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控制領域的前輩們

張鍾俊

1915年出生,浙江嘉善人。1934年畢業於交通大學,獲學士學位。1938年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學位。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在網路綜合,電力系統,自動控制和系統工程等領域,作出了許多開創性的貢獻。

1948年,張鍾俊在交通大學電信研究所講授伺服原理,這是中國歷史最早講授控制理論的記載。1980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錢學森

1911年生於上海。1934年畢業於位於上海的交通大學,1939年在加州理工學院獲博士學位。並擔任過加州理工學院航空系副教授,麻省理工學院航空系副教授,空氣動力學教授,1949年至1955年任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噴氣推進中心主任、教授。

中國控制學科最重要的奠基人,中國自動化學會首任理事長.中國力學學會,中國自動化學會,中國宇航學會,中國系統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在應用力學,工程式控制制論,系統工程等多領域取得出色研究成果,在中國航天事業的創建與發展等方面作出了卓越貢獻。1957年選聘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鍾士模

1911年生於浙江浦江.麻省理工學院(MIT)電機工程系博士.1955年創辦第一個自動與遠動學專業(清華大學), 1958年創辦全國第一個自動控制系(清華大學).參與籌建了中國自動化學會,當選為副理事長.並且代表中國參與發起和籌建了國際自動控制聯合會(IFAC)。

建立了緊密結合中國實際的自動化學科和教學體系,並擔任清華大學自動控制系首任系主任。主持和組織了多項重大研究課題,在自動控制和電機工程領域取得了重要成果,為中國自動化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關肇直

1919年生於天津市,清華大學土木系畢業.巴黎大學彭加勒研究所研究生畢業.我國現代控制理論的創建者,中國系統工程學會創建者之一,長期致力於泛函分析,現代控制理論與應用的研究,創建了中國第一個從事控制理論研究的研究室。在彈性振動控制中所得成果是他對控制理論的重要貢獻之一。1980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宋健

1931年生於山東榮成.前蘇聯莫斯科包曼工學院研究生畢業,博士。1960年前後,在最優控制系統理論方面作出一系列重要成果,後又從事分布參數控制理論的研究,建立了由偏微分方程描述的受控對象與常微分方程描述的控制器的模型,解決了這類系統的穩定性,點觀測,點控制的理論問題。在幾個型號導彈控制系統設計和反彈道導彈的方案設計及組織領導通信衛星的發射和定點過程中作出了重要貢獻.1991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郎世俊

1914年生於貴州貴陽.畢業於西南聯大.我國工業自動化教育的開拓者之一,中國自動化學會的創建人之一。他長期從事自動化理論與技術的研究與教學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既有理論意義又有工程應用價值的研究成果,培養了一大批工業自動化的專門人才,為我國鋼鐵工業推廣應用生產過程自動化技術。他長期深入生產第一線,研究解決生產中亟待解決的問題,為我國工業自動化科學與技術的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方崇智

1919年出生於安徽安慶.中央大學機械系畢業。「過程式控制制」學科的創始者。中國著名自動控制工程學家,中國生產過程式控制制教育的開拓者之一。長期致力於自動控制理論、過程式控制制系統的科研和教學。創建了中國最早的過程式控制制專業,建立了過程式控制制的教學,取得了許多重要科研成果。培養了大批高級專門人才,為中國自動控制學界和過程式控制制事業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楊嘉墀

1919年生於江蘇吳江.空間自動控制學家.1941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1949年獲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學位.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中科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1957年,楊嘉墀參與中國自動化學會的籌建工作,並在同年9月與清華大學教授鍾士模一起參加了國際自動控制聯合會(I-FAC)的成立大會。

屠善澄

1923年出生於浙江嘉興,上海大同大學電機系畢業.我國人造衛星工程開拓者之一.中國自動化學會的創建人之一.長期從事導彈,衛星,載人飛船控制系統的研究,設計工作.為東方紅二號試驗通信衛星研製與發射試驗做了突出的貢獻.為促進我國自動化科學技術的交流與發展和國際間的友好往來做出了重要貢獻.工程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陸元九

1920年生於安徽滁縣,祖籍來安.中央大學學士,麻省理工學院博士.慣性導航,自動控制專家.我國自動化科學技術開拓者之一.長期致力於慣性技術的研究工作.為中國控制技術特別是在慣性技術的發展和運載火箭的慣性制導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朱良漪

