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的真正含義是?不要那種世俗解讀!?

老子,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的真正含義是?不要那種世俗解讀!


「聖人後其身而身先。」老子說天地的目的,其實是為了說聖人,這裡的聖人當然是指得道之人。得道之人就是像天地一樣無私的人,他們是無私的、居後的、處下的,結果反而能成就自我、能領先、能處上,反而能贏得人們的愛戴和敬仰。我經常開玩笑地說:「越要臉越沒有臉,越不要臉越有臉。」其實這不是玩笑,是真理。好多人總是太要臉,太顧及自己的面子,結果往往老沒面子。有的人總是覺得自己了不起,眼高手低,自視很高,結果往往成功不了,反而被別人瞧不起。而那些不把自己當一回事,謙虛卑下的人,反而能學到很多東西,能有所成就,反而被人敬重。

「外其身而身存。」把自己置之度外,反而能保全自己。是說越不怕死,往往越不會死;越怕死,往往越會死。有一個成語叫「置之死地而後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不知道什麼叫世俗的解讀。《道德經》本身就是教導統治者和百姓的一本書,本就是在世俗中的,《道德經》里也確實有闡述道的規律和宇宙形成的,但是這一章並沒有體現。這一章的意思,就是用天地因為不為自己生長,所以能夠長久,以此告訴我們,聖人因為處在眾人的最後,反而能得到大家的推崇;聖人因為不顧自己的安危和利益,反而能完成自己的精神使命。

你想聽所謂的解釋,不就是想聽寫成仙長生不老之類的嗎,抱歉,沒有!不要以為這句話上面寫了「長生」兩個字,就以為這章是告訴你如何長生不老,就連老子也逝世了,你還想長生不老?多學學老子的謙虛處下,把其他人的利益放在自己前面的偉大吧!這在精神層面上也算是一種長生吧。


意思是說沒有從產房出來就不用進火葬場,不生就不死,不死就是長生,長生就是長死,不先就是不後,不存就是不外,聖人是先天陰陽不分別的渾沌,無私成私沒有分別。

重點是:這些事都是指聖人說的,就如四十不惑是孔丘說自己,不是說是個人四十就不惑,七十就可以從心所欲,不聖的人這麼做,就是岳不群,就叫陰謀家,道家之所禁


平常我也不想著做什麼好事,既然你給我個機會做好事,重要是看你確實有心去學習道德經我們也算是一個同學吧,下面非常長,是純道家思想來表述的,可能有個別的錯別字請不要介意,基本是老師講的原文,不是我瞎說的我只是搬運工而已,你可以做個參考,不認同的話也請留點口德,請不要隨意誹謗謾罵。

道德經原文: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下面是講解的:

從文字表面上看,講的是一個大的方面和一個小的方面。前一整句講的是大的方面,就是天地。後一整句講的是小的方面,就是聖人。

大的方面,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久,就是因為它不自生,故能成生。而聖人,就是因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難道是因為他沒有私嗎?所以能夠成其私。這句話的表面字義就是這樣的。

從內在的含義上,我們可以把它推演一下。天地之間有很多事物。天地本身來說他作為萬物之母,它是怎樣生出來的?我想這個問題大家肯定也要問噢,天地是怎麼生出來的?天地是由道生出來的。天和地可以這麼說是陰和陽這兩種氣的分判。分判之前它是什麼樣子的?它是渾沌的,分判以後就有了天和地。這就和後面章節里所說到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這個說法就吻合在一塊兒了。就是天地之生,並不是因為它自己造成的,也不是因為為自己而存在的。他的存在,他本身有自性運動的規律。道產生出混沌一氣,這個混沌一氣哪,然後產生出陰和陽這兩種氣。陽的哪,按過去盤古開天地的說法,陽氣上升而為天,濁氣下降而為地。這樣就有了天地這種狀態的存在。這種狀態存在可以說是古代人對天地創生時候的一種可以這樣說口頭文學的模擬。是不是需要我們去追究他和天文學那種考證呢?我想沒有必要。我們僅僅從我們自己的認識上去看一看這個問題。

