很有可能會轉成長期員工。因為作為加拿大最大的建築公司之一,A公司每年有15億加幣的採購額,但是連我在內才只有三個Strategic Sourcing Manager,buyer也才20個人。這個人員架構對於一個一萬六千人的公司來說是遠遠不夠的。而且A公司的中央採購部組建才五年,正處於成長期,也應該是會擴大的。

可問題就出在了這個成長期上。雖然採購部的老大直接向CEO彙報,看上去很受重視。但部門價值並沒有得到普遍的認可。我們辛苦推選出來的preffered vendor program執行部門實際上並不買賬。真正花錢的時候preferred vendor也接不到更多單。長此以往,供應商慢慢也不感興趣了。一次一個急脾氣的供應商甚至衝到我們辦公室質問我們為什麼他們加入了preffered vendor提供了更好的價格銷售額卻一年比一年少了……

在這個大環境下項目做得磕磕絆絆。表面上似乎該點頭的都點了頭該簽字的都簽了字,但項目是否實際執行得下去我心裡完全沒底。

這一年結束的時候有些波折——對於能否續簽合同公司一直說得很含糊,給出的信號總讓人感覺有某種希望。等拖到最後說不能續簽的時候其實挺讓人尷尬的,部門老大也出來道了歉。於是就這麼失業了。失業總讓人沮喪。但既然一開始就知道是個合同工也沒啥好繼續計較下去的了。

一方面申請政府失業保險(真的不夠用),一方面又開始了找工作的歷程。這次明顯的不同是越來越多的獵頭主動和我聯繫了。投出去的簡歷也比以前有更多回應。但找工作也是個講緣分的事情,兩個月的時間裡我就這樣不斷嘗試著。

這時候曾經的努力產生了一些化學作用。我在找第二份工作時認識的並一直保持聯繫的一家獵頭推薦給我一個去P公司做Sourcing Specialist。P公司是十年前在幾家醫院的資助下成立的非盈利機構。屬於Public Sector和Shared Services(國內似乎沒有對應的組織)。發展至今P公司已經成為一家為二十幾家醫院提供採購供應鏈服務的專業機構,在這分領域裡也做到了比較大的規模,並處於發展壯大期。

一周之後,只經歷了一次面試我就順利拿到了offer。之後那些節奏慢半拍再找我面試的公司也被我客氣地婉拒了。獵頭反饋說除了專業知識和過往經驗之外是面試時我積極的態度打動了P公司的招聘組。一邊表示感謝我心裡一邊想:失業後度日如年的感覺你能體會嗎?

三年三份工作,談不上特別順利但總體來說還是逐漸向上的。心裡也漸漸有了些底氣。前面的路還長,好在已經沒有剛來的時候那麼迷茫。

結尾彩蛋:

作為新移民總結一下頭三年的體會

「一年大苦,兩年小苦,三年不苦」的移民老話是有一定道理的。選擇出國即是選擇了放棄了過去重頭再來,新的積累需要時間。

保持小馬過河的心態。不想(用)工作的人可能會告訴你找工作很難,程序猿們可能會告訴你找工作很簡單。哪個都可能適合或者不適合你。

要保持積極。你可能什麼都沒有但還能選擇積極。積極一些不一定能讓你馬上得到什麼,但會使你不同。

除非不得已盡量別丟了工作再去找工作。


推薦閱讀:

TAG:加拿大 | 加拿大移民 | 移民美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