1920年生於江蘇揚州.畢業於成都燕京大學物理系本科,明尼蘇達州立大學碩士.是我國儀器儀錶事業的創始人之一.他還是中國自動化學會和中國儀器儀錶學會的主要發起人之一.80年代在組織領導我國重點工程30/60萬千瓦發電站中,運用系統工程方法成功的完成全廠總體監控系統的設計與投入運行作出樣板,為促進我國工業儀錶產品的製造水平作出突出貢獻。

朱淇昌

1920年生於北京,我國鐵路通信信號現代化的主要開拓者之一。主持開發了新中國第一個具有國際水平的繼電式電氣集中。提出的電衝軌道電路及自動閉塞是我國自行研究設計的第一個自動閉塞系統,主持研製的繼電半自動閉塞在全國得到廣泛的應用,在運輸生產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我國鐵路通信信號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沈尚賢

1909年生於浙江嘉興,從事自動控制與電子技術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學養深厚、經驗豐富、治學嚴謹、在學術界有很高的威望,是我國自動控制與電子工程領域的奠基者。沈尚賢先後執教於清華大學、西南聯大、浙江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是我國傑出的教育家。

梁思禮

1924年生於北京,普渡大學電機系學士,辛辛那提大學博士.火箭控制系統專家.導彈控制系統研製領域的創始人之一.親自領導和參加多種導彈、運載火箭的控制系統的研製試驗。對航天可靠性工程提出精闢的論點,成為航天質量可靠性工程學的開創者和學科帶頭人之一.是航天CAD技術的倡導者和奠基人,為中國航天事業作出突出貢獻。

文傳源

1918年生於湖南衡山,他長期從事航空器科研工作,是中國系統模擬學科的主要創始人,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20世紀50年代作為技術總負責人,,主持中國第一架無人駕駛飛機北京五號的研製工作,1959年2月試飛成功,填補了中國對該類型飛機研製的空白。他是中國第一台飛行模擬機總體設計負責人,該機於1983年通過國家鑒定交付人民空軍投入使用。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他提出了系統模擬學科的專門基礎理論一一相似理論及其初步體系,提出了綜合系統的概念、綜合系統論的初步體系和建模方法,為中國系統模擬學科的初創和發展作出了貢獻。

王傳善

1948年畢業於交通大學電機系。歷任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副研究員,空間科學技術中心總工程師,國務院重大技術裝備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高級工程師,中國自動化學會常務理事。1954年和1956年分別研製成功我國第一套多路遙測系統和第一套多路遙控遙測系統。曾領導研製成火箭、導彈的無線電遙測系統和遙測的數據處理系統等,組織領導了科學試驗火箭和人造衛星的總體技術設計工作。

劉豹

1923年生於上海.重慶大學機械系本科,科羅拉多大學碩士.1954年他在天津大學開設了國內第一門化工自動化類新課;兩年以後創辦了我國第一個"化工儀錶與自動化"專業,成為我國儀錶自動化教育的開創人。發起成立了中國系統工程學會。

許國志

1919年生於江蘇揚州.上海交大本科,堪薩斯大學博士.受錢學森委派負責籌建了中國第一個運籌學研究室.創建了中國第一個系統科學研究所。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系統科學的主要開創者。

陳翰馥

生於浙江杭州.1961年畢業於列寧格勒大學數學力學系.中國科學院系統科學研究所研究員.1997年獲得IEEE Fellow榮譽。60-70年代研究隨機系統的能觀性,不用初值的狀態估計,給出最優隨機奇異控制。80年代起研究系統辨識,適應控制和隨機逼近。在辨識方面,給出常用辨識演算法的收斂速度,估出閉環控制系統的參數。199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郭雷

生於山東淄博.1982年畢業於山東大學數學系,1987年獲中國科學院系統科學研究所博士學位.現任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1998年獲得IEEE Fellow榮譽。郭雷解決了自適應控制中幾個基本的理論問題(隨機自適應跟蹤,極點配置與LQG控制).對在工業中有廣泛應用的最小二乘自校正調節器,解決了其穩定性和收斂性這一國際控制界長期未解決的著名難題。200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馮純伯