當天地還在混沌一氣時候,那麼我們人還有沒有混沌一氣呢?我想這個問題自然而然在大家談到大的問題和接觸到小的問題時,我們都要把他聯繫起來想。天和地以及和人的關係,要想透。那從什麼地方想哪?就是我們人生下來以後,他有沒有先天一氣?我們的後天之氣和先天之氣到底是什麼關係?這些問題,在這一章里沒有談,但是他卻很形象地模擬了這個問題。從第二個小問題上我們就可以看得出來。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那麼這個後其身是什麼東西放在自己身體的後面呢?你的行為是在你思想的後面、或者說你的行為在你的思想前面?我簡單概括的這樣說:身,是有形的一面。意識,是無形的一面。如果我們想這個問題你要想透,古代的聖人他在修鍊過程中或者在存在的過程中他保持一種方法,就是自己的意識到底是在身體的前面還是在身體的後面,他的行為是先有思,還是先有形。這是第七章里至關重要的基本概念。把這個概念了解清楚了,你就知道外其身則身存是什麼意思了。

人是有了思想以後才有行,那麼有沒有沒有思想的時候就有行呢?誰能回答?舉個例子。(答:有人看見小孩落水,沒想,就跳下去救人。)啊,這是一類,奮不顧身,沒有想到自己的身體,這是一種境界,非常高尚。他只知道救人沒去想這個問題。在我們的生存狀態裡面,有沒有這樣一種特殊現象,他沒有思想,行為就產生了。(答:有時候不知道該說什麼,行為就產生了,手腳自己就動起來了。)你是言不由衷啊,(笑)(答:但是他還能接上,接上的比自己想得還要好。)這就說明在思想的背後,還有一個東西在支撐。按我們的說法稱為支撐點。這就是神的問題。人的精神到底是什麼東西?一定要把它搞清楚。如果你沒搞清楚,你以為你的思想是想出來的,那就錯了,實際上人的思想他並不僅僅是在想,並不因為思。你看那個「思」字,一個田,一個是心,田是四方型的,四面八方,然後再去擴展它,在心上擴展。為什麼要在心上擴展?因為在神的基礎上再去接受四面八方的信息。然後囊括在口裡面。這個口是你的腦殼也好、大腦也好、太極也好,囊括在裡面進行運動,這個就叫思。這個思呢,是它因為在前面造成的。

我舉個簡單的例子,現實中非常普遍的。夢遊,這是心理學上經常踫到的一個基本問題。,有很多人沒有想,睡著了,人家也不知道他在做什麼,但是他偏偏在運動。他起來,可以運動。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是這樣的。這是因為它的抑制作用不健全就產生夢遊,他的睡眠狀態和他的小腦部分與人的心神有溝通的機會。他的心神就指揮人的小腦去運動。我們在做夢的時候,也有類似的情況。比方說有的人他做夢,做夢的時候他在想,就是夢中夢到了什麼問題,他的手腳動不動哪?實際上也是動的。那就說明我們所指的思想,是指清醒狀態時的一種理智,這是理性的東西。

那非理性的東西算不算思想呢?它也是思想。這一點是不可否認的。在我們說的思和行之間,理性思維產生以後,是放在行的前面還是放在行的後面,在我們的主觀理念中有一個空間的,這個空間就叫「為」。就是我們所說的有所為有所不為的「為」。這個為你可以想,可以不想,不想,你繼續去做,它仍然有結果。比如你練功,理智非常清醒,但你的能量一上來,人的手腳就不停的動起來了。這在過去的鶴祥樁中是非常普遍的。他就講究這一點。這是我們氣功界不反對自發動的功法。這種自發動實際在古代人的氣功理念中,修佛法也好,修丹道也好,都是反對的。這一點可以告訴大家,過去歷史上一直反對這鶴祥功提出的自發動,但這個自發動為什麼後來被人們很容易接受了呢?就是因為它有神奇的一面。比方說一個人在夢遊的時候他跑了,家裡人會擔心,會認為他不正常,會作出很多消極的猜測或者擔心。但如果這個人很正常,他能夠在自己的理智下控制自己,在這種情況下,並且它的動作不受自己的意識的控制,那麼這種狀態,人們就會感覺到很神奇。這個神奇來自於什麼地方?來自於神的衝動。什麼叫衝動?「沖」就是虛的意思。它在動。你不讓他動就會出問題。這就是自發動的來源。

