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過半,卻一事無成,會焦慮嗎?


會,當然會,除非你對自己沒要求。有焦慮是好事,一切都來得及。


看人吧,不同的人就不一樣,有的想要的太多,能力太弱是種落差,有的覺得這樣也不錯平平淡淡也挺好就不會焦慮。


曾經很焦慮,但是在谷底的時候豁然開朗,決定跟自己和解,慢慢發現生活就是好好的活在當下而已


曾經有人對幾百位老人做過一項調查,問題只有一個:你們一生中最後悔的一件事情是什麼?

其中有一多半的人回答,最後悔由於年輕時不努力,而導致後來一事無成。

最開始看到這句話的時候,尚且未到中年,還不絕其中深意。

如今看看自己,再看看周圍的人,才明白年輕時不努力的後果,遠比「一事無成」更殘酷。

在人生的前期你越懶得學,懶得做,在人生的後期就會變得越艱難。

不是說什麼東西非學不可,而是在學了之後,你會變得更好,所謂技多不壓身,你多一門本事,以後就少一次求人的屈辱。

你所有偷過的懶,最後都會變成打你的巴掌。

那些偷過的懶、省過的力,當時還以為是佔了便宜,等過了幾年才明白,那不過是拿後半生提前抵了債。

人生是守恆的:

年輕時偷的懶,會變成長大後悔的淚;

前半生省的力,會變成後半生疼的疤;

前半生不知道努力,後半生就會變得力不從心。

人生沒有太晚的開始,也從來不缺太痛的領悟。

怕的就是,一部分人早已努力尋求轉變,另一部分人仍深陷其中不覺可悲。


所謂人生過半,是怎麼計算出來的呢?沒有人能在死亡最終到來之前知道自己的一生多長。那麼又何來人生過半的說法呢?或許是因為回首過往,發現自己在碌碌無為中蹉跎了太多的光陰而感到悔恨。但是只要心臟還在跳動,大腦還在思考,那麼未來就有無限的可能。姜子牙八十歲出山助周王定天下,姚廣孝年逾花甲而為燕王奪江山,大器晚成的例子俯拾皆是。只要鬥志不死,激情不滅,在明確的目標指導下,即使最終結果差強人意,也要比在一次又一次的在定下決心前猶豫,在執行過程中放棄,在遭遇失敗時氣餒要強萬倍。世界的殘酷性之一在於不是每次的付出都會有回報,但更殘酷的是不付出就絕對得不到收穫。

奧斯特洛夫斯基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中,借保爾之口說出了自己的人生觀: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屬於人只有一次.一個人的一生應該是這樣度過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樣,在臨死的時候,他就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時至今日,解放人類的偉大事業似乎已經遙不可及,那麼我們把目標放小,先實現自身的解放難道不可以嗎?每個人捫心自問,朝五晚九,四處奔波的日子當真是自己在踏入社會的時候所嚮往的嗎?現在流行的一個詞「社畜」十分形象的描述了現代人的生活狀態。縱使當前社會的發展還遠不能使我們將個人時間從淹沒我們的生活瑣事中徹底解放出來,我們作為有智慧的高等生物難道就真的要想牲畜一樣任現實宰割嗎?人之所以為人,就在於人知道在客觀困難面前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讓自己儘可能在適應環境的過程中,實現自己的利益。

迷茫的人將會這樣問:我空有鬥志,卻無方向;空有激情,卻無能力;空有理想,卻無方法。那麼,就讓我冒昧的為這些人指一條路吧。個人追求自身的解放,本身就是全人類解放的一部分。而在實現自身的解放和全體人類的解放的過程中所要做的一切事,歸結起來只有三樣:追求真理,服務人民,熱愛生活。這三樣不是所有人都能同時做到的,也不是所有人都必須做到的。但是只要肯在其中一樣投入自己全部可用的時間,精力和資源,那便是在為自身的解放而鬥爭,在為全人類的解放事業而貢獻。


看你的生活態度,你覺得你過得還不錯就不會焦慮


必須要會,不會才想不到這個問題


會,也不會

一事無成,成的是什麼事,每個人的標準都不一樣。扶老奶奶過馬路也是「事」,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為社會創造了很多的價值也是「事」。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功成名就,成為萬眾矚目的偉人,很多時候我們都是一個普通人,平平淡淡的過完我們的一生,在歷史的長河中甚至連一點波瀾都無法激起。

要學會接受自己的平庸,重要的是自己的快樂,自己在不斷追尋夢想上的努力。人生重要的並不是結果,而是過程。

最後獻上生活大爆炸的圖

謝謝閱讀


會,加油吧,活在當下


被焦慮與恐懼驅趕的人生,是多麼的無聊與無助。

要是能夠做自己最願意做的事,持續不斷的在同一個領域積累,想一事無成也不容易啊。

不再為別人的眼光而活,做真實的自己,才能持之以恆的在一個領域堅持下去


推薦閱讀:

TAG:人生 | 人生規劃 | 焦慮 | 人生意義 | 一事無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