江蘇金壇人。1950年畢業於浙江大學電機系。1958年列寧格勒工業大學電機系,獲技術科學副博士學位。1994年為俄羅斯聯邦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 。東南大學教授、研究生院副院長。在系統建模方法及自適應控制系統研究方面,根據對信號進行預處理的方法,提出一種消除最小二乘辨識中的偏差的新方法,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系統建模新方法,可用於開環及閉環動態系統辨識、降階建模、集元辨識、頻率特性辨識等。199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戴汝為

雲南昆明人。195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50年代從事工程式控制制論與最優控制的研究,攻克快速控制的計算難題;70年代最早在國內提出並進行模式識別學科的研究,1981年把統計模式識別與句法模式識別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了新的語義、句法模式識別方法。80年代中期開展人工神經網路在知識工程中應用的研究,用人工神經網路通過學習進行模式識別、聯想記憶和形象思維,提供了模式描述與知識表達的統一模型 ,並進一步提出了用物理符號處理、定性物理、可視知識及人工神經網路等綜合各種模型的知識系統設計,並在技術上實現。1991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孫優賢

浙江諸暨人。1964年畢業於浙江大學。浙江大學教授,浙江大學現代控制工程研究所所長,浙江大學工業自動化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在現代控制工程領域取得重大研究成果。針對複雜工業系統的高度不確定性、高度非線性、高度關聯性、特大純滯後和信息不完全性等特點,創造性地提出了一整套系統建模技術、先進控制技術、在線優化技術、故障診斷技術、容錯控制技術、系統集成技術和綜合自動化技術,並在大型工業裝置中得到成功應用,初步建立了現代控制工程的方法論體系。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柴天佑

1947年生於甘肅蘭州,1983年畢業於東北工學院,獲博士學位。曾任IFAC製造與儀錶技術協調委員會主席。現任東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冶金自動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瀋陽分中心)主任。提出了多變數自適應解耦控制理論與方法,與智能控制、計算機集散控制技術相結合,主持研製出智能解耦控制技術及系統,並應用於20萬千瓦國產機組鋼球磨中儲式制粉系統和進口30萬千瓦發電機組的機爐協調系統等工業過程,取得顯著應用成效。2003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王天然

1943年生於黑龍江綏化。1967年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曾任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所長。現任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機器人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遼寧省科協主席。長期致力於機器人技術、大型工業自動化系統的研究和應用,是我國機器人和自動化工程技術界的學科帶頭人之一。在智能機器人體系結構、工業機器人控制系統、大型自動化系統技術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二項,中科院科技進步特等獎、一等獎各一項。2003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封錫盛

遼寧海城人。1965年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現任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是我國最早從事水下機器人研究的專家之一,曾經擔任我國第一台有纜遙控水下機器人「海人一號」電控系統負責人、我國第一台無纜自治水下機器人「探索者號」的總設計師、「CR-01」6000米自治水下機器人項目副總設計師、「CR-01」自治水下機器人工程化項目的總設計師和「CR-02」6000米自治水下機器人總設計師。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吳宏鑫

江蘇丹徒人。1965年畢業於清華大學自動控制系。現任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科技委副主任、博士生導師,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名譽教授。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主要從事航天和工業領域的自適應控制和智能控制理論與應用研究。

張嗣瀛

山東章丘人。1948年畢業於武漢大學機械系。早期從事運動穩定性及最優控制的研究,其中有新型的有限時間區間穩定性。曾參加反坦克導彈的研製,解決了控制系統的關鍵問題,取得突出實效。近年來提出複雜控制系統對稱性及相似性結構研究的新方向。對非線性系統、組合大系統進行了廣泛研究,得到系統的規律,即這類結構可使系統降維、分解、化簡,並得到簡化的控制規律。199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土。

吳澄

清華大學自動化系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863計劃"自動化領域首席科學家,國家CIMS(現代集成製造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主要從事系統集成方法與技術、複雜工業大系統的建模、控制與調度、系統可靠性研究等。1986年起參與並領導"863計劃"自動化領域及CIMS主題的規劃和實施工作,領導並參與了我國CIMS的研究和應用,曾主持建成我國第一個CIMS實驗工程,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曾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首屆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863計劃"一等獎和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等稱號。

推薦閱讀:

自動化Web滲透Payload提取技術
三菱PLC編程常見問題(11)
液壓控制響應:很快是多「快」?
高速混合機型號
十分鐘,讓你學會《氣缸的選用》

TAG:自動化 | 控制 | 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