有了這種現象我們就要思考,你的身和你的意之間的關係,實際上是被你的心所左右的。因為心裏面有兩類物質,一個陰,一個陽。陽的一面表現成為意識,陰的一面表現成為神。那麼神的那一面就是被我們忽略的一面。因為你平常看不到他,你也感覺不到他的存在。但這個東西的的確確在我們的身體中和思維中是存在的。不論你承不承認它,他都存在的。那麼這個存在有什麼意義?這個意義很重大。重大在他能夠區別無為和有為的基本意思。

你明白了它,把你的身放在你的意識的前面去運動的話,這個時候你的意識、你的心仍然是很明白的。你就知道,這個東西就叫無為。如果你把你的心放在你的身的前面運動,你先想好了再去做,這個就叫有為。有為離這個東西就很遠,為什麼很遠哪?剛才大家可能注意到了,我講的這個思,它是個田字,它把四面八方的信息被你收集好了以後,被你綜合在你的心田裡面,才有了這個所謂的理念。這個理念錯的還是對的呢?到底是錯還是對?無所謂。為什麼?因為它既有對的一面,又有錯的一面,因為你沒有超越你身體的約束,這個身體約束肯定是存在的,這個身體的約束就叫命運。所以你看,當你的理念、你的思維產生以後,約束了你的身體,產生了你的命運曲線,這曲線是不可改變的,你要改變它只有一點,就是你把順向的過程反過去。

先有神,當它陰性運動時,就指揮你的心靈,產生一種行為,這種行為直接作用於你的身,它就開始動了,動了以後是不是他不明白呢?他很明白。自發動的人他是很明白的。在這種很明白的情況下觀察到的這種現象就叫做無為。

當有了無為後,他的運動規律與天地之間是有溝通的。他不是自生的。有很多人在這個問題上哪,基本概念很難建立。他是天地之間生出來的一個東西。他不是你自己的。很多人以為它是自己的——我的神,我的元神就是我的。實際上我的元神是不是我的呢?當然這個地方還沒有講到元神,但是在概念上你要知道,哦,有這樣一個典故,有這樣的存在。他的存在狀態啊,可以有這些想法。當你的想法在你的身體後面,在你身體後邊產生的想法,你觀察到了的時候,你就會發現有許多微妙的東西,有很多奇妙的東西,還有很多玄妙的東西,還有很多神妙的東西,還有很多仙妙的東西。然後一層一層的,隨著能量越來越大,進入妙的境界就越來越深。

你所看到的東西你就知道,實際上在玄界裡面,一旦超過了這些,你就會發現它背後的那一切都是一個整體。它不是分割的。所以有時候你給它命名,你怎麼命它都可以,你說它是佛也好,是神仙也好,是菩薩也好,是基督也好,或是其它的神也好,都可以,但它是統一的。沒有必要去分別它。

而我們人,之所以有神,都來自於天地之間的規律。因為它不自生。而這個東西也是不自生的,因為你根本就不知道它的根源在什麼地方。所以我們人就應該理解這一點。你讓不自生的東西然後讓它去操作,你讓給它一定的空間,然後讓它去指揮你自己的身,這時你就會發現你的精神狀態得到了一種調整。這個調整就是領會了無為的那種妙處,什麼妙?就是前面說的五個層次的妙。隨著你的修鍊,你就會知道這個妙是一層一層變化過來的。但是如果在一開始你就沒有無為的心態,或者無為的狀態,你說你要產生這種妙,你不可能。

