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生活充滿源源不斷的動力?

有的時候人會陷入低谷和陰鬱的狀態,甚至失去對生活的熱情,覺得每天都提不起勁兒。有什麼方法可以讓自己重新恢復狀態呢


@Yui醬 謝邀

我從小就這樣。

就前幾天剛好從這個情緒里出來,彷彿一個周期一樣,不管多努力它還是會偶爾蹦出來,干擾你,讓你消沉,讓你對周遭憤怒卻怒不敢言。那樣的我彷彿回到戰戰兢兢地小時候,好不容易培養的一點自信,一下被欺負的體無完膚。

最可氣的是,成年以前,我以為這個世界上的人都這樣,都和我一樣渾渾噩噩,膽戰心驚。

但是越長大,越明白要去主控自己的情緒。所以13年左右,才開始和這種負面的東西做鬥爭,那時我已經成年。

我做了什麼去消除它呢?我也說不清,我只知道自己從中不斷總結的東西――自我接受,自信。

不管做什麼,準備做什麼,別老去想結果,別對未來抱有太大的期待。你能看到的旁人普通無奇的模樣,那就是你啊。你不那麼特別,也沒有誰踩著七彩祥雲來拯救你的人生,甚至你是真的失敗。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這種是負面的心理暗示,其實不一定。我總覺得,人不能客觀認識自己,根本就得不到安寧。

但你不能就自己平淡無奇的模樣和失敗的人生而頹靡,而自怨自艾。你要明白,在這個階層固化到不可能顛覆的時代,你能做的只有努力一點。你不努力,不腳踏實地地做點事,你一直都這麼失敗,一直都平淡無奇。

沒了虛幻的妄想,你不必望著一個高遠的目標而無從下手,可以保留心中的浪漫主義做個浪漫的現實主義者。

當然,自信這件事,我至今沒有參透。偶爾自信,偶爾頹自卑。

若是偏題了,就發你沒看見~


瀉藥。

其實有幾種辦法,分開說

1奶牛danny寫過一篇千字文,講了一種辦法,在紙上寫你究竟想幹什麼,雖然是個槍文,不過有一定參考意義。其核心是發現本我,利己即為利人,核心是利己,如果你把一些事當做自己的事,當成自我實現,就不會太懶惰

2 遠東地區受佛教影響比較大,但是佛學有時候比較消極,但是稻盛和夫的理論解決了這個問題,他說事業心就是利他心,核心是利他的,我對此深以為然,人為了自己很多時候是不會有足夠動力的,你為了自己可能做不到早起,減肥節食鍛煉有良好的作息時間,大家都知道這樣好,但是為了自己絕大多數人不這麼做。但是利他不一樣,往小說,你為了家庭 孩子就會做很多你本身為了自己不願意去做的事,一個懶鬼瞬間就可以早起按時上班努力工作了,往大說意識形態為了別人、族群、國家,往往會有相當的動力乃至犧牲自己。人就是這樣一種動物。

3有的時候沒有動力恰恰是因為絕望而逃避現實。佛教有個故事,有個人被虎狼追,看到一口枯井跳了下去,發現井底有毒蛇,他抓住了井壁上長出的一顆小樹,又發現有老鼠在啃這顆樹的根,這時候他發現他抓的小樹樹梢有一顆晶瑩的花蜜,於是他閉上了眼,專心品嘗起這顆花蜜來。這故事說的就是絕望之中逃避現實。很多人沒動力是因為知道自己力量很小,什麼也改變不了,理想太遠早已放棄,現實太苦猶如泥潭,所以面對困難索性逃避現實,不去學習工作,去玩遊戲 看雜書 打球,總之干點別的任何東西都行,就是不去做那件最重要的事。在這些行為背後我看到了一顆可憐的心,我自己也曾經如此。

4有些人沒動力的根源,在於自我懷疑。害怕做了不成會打擊自信,害怕別人對他能力有懷疑,不做而不成就理所當然而不是能力不足。然而失敗就是失敗,沒理由可找,不存在如果我做就有可能成,事情總有成敗,失敗也不說明什麼。事情就是看成敗,而不是你是否聰明有能力的,不成事那沒啥用。

你認識到這一點,就可以試試看從最小的一點點開始,先別想那麼遠,先定個容易完成的小目標,慢慢一點點往前走,即使走一小步,即使不會有什麼結果,但是你至少做了一件對的事情,可以減少不安的事情,先不要去想結果。


瀉藥,最近怎麼收腰的機會越來越多了,問題也越來越廣了,難道我要紅了。

我作為一個被朋友吐槽為死氣沉沉,

被家人形容蛇鑽屁眼都懶得用手撥一下的人

實在是沒臉來回答這麼積極向上的題,不過題主既然會這麼問,那想必生活中也是比較消極和自帶惰性的人吧。

但,我內心還是渴望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的。

所以,用毛主席的一句話來回答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每天夜裡都盼望著第二天的早餐


雞湯,濃雞湯。


我現在就處於這樣的狀態,謝邀,不知為何知乎會推薦我,感受到了一股深深的惡意


謝邀


推薦閱讀:

TAG:生活 | 心理 | 生活方式 | 情緒 | 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