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中國大調整!核心業務重組,預示著什麼?

昨天最新消息:星巴克中國架構大調整,王靜瑛升任董事長,全部業務併入「零售」與「數字創新」2大單元。進化 ,是餐飲人的宿命。不管街頭巷尾的奶茶店,還是在中國已經3800家店的星巴克,概莫能外。自2017年底上海烘焙工坊開業之後,這家中國飲品業毫無爭議的老大,正在加速自我進化。

咖門 國君 餐飲老闆內參 王菁

部分內容來源於咖門

01.星巴克中國管理團隊架構進行重大調整

5月27日傳來消息,星巴克中國管理團隊架構進行重大調整:

從2019年6月1日起,星巴克中國首席執行官王靜瑛(Belinda Wong)將升任星巴克中國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同時,星巴克中國現有全部業務將重組為兩個業務單元——「星巴克零售」 和「數字創新」,直接向新成立的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辦公室彙報。

◎ 星巴克中國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王靜瑛

現任首席運營官蔡德粦 (Leo Tsoi)將升任星巴克中國零售總裁兼首席運營官,和53000名夥伴一起助力165個城市、超過3800家門店,每周為900萬名顧客提供服務。

現任數字創新副總裁劉文娟 (Molly Liu)將晉陞為數字創新總經理,加快數字化變革,積極擁抱消費者變化。

他們將分別帶領這兩大業務單元的未來發展。

◎ 零售總裁兼首席運營官蔡德粦(左),數字創新總經理劉文娟(右)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調整是5月27日星巴克集團總裁John Culver在發給全中國星巴克夥伴的一封內部信中首次公布。足以視為星巴克對於中國管理團隊的高度認可。

02.該如何看待星巴克這次大調整?

內參君認為,星巴克的調整,餐飲人應該看到兩個層面:

調整是對中國市場的認可,也是持續加碼的信號

「這個調整本身有兩個意義,首先是星巴克對中國市場再度表示高度認可,是持續加碼中國市場的信號,也是給予現有管理團隊的一個認可。其次在認可的基礎上,數字板塊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上。」相關人士向內參君透露。

事實上,「將現有全部業務重組為兩個業務單元」,並不意味著原先的星巴克管理體系將被一分為二,而是在原先星巴克最擅長的門店運營能力以外,強化了一個同等重要的「發動機」,那就是「數字創新」板塊。

其中,蔡德粦負責的「星巴克零售」將帶領門店營運和市場部等部門,全面負責星巴克中國零售業務的業績表現與人才發展,繼續推動星巴克「第三空間」在中國市場的創新與構建。

劉文娟負責的「數字創新」板塊不僅將包括專星送、星享俱樂部等業務,還將在「第四空間」領域持續探索創新,帶領星巴克中國數字產業版塊著力未來發展。

◎ 去年九月份上線的星巴克專星送

星巴克是在提出「新的餐企管理邏輯」

此次變化,也並非僅僅是人事調整。這可以視為是一個餐飲企業管理邏輯的重大調整。

門店運營管理體系,是所有餐飲企業的核心驅動力。以往餐飲企業絕大多數的創新,無論是產品迭代、體驗升級,門店模型調整,組織管理進化,都是圍繞著「門店」展開的。

而星巴克今後的「雙驅動」模式,將數字化創新視為跟門店端同樣重要的業務驅動板塊,非常鮮明地表達了星巴克在數字創新上持續前進的決心。

從表面上看,這是一次業務重組,事實上,是星巴克大動干戈的自我革新。

領跑中國市場20年,星巴克的成功,早已不是「第三空間」、「橫著排隊」、「夥伴文化」這些商學院標配課了。

對於頭部品牌來說,最難的就是突破自己。

面對近幾年風起雲湧的國內飲品市場,星巴克早已走出舒適區,從產品、空間、業態、體驗上,一次又一次持續進化。

03.星巴克的3道革新命題

調整之外,誕生至今49歲、進入中國20年的星巴克,還在做哪些突破?