所以在這個地方要體會後其身而身先的道理。後其身,就是你把自己的思維擺在你身體的後面。這個身體,他有先的一面,這個先,對我們來說實際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因為我們人的生命是先產生的。然後才有了意識。這個意識肯定是在身體後面產生的。這符合於我們的生育之道。不是先有了意識然後有了你的生命,我們都是從這個狀態過來的。但為什麼生下來以後把它的規律反過來了呢?就是因為它分成了先天和後天這兩種狀態。先天的狀態是先有身,後有心。後天的狀態是先有心,後有身。一定要先想好了以後才敢做。要不然他就會擔心,實際上他有什麼擔心的呢?他的命運如此,本來就定好了。但是,你想要超越自己的命運,要打破自己的命運,我不滿足於這個現狀,那只有什麼辦法哪?只有這種辦法。把它打破,超越它。我無論是從形態上、文字上、理念上,我就做了這樣的推論,不知道這個推論大家覺得是否能站住腳。有什麼疑問?

……

不是身體而是命運、氣運、運氣,它是你的生命存在以後造成的,不是你的身體存在以後造成的,而是由你的心的運動方式造成的。就像我剛才分析的道理那樣,人生下來之前,是一定先有身體,後有思維的。人在嬰兒狀態,他不可能有思維的,他只有反映,他只有條件反射。先有身體,後有思維,嬰兒就是這樣的。這是先天狀態。什麼是後天狀態呢?人生下來以後,慢慢的有了思想了。這個思想慢慢的佔到了主導地位,控制了身體。意識控制你的身體,意識在前面運動了,這個就叫後天的運動方,。這是我們生存中普遍的模式。你忽略了它,你沒有觀察到它實際上還有另外一種存在方式,這就是老子偉大的地方。他觀察到了這個問題,他多處以嬰兒為比喻,在道德經中不下三處。那麼他觀察問題時候他就是從人的生命的開始,或者沒有開始之前去研究它。研究以後知道了,這個叫先天。

再舉個例子。我們每個人的耳朵,像一個胎兒。胎兒就是先天。我們的耳朵一般就代表先天。你觀察這個人,你看他的耳朵就知道一個人的先天豐不豐厚,什麼叫先天豐不豐厚?就是他的物質內容,不是講別的哦,不是講他的根基深不深。什麼叫物質?身體的構成就叫物質內容。一看你就知道這個人的先天豐不豐厚,物質內容飽不飽滿,身體好不好,一看就知道,這就是什麼?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先天和後天的區別。你後天無論怎麼努力,你努力的那一面往往破壞了先天的狀態。你不是對它有幫助,你是破壞了他的整體效應。什麼叫整體效應?因為生命是整體性的,就是生命除了有身體的一面以外,還有神的一面。神是寄居在身體裡面的,神是本原,它是統一的。它是整體性的。如果它被你利用了,那麼你的命,你的運,就進入到大統一中去了。你不是小的個體存在。這就是那頭一句所說的,天地之所以長久者,以其不自生。如果你老想要讓自己的身體健康啊,長壽啊,甚至要長生不老啊,或是要與日月同庚那,與天地同壽啊,你想千萬種方法,你也做不到。為什麼做不到?因為你違背了先和後的這種陰陽規律,這是個規律的東西,你不能突破它。

你突破的方法只有這一類,那就是打破有為,進入到無為裡面去,你要把你的心放到你的身後面,就是你要先有行為,然後有思想。慢慢的你就會總結出這個妙的一面到底是怎麼回事了,這對我們來說就是一種生命的升華了。這個升華它的源頭實際上就是我們自己本身尊重自己的神,尊重大統一,你和師傅來說,和眾位的神仙,眾位的佛以及眾位的修鍊之士就融合到一塊兒了。這個時候,你說你境界不高,你說你沒有智慧,我是不相信的。

