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最年輕的職業健體運動員張哲瑜(短腿小蘿蔔_babycarrot)?

北京奧賽全場冠 狀態感覺很好,很乾很大腰肩比也很好。跟孜然龍比起來感覺還差點,過幾年能否超過傑瑞米?


身材比例不錯,尤其是腰,比前輩吳龍要好看很多,從業餘晉陞職業選手是必然的,畢竟業餘比賽主要還是看比例這種天賦,裁判看中的是選手在晉陞職業後的發展潛力。

而且目前IFBB全部項目的評分都開始向比例和對稱傾斜了,本來就看重形體勻稱性的男子健體則更加明顯,越來越多的東亞選手得以拿卡(Hany Rambo認為傑瑞米擁有良好身材天賦的基因原因是他有一半菲律賓血統,而東亞人一般關節結構更小 更適合健體項目)

應該說 蘿蔔趕上了好時代,一方面IFBB開始重視美國以外的國際市場,在美國本土外舉辦的比賽數量變多 規格提升了;另一方面現在的審美取向開始向大眾妥協,東亞健體興起和歐美古典健體興起 都是很好的例子。

但超越傑瑞米有點困難,傑瑞米最難得的特點是 在保持上身巨大肉量的同時 腰也是像錐子一樣又細又直。同時現在男子健體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了。健美比賽具有時代性,每一個優秀的健身選手都只能在同一個階段進行比較;這個不像其他體育運動有具體的技術、數值評判標準,這個運動純粹是裁判口味的把控。

看到有人討論是不是轉基因蘿蔔

隨便網上搜張哲瑜三個字 2013年時候參加英語培訓營時候的照片,大家自己判斷吧,這個時間點應該有了1年左右訓練經歷 但不系統也不投入;蘿蔔自己微博說「孜然訓練5年」,除去這一年,大家比比能不能自然四年拿下業餘奧賽全場冠。

補充一下:我所說的非自然狀態,即為使用「藥物」。

什麼是藥物?

美國FDA對於藥物的定義有兩點,符合其一即為藥物。

1.產品所含物質可以改變人體組成結構或功能;

2.產品的使用形式和一般食物明顯不同。

所以按照這個準則,我說的「藥物」包括一切令形體表現更好的非膳食補充劑,包括但不限於合成類固醇、生長素、激素原(受體)、IGFs、胰島素、 B促效劑(克侖特羅)、HCG以及用於避開比賽葯檢的遮蔽劑。

很多國外的健身模特 如Simeon Panda和Ulysses Jr.一直否認自己使用類固醇,這可能是真的,但dont take anabolic testosterone不等於natural。很多人長期使用胰島素和生長素,還號稱自己也是natural,這是他們理直氣壯的邏輯。

另外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邏輯是:因為職業選手訓練時間更久,訓練量更大,訓練頻率更高,所以身體恢復不過來,需要輔以藥物「治療」。殊不知 是訓練過量需要藥物治療 還是藥物給你提供了遠高於常人的訓練量呢?


國內年輕一代很厲害

自身天賦夠好,我記得以前在微博看過他健身一周後的身材,變化很大,線條也有。

大環境夠好,在美國讀書,運動文化氛圍濃厚,不管是技術還是學習到的各方面知識應該都是比較好的。

有足夠好的領路人,美國健身文化的濃厚氛圍,好的教練(查爾斯)

國內大環境變得更好,國內更加註重健康,健身產業也足夠有機會。

汗水,這才是最重要的。94年出生,18年能拿到職業卡,二十五歲前能夠拿到職業卡(排除大量發職業卡因素)真的很牛逼。微博上展露出來的訓練量肯定是冰山一角。

要在人前顯貴,必在人後受罪。(半月板損傷能夠堅持健身下去,除了需要很大的毅力,還要付出無數的汗水)


超越傑瑞米還是有點太早了,小蘿蔔他除了腿短身材比例吃虧,健身的天賦是真的很不錯。

關注他一年多,那個身材變化真的是有目共睹的。

至於未來怎麼樣,我們等著看吧哈哈,除了吳龍之外又一個中國的IFBB,值得期待。


進步很快 但說實話 北京奧賽該拿卡的是常成...


只能說投入大付出多,加上趕上了好時候


說實話 北京奧賽健體的前三水平還是非常接近的。給誰全場都不會有太大的爭議。他還是維度有優勢,常年在國外訓練,在營養和訓練理念方面都比較前沿。前幾年國內只看形態比例的時候,歐美的主流健體都在比大小了。維度也是非常重要的衡量標準。


推薦閱讀:

TAG:健身 | 科技 | 肌肉 | 健體健美比賽 | 乾乾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