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道德感 會提高人的幸福度嗎?


謝邀。

兩種情況,如果是低競爭度的環境,提高道德會提升幸福感,因為這種環境下,道德感會帶來額外的滿足感、溫暖感、安全感,人在這種高道德的環境中會非常舒適

如果是高競爭度的環境,道德感越強就越會面對該不該作的價值判斷,而很多時候,這種價值判斷會和利益取捨糾纏在一起,導致選擇困難。所以這種情況下,如果是我所說的已經立命不惑的君子自然能堅守本心,反之,遵守一般性公德的要求就可以了

道德是用來降低人類組織協作成本的,所以一個組織自然有其必要的道德要求,但也不是越高越好。因為道德要求越高,就越會限制手段的運用,我們反對不擇手段,但同樣反對不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以實用的態度來解決好問題

此之謂:極高明而道中庸。把握好度最重要


回答:

對於天生的反社會人格者,不具有感受愛的能力,不能與人共情,無法感受被傷害的人的情緒, 因此並不會有愧疚感,也沒有什麼責任感而言。他們並不認為自己對於他人的情感負有任何的責任。他們不會有道德負罪感,卻能從傷害他人當中獲取刺激。這種人格跟基因有很大關係,在西方社會當中佔有4%,但是東方社會比如日本和中國不到1%。

另一種人,非反社會人格者-我們身邊大多數人。擁有感受情緒的能力,並接受愛的教育,處在一種認同道德的社會環境里。大多數人都會追求做一個好人。因為一個有道德的人,意味著被社會認同, 還有接納,這可以增加人們與他人合作的可能,進而促進生存機遇。

如果你本來是一個好人,那麼這種好人就會寫進你的人格裡面。你就會做好人會做的事情,因為你覺得那就是你自己。但是如果你有一天發現做壞事可以不被懲罰或者可以獲得利益,並這樣做了,那麼你一開始會感到焦慮,因為你的好人習慣告訴你那是不好的,你會經歷一個認知失調的過程,並開始質疑你自己。

當然很多人處理認知失調也有一些方法,比如為自己做的壞事找借口,或者認為自己不得不那樣做,或者主觀儘力減少罪惡感,認為那並不是什麼大事。很多降低道德感的人因此感到情緒疏解。如果他們的惡事沒有被發現,他們還可以繼續做下去,並且嘲笑那些有道德良知人很愚蠢。

我很想說,或者希望「惡人有惡報」,但事實可能並非如此,在法律、道德之下是存在漏網之魚的。但是惡人在現實社會也存在生存風險。比如缺少知心朋友,更少的合作機會,這些都會導致他們幸福感的降低。對大多數人來講,幸福感來源於愛,來源於安全感,那麼如果一個人在作惡的同時有擔心被揭發,那麼幸福又從哪來呢?或者可以是金錢還是名譽?可是人對此永遠不會滿足的。

推薦一本書 https://www.zhihu.com/pub/book/119568333 《當良知沉睡:辨認你身邊的反社會人格者》

書評:

作者通過幾個故事描述了不同反社會人格的特點, 告訴我們反社會人格者就在我們身邊, 並給了我們與其相處的建議。通過對良知,對道德的思考, 作者認為擁有良知雖然讓人痛苦, 卻可以帶來更有意義的生活。相反,反社會人格者不會愛,他們有的可以幸運的獲得權力, 成為小國的獨裁者, 或者通過欺瞞,還有個人魅力獲得成就。 但他們也不能從人類情感中獲得更多的刺激, 所以他們很多都在無聊的人生當中度過。


前提是只降低自己的道德感,並且生活在一個講究道德並且不會強加於他人的環境里。

不過,這種幸福度的提升只能是暫時性、並且有附加代價的。

健全的法律可以保障人在物質層面的利益,道德保障的是人精神、情感層面的利益。人在精神情感層面的利益受到的被動損失很少會直接損害物質層面的利益,而物質層面的被動損失[哪怕再微小]有不會對精神、情感方面的利益造成損傷的么?所以法律經常作為最低標準的道德存在。

雖然無限拔高道德同樣會帶來傷害,如果人人都希望生活在一個他人道德水準高於自身又不會將道德強加於自身的環境里……並且試圖不斷降低自身道德水準來獲取幸福感,要不要猜一下最後的底限會在哪裡?


謝邀,我覺得肯定會啊,太多的不快樂都是起源於給自己的約束太多,為別人考慮得太多、對各種事操心太多,自己給自己制定了無數標準。

但請相信我,親愛的陌生人,當看到你問的這個問題的那一刻,我就知道了你沒有辦法降低道德感,或者說降低道德感會讓你覺得你不再是你,而這,會讓你更加不快樂。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會看到啥都不懂的孩子會覺得他們快樂,看到以自我為中心的愛誰誰的那種人會覺得他們快樂,而我們卻始終不能成為那麼快樂的人。


真正的道德,是會加強人內心的幸福感。

只有那些被歪曲誤解的道德,才讓人感到束縛和壓力,遠離幸福感。


推薦閱讀:

北理工徐萌玩弄女性,你欠我們一個道歉!

TAG:人性 | 道德 | 人性善惡 | 人性本質 | 人性的陰暗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