我相信我對這個問題的推論上,儘管大家心裡可能有點模糊,因為大家不敢提問。如果有人敢提問,那就證明這個問題就找到了它的弱點了,找到弱點的東西不是件壞事,也就是找到它的陰性的部分了。那麼陽性的部分是怎麼回事呢?就是進化。就是你進化到更進一步的能夠把這個問題從新的角度去認識他。這就是我對事物理性的一種基本理念,任何事物都要質疑。沒有質疑,那這個理性就更新不了。更新不了,這個東西就容易死,我們是不願意死的。

守弱是老子的一種基本精神。這種精神體現出了一條積極的生存之道。這種生存之道對我們每個人都是追求的目標。但是平時我們到底有幾個人在想這些事呢?科學家他不會想、社會學家他也不會想、大部分的修鍊家,他想的都是成功。只有極少數人他才去想這個道理。這個道中的理應該怎樣在我們現實的生活中去建立,這個道中的理對老子來說,是一個終身的課題。他就講了那麼幾句,我們人類到現在為止,還是要以他的精神為重。他的精神,無論是在商界,在科學界,或者你做一個普通的人,當你明白了他的道理以後,那麼就明白了未來的世界,未來的世界到底需要什麼樣的思想境界?只有老子才考慮了這個問題。但幾千年以來,人們都漠視他。都知道,他是大智慧,但是都很漠視他。為什麼漠視他?其中有個原因,就是另外有個聖人——孔聖人。他說了一句話:三思而後行。從這一句話來看,我們上面的說法就錯了,整個論點被這一句話他就否定了,所以大家找不出這個問題的弱點來。這個弱點就在這個地方,一般的人要想有把握,有保障,一般都採取這種方法,總覺得想好了,然後再去做,一般是錯不了的。這種問題那麼到底是誰對,誰錯呢?我們到底是聽孔聖人的,還是聽老子的呢?想過這個問題沒有?

當然我在這個問題上,可能有點牽強,因為他說的這個後其身,實際上還有另外一種含義。我只不過是在有意的把這個中間的概念加以延伸。延伸了以後,大家的理念很容易被攪和了。他的後其身根本沒有講到思的問題,我為什麼能夠延伸出思的問題呢?我就是利用了人生存的基本面貌。你離開了生存狀態,再去談這個後其身裡面的「思」,就談不通了。能夠談得通,是因為你要知道在生存狀態裡面肯定是有身,然後有思。有身以後才有思。這個思是慢慢的,慢慢的,花了好多年的工夫才積累起來的一個東西,就叫後天。這個後天對你的命運狀態有沒有改變哪?實際要講近路的話,三思而後行也有近路可言,要不然他為什麼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呢?它沒說修心哪,儒家為什麼說修身哪?沒有說修心?他只是要你修品德。「品」字三個口,這在我們的意識裡面都是一種經常接觸到的信息。這個信息再多不過了,但是忽略了他。不知道品德到底是怎麼回事。道家講究道德,儒家講究品德,佛家講究功德。在我們的現實中,就是這樣展現的。道德,品德,功德,我們自己應該崇尚於那一種德呢?

我想,「道」這個東西太虛了。坐著坐著,就坐忘了,就忽略它了,就容易產生我們幾千年以來所共同產生的效應:漠視他。對道德自動的就放棄了,就抓住了功德。這就是我們氣功之所以風行一世,最後被打擊下去的根本原因。因為它不符合於道,所以氣功在世上不能長期的流行,其根本原因是它不符合於道。最終人們還是要修道德,才符合未來的發展趨勢,才符合人類的運,大一統的發展趨勢。這個趨勢我希望大家都不要忘了。儘管不清楚,但一定不要忘了它。要記得曾經有一個人,在某一天的晚上講過這個概念,提醒我們不要忘了它。你忘了它,這一輩子中很多很多的事你就白搭了。白做了,就是你在這中間沒有建樹,沒有境地。按修鍊的說法就是境地,你進不去。就是你有了這個機緣,有人已經告訴你了,但你偏偏就是進不去,你進不去就沒有你自己的境地,那麼要談後面的修鍊,聖祖在後面各個章節里談到深的修鍊道理,就更難了。