1、產品:在咖啡基礎上不斷創新味覺體驗

今年4月,星巴克中國所有門店推出重磅產品「玩味冰調」,8款新品一次性登陸中國內地超過3800家門店和專星送平台。

喝慣了奶茶和水果茶的消費者,對新品的預判是濃、甜和香。但星巴克玩味冰調玩出了一條不同的道路。

以雞尾酒為靈感,拼配茶、咖啡、酒和果肉果汁,做到無添加,低脂肪,是屬於成年人的「食材本味」。沒那麼甜,沒那麼香,但在產品創新上的玩法是有突破價值的。

◎ 產品上不斷突破

西班牙有加了花椒的咖啡、墨西哥人會在巧克力里加入辣椒粉沖泡成一杯飲品,中國消費者應該有更多的選擇,茶飲和咖啡,都應該有更多元的味道。

星巴克的創意層出不窮,而一切,都與咖啡有關。

在咖啡品質上的提升,星巴克也從未停止。從臻選門店、手沖吧台對標準化操作的貫徹,到在雲南普洱、保山等地深耕產業鏈上游,足見星巴克對「產品力」全方位的重視。

至於咖啡這項星巴克最基礎的「內功」,上海烘焙工坊的成功經驗正在被複制到更廣闊的市場里去。從新一代咖啡機到SOE單品咖啡豆,再到多樣化的沖煮和創意飲品,有心的觀察者可以從中挖掘更多星巴克關於咖啡和飲品的心法。

2、門店:從寵物友好到手語店,與消費者深度鏈接

星巴克從來不止是一杯咖啡。燦爛的笑容,令人難忘的服務體驗,都曾是星巴克的標籤,是眾多企業爭相學習的地方。

但面對國內的消費者,麥當勞吃多了,就想要Shake Shack;沃爾瑪逛煩了,就想要無人便利店;去年雙十一買的口紅,今年再看就沒那麼喜歡了——需要新的。

一句話概括:消費者永遠喜新厭舊,永遠需要新鮮的刺激,再燦爛的笑容終會審美疲勞。

星巴克深諳此道,和消費者的深度情感鏈接,新鮮創意而多元化的新玩法,一直在發生。

4月份開業的星巴克臻選?咖啡·酒坊,2月份開業的星巴克臻選?咖啡·焙烤坊,一層咖啡、一層茶飲、一層酒的北京坊旗艦店,每一家都能在上海烘焙工坊找到靈感來源,但又比工坊更「進化」,這都是為了給消費者更多新鮮的場景、產品體驗。

布局社區店,開設寵物友好門店,不斷創新的臻選店,以及感人至深的手語門店,都是星巴克想用個性化的服務,深度打通小眾人群。

◎ 布局各種類型門店,與消費者深度鏈接

看起來,下一個階段星巴克想要的是:不止是100個「非常愛它」的顧客,還有1000個覺得它「有點喜歡」的顧客,以及10000個對它「略有好感」的顧客。

3、場景:上周推出「在線點、到店取」服務

長久以來,第三空間是星巴克最大的標籤。

不知你是否觀察過,星巴克「第四空間「的創新始於何時?內參君梳理了一下,首次引起行業關注是2016年在微信推出「用星說「,其次是2017年,上海烘焙工坊開業時,星巴克與阿里合作推出了AR在線體驗,2018年又推出了「專星送」。

而上周,星巴克中國正式推出了在線點、到店取服務「啡快Starbucks Now」。

事實上,在星巴克的北美市場,這項服務早在2015年就已上線,名叫Mobile Order。到5月底,「啡快」會覆蓋京滬300家門店,並計劃逐步擴至全國。

◎ 剛剛上線的啡快業務

?從專星送到啡快,看似星巴克是迫於市場壓力而被動改變。實則是品牌勢能積累到一定程度後,消費粘性提高,空間價值不再關鍵,產品和便捷凸顯為第一順位。

04.結 語

也許你會覺得,星巴克這一系列創新不是什麼「開天闢地」的大動作。

是的,善弈者通盤無妙手、善戰者無赫赫戰功。臨危受命、力挽狂瀾,置之死地而後生不是星巴克的戲碼,而通過一個科學的組織體系,化危為機,治未病於無形才是星巴克真正的功力。

從星巴克最近連續三季的財報來看,依舊保持穩健增長,中國已經坐穩除美國之外最重要市場的位置。

國內飲品行業的格局變化,或許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加速作用,但最根本的內因依然是星巴克20年持續自我革新的基因。

從開店數量、盈利預期、品牌影響力來說,在中國咖啡市場的頭把交椅上,星巴克仍是當之無愧的老大。

星巴克的下個十年,也是中國咖啡市場的下個十年。

這盤棋局,會不斷有更多人加入,不要輕易去預測誰的終局,因為棋盤還在不停擴大。

在持續重磅加碼的中國星巴克這裡,我們似乎已經看到了未來的方向。

更多關於餐飲行業的深度洞察和分析,詳見《中國餐飲報告2019》。

推薦閱讀:

瘋狂燒錢,一年巨虧8億: 挑戰星巴克的咖啡要上市了?
瑞幸咖啡赴美 IPO,看懂 「快取店」 三個字才能看清它的未來
瑞幸8億虧損扔瘋狂補貼,持續5年?
luckin /肯德基/漢堡王/85C coffee之我見

TAG:星巴克 | 咖啡 | 瑞幸咖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