後面一句話是談的什麼呢?外其身則身存。難道就是因為無私,所以它才能成其私。

我們在考慮這一章的時候,繼續沿著我們的思維去推論。這個推論是很有好處的。現在有很多人講實用,講利益,講名,講財,我曾經和很多朋友都談到過這個問題。我說你們都聽說過一個唱歌的明星叫陳慧琳的嗎?她長得很漂亮的,她現在也很有錢。她一場演唱賺幾億。她有錢了以後還想什麼呢?她就這樣直截了當地回答記者,她還想賺更多的錢。人的心是很怪的,她有名、有利、有財,還不滿足,還要更多,她不滿足的。這就是人心很怪的地方。這一切,到最後,對於她來說,能夠成其私嗎?最大的私是什麼?對於她的生命來說,命是第一大,長久是第二大。這些對於她來說,能長久么?過不了幾年,她就人老珠黃了,名也沒有了,利也沒有了,錢就越來越少了,因為她心裡不滿足嘛。就是有很多錢攢在這裡,她也覺得不夠用。她也感覺到恐慌,為什麼?因為到後來保鏢越請越少,院子越住越小。你說她能做到長久嘛?長久不了。

但實際上我很佩服她的,因為她敢說真話。她想的就是錢。她說「這是我們現代人普遍追求的一種趨勢。」但是我很理解這種趨勢。我並不是反對這些人去追求自己的錢。我從雜誌上看到一條消息:你可以花錢請她去吃飯,一個飯局要多少錢呢?四十萬港元。這是一個什麼概念?作為我們普通人來說,兩輩子也綽綽有餘。但她一餐飯就用掉那麼多。

這一切,對人不會長久,不長久,你追求它,那就不是真正的私。所以說,聖祖在這個地方所說的成其私,它要大的一面。不要小的一面,你千萬不要小。那麼大和小怎麼區別呢?離你近的,是小的一面,因為近就偏於陽性。遠呢?這個利益太遠了,所以我為什麼要大家立志一定要大而虛呢?就是根據這個思維推論出來的。你沒有大而虛的志向,你要想接近不要陽性的這種私,你就接近不了它。

這個私,對於人來說,它很有必要。那麼真正大的私是什麼東西呢?就叫長生久視。這是個文字語言。按口頭文學文藝方面的說法就叫長生不老。這個話說起來好像是很好聽,但它不好聽,因為大部分的人都不相信長生不老的。大家都不相信的話我為什麼要用它哪?我就不用!所以我用長生久視,活了一百多歲,就叫長生,久視呢?久久的去關注它,這就是長生久視。你如果能夠久久的去關注這個人世、這個自然,長生不老就順理成章了。這就是這兩句話的內在關聯。這就是老子他在智慧上所體現出來的一個基本點。

我們普通狀態下很難以想到這些非常微妙的這些點子上。

我記得九五年,我看過錢學森先生寫的一篇短文,唯相問題,唯相學,他主張僅從相的角度去研究氣功,對神奇的一面不要輕易的去反對。他接著作了推論,他說道家修鍊中的六神通,其中的五種他都是承認的,都可能做到,唯一一種他不承認——漏盡通。他對這一點持反對態度。為什麼?他認為生命是運動的,既然是運動的,就必然有終點。如果它能超越時空的限制,沒有終點,這在理論上站不住腳。這說明什麼道理,他對老子的思想不能理解。第七章裡面的第二句話不能理解:外其身。身體外面還有身嗎?這是不好想像的。生命就是,人死如燈滅。人是一口氣,樹是一張皮,氣一斷,人就死了。死了以後生命還在不在呢?不在了。我們現代人的觀點,生理學,醫學,都是這樣想的。沒有哪一個人不是這樣想。人死了不動了、長期沒有呼吸了、沒有心跳了,那麼這個身體還在不在哪?

錢老,在漏盡通這個問題上,持反對態度是有他的道理的。因為從生命的推論來說,他是站得住腳的。但是從過去和現在所說到的生命現象,它的範圍遠遠不止這些,這個範圍是變動的。不是像我們所理解的這種範圍一樣,好像只有我們的形體,這個身體的範圍在不斷的擴大,擴大是由於你的信號體系的移動造成的。一般人,他移動非常困難。因為一般人的能量非常低,先天不豐厚,身體本身就不行,身體不行的人,他想像都成問題。他想問題成問題,一個想問題都感覺累的人。這種人怎麼移動啊?很難移動。所以他的信號體系很難以和自然之間進行交換。

這種交換是玄界的事。這是玄學能解決的問題,不是我們科學所能解決的問題。因為現在誰也找不到這個交換的途徑。我跟大家說的只是理論上的問題,就象我講的五神的概念一樣,那都是我們自己本身所建立的一種理性體系。這個信號體系,肯定是存在的。道理很簡單,就象我前面說的那個嬰兒,他的信號體系在不在呢?要是不在,那不是純陽嗎?他肯定是有,信號體系的伴隨者形體的產生,就來了。純陽的東西能存在嗎?它只有和實體,和信號體系結合才全面。然後,隨著生命慢慢的長大,長成一個人的時候,身體內部就有了五臟,「心肝脾肺腎。」五臟一旦建全了以後,他的意識就可以五行相生的推進,就是它有一個運動機制了。這個機制,就產生了人的後天意識,後天基礎。整個過程就是這樣。我們在虛的一面,我們在沒有生下來之前,是純陽的,但它同樣也有一對實和虛的存在。只要是物質,就肯定有這一對物質存在。既然是這樣,那他生下來以後,那麼人的神就分出來了。

下面我們單純從文字上解決這個問題,就是信號體系移動的問題。這個信號體系移動的問題我們只能藉助於別人的經驗。就是人家煉過的人,比如北京香河縣的周鳳臣老人,她生前就說過,她要讓所有的中國人都知道,讓全世界人都知道人所存在的神奇的一面。她既不用棺材,也不用缸葬,但她的存在是生動的。什麼意思哪?就是到現在為止,她的身體裡面還有液體。我看電視後很有感觸,她身體里的液體近似於牛奶一樣。有關數據大家可以自己找來看一看。或者到網上查閱一下。我一點都沒有誇張,只有簡略的地方。那麼她的生命到底死亡了沒有呢?死亡了沒有?對,這就是老子的原話——死而不亡。死而不亡的意思就是我所說的這個例子,她已經顛撲不破了。科學家也沒辦法顛覆它。老子為什麼在幾千年以前就能對今天的事說得那麼清楚?他從道理上已經參透了這個問題。然後,他的後人們,道家們,實際上周鳳臣老人是個道家弟子,她修的是佛家,但她一直對道家文化、一些技術比較愛好。他(老子)的後人,就慢慢的把這個思想落實到行動中去了。這個生命既然是這樣,那麼就說明這個生命當它還存在的時候,你看起來,她是死了,實際上她還有另外一套我們所說的信號體系在外面運動。這是人存在的一種特殊方式。跟我們現在的方式是不同的。她有他特殊的一面,你不能說她已經死了。要是按正常人所說的死亡,他要符合於氧化效應的。肉體要分解,在空氣中他不可能不分解,不信的話可以做個實驗,你把一萬個人死了後放在那裡,你看有哪一個能做到她那個樣!個個都要臭、都要爛,最後要氧化還原到自然。但她就不還原於自然,因為她死了但沒亡。這就是問題的所在。

我們用這個例子就能夠解釋第七章里的第二句話:難道不是因為他無私嗎?所以他能成其私。

為什麼要保留這個私呢?為什麼要理解這個私呢?最大的私是什麼東西?我想這個私在道理上是可以實現的,但是你一定要做到不為私。這就是我們前一段談到的有為和無為的問題。不為私,就是無,如果有私,有意的去做它,你想把自己的命保下來,為保持自己的壽命做各種各樣的努力,行嗎?做不到。

這種方法,在這兩句話中是非常完整的,是符合於它自身的邏輯的。這就是第七章。我們再回過頭來從文字上去看看,我的老師和我在十多年前,是怎樣說明這個問題的。老師說:「人人都想長壽,但不敢與天地比。因為人有慾望,慾望必傷精氣,損筋骨,天地之所以長久是因為它做的事從不要報酬,萬物敬仰他。不斷地給他良性的信息能量支持,使它能夠靠新的能量調整其系統,因此常以健康而生存。不知自己有多大的壽。也不知自己有多大的功德。」

我是這樣說的:「過去諺語說我為人人,人人為我。說的是人與人之間互利的道理。人與萬物之間互利的道理又應該怎麼去建立呢?人與天地之間的互利道理又是怎樣的呢?這些東西都是我們自己所應該思考的主題。這些也都是修真的至要之處,不可忽視。人文好講慈愛,我們講慈悲,講博愛,就叫慈愛。為的是維護人的尊嚴儼然的位置。可是聖人呢?確視百姓如雛狗,因為萬物同貴,所以愛萬物者,必愛眾人。愛百姓者,卻並非普慈眾生。」這句話不知對不對。我在十年以前是這樣寫的。我這樣去解釋。你如果愛萬物,你肯定是愛人的,如果你僅僅對老百姓有普慈的一面,就是你有慈悲。那你是不是能夠普慈眾生呢?這可能就有點問題了。因為人很容易以人為主。把人擺到絕對的位置上去考慮。而沒有考慮人同萬事萬物本身是同根的,是平等的。人對這一點很難拐過彎來。一下子拐不過來。那就慢慢的拐吧。以後終究會明白的。天地至貴,為萬物之母。人,不解其心,因其無心可辨。因為天地之心就是人。所以人又怎麼能夠容易去體諒天地的運轉呢?天地之動,無所適從,所以有無常。何不見人之所動而明天心的?從大的環境上來說,人類,要想明白天地之心,就要維護宇宙的生態平衡。第二點,人類要想自救的話,就一定要先愛眾生。人類的利益放下來,去尊重生態平衡、去尊重自然平衡,這樣人類對自然資源的掠奪和開發就不會盲目了。它就有個整體的意念在裡面。這點好像和與神對話很相近。這就說明我們的思想在十年以前已經和與神對話裡面的很多觀點是相通的。既然是相通的,那就說明宇宙為什麼在這個時候發出了一個相通的理念呢?這書的時候,可以說是一氣呵成,沒有進行特殊的醞釀或推理、考證。就說明當時傳遞的信號是很順理成章的,條件成熟了。那就說明宇宙間的信號它是統一的。這個統一和我們剛才說的那個大統一不謀而合。

大家一定要知道,對大的方面要心裡有數。你如果只有小的,你再怎麼努力,沒有大的支撐你,你能夠成功么?成功不了。所以我建議大家,把這一章作為主要實修的一面去理解,這樣對以後自己怎麼修,肯定會有所幫助。


身心在與外緣的相互作用中而發展出自己的生長規律,盡量的放下勉強和造作,讓身心自然生長。


看著本章,想來想去都是世俗解法。

非要說不世俗,可能需要將文意延伸一下了。

這裡有個天長地久。理解為人身宇宙相呼應,人如何達到天長地久。以其不自生。

所以得道之人後起身而身先。

外起身而身存。

精神層面看,有點像莊子齊物。

從靜功著守為有虛空之竅。

從靜功著手為忘乎己矣。

在上層就等有修行一定階段配合內景去闡述了。

就你我這種小到不能小的學生而言,我不建議以道德經暢玄,先把世俗意思明白了,做好了,那你自然就是聖人了,還哪有什麼世俗不世俗之分。

道德經世俗的意思也是讓你清凈無為,就算告訴你金丹大道,你做不到清凈無為,請問又能在哪裡著手。


推薦閱讀:

TAG:老子人物 | 老子道德經注校釋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