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潘麟導師:生命的真相——主體與客體

01

東方文化是如何認識生命

東方是有科學的,東方的學問是生命的學問,是主體的學問。

生命是什麼?

生命是作為意識的主體存在

這裡面有兩個關鍵詞:第一個是「意識」,第二是「主體」。

哲學裡面有個概念叫主客關係,那麼主體是什麼?也要給這個「主體」下個定義。客體大家似乎好理解,我們看到的這個外在的事物叫客體,但這在佛法中還要討論,佛法認為沒有客體,在唯識宗里就提出:「三界唯心,萬法唯識。」

通俗地講,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包括數理化天地生等自然科學所研究的範疇,而且還要大於那個範疇。佛法中講的三界,欲界是生物界,色界是客觀物理界。那無色界是什麼呢?無色界就是能量、信息這個範疇。

比如說我打你手機,你看不見電波過去,但是你的手機響了,這個就屬於無色界,它沒有色了,它純粹是一種波,靠人的五官是感知不到這些電磁波的,這便屬於無色。無色不等於不存在。

02

佛法探索的對象到底是什麼?

佛法認為「三界唯心,萬法唯識」,萬法唯識,就是三界唯心,這兩句話是一個意思。三界都在心裡,都是心的外化,佛法也好,瑜伽也好,探索的是作為意識存在的主體,不是客體,是納客入主。納客入主是現在的表達方式,過去的表達方式是「三界唯心,萬法唯識」。

在我的語言系統中,我認為「納客為主」或「納客入主」這句話無比的重要,修行人一定要弄明白,否則,問題十分嚴重。

我個人有個習慣,時常把過去的詞翻譯成現在大家更容易懂的詞,因為過去的詞語畢竟幾千年了,太過古奧生澀,把它們翻譯成現代通俗的白話文,大家容易理解。但是,我們還要力求在這個古今詞語轉換的過程中保留這個詞的原始含義,不能因為轉換就把它的原始意思丟了,所以我們在轉換「三界唯心,萬法唯識」時力求保留它的原意,翻譯成「納客入主」,或「援客入主」,或者「化客入主」。

03

百家對「物」的感覺和反應是不一樣的

西方科學研究的是物理。所謂的「物」是什麼?「物」就是作為客觀的存在。物,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思想哲學流派中的定義很不一樣。

在儒家的學說體系和在佛家的思想體系中對物的定義差異巨大,同樣是「物」這個字,百家對「物」的感覺和反應是不一樣的。在佛家、儒家的眼中各不相同,而在物理學家眼中那又是另外一個含義,且古典物理學家和現代物理學家又不盡相同。同時,在宗教中和在科學家心目中對物的定義也是不同的。

在基督教徒看來,物是上帝的顯化;

物理學家對物的定義就是一個能量團,就是一團相對靜止、相對凝固的能量,質能互換裡面就暗含著一句話:物質是能量的凝固。不然的話,E=mc2是不成立的,E=mc2話外之意就是物質都是能量,它們互為對方的一種存在,是不可分的。如果非要分的話,那就一個是相對靜止,一個是相對運動;一個是以粒子的形式存在,一個是以波場的形式存在。

04

物之理與生命之理

因此,西方物理學研究的是作為客觀的存在,它研究的是物之理,簡稱「物理」;而我們東方的學問研究的是生命之理,作為意識的主體存在,探索的是命理,統稱為「生命科學」,或「生命學」。

我們東方為什麼要注重這個主體,為什麼要抓住「生命是作為意識的主體存在」這句話不放?

因為這與我們的世界觀、宇宙觀、價值觀有直接相關,那就是追求解脫、追求覺醒。我們的興趣不在於簡單地認識外部世界,即使是對外部世界有興趣,也是把這個興趣納入到那個終極目標。佛家叫那個終極目的為「般若智的打開」,我把它翻譯成現代語叫「生命的開顯」,過去的說法是開悟、成佛、成聖、成真人。

05

有身即苦,如何離苦?

東方人認為有身即苦,只要有這個人身,只要被生下來即苦,佛家「苦海無邊」一詞表達得最完整。苦海無邊的下一步就要考慮如何離苦得樂,如何跳出苦海。

那麼導致苦海無邊的原因是什麼呢?佛家概括為一個字:「迷」。因為迷而不覺導致苦海無邊,如果不迷了,覺了,醒了,那就會快樂無邊,智慧無窮,這就是印度文化所說的極樂世界。

我們繼續追問:為什麼迷?

西方哲學有一個觀點,即所有的哲學問題歸納起來就兩個字:「生」和「死」。即活著還是死去。的確,活著苦海無邊,死了未必一了百了。這個問題怎麼辦?西方,特別是存在主義哲學也在討論這個問題,但是他們討論的,說實在的,不是我替東方文化張目,薩特、叔本華和尼采等西方哲學大家,他們的思想之淺薄,根本無法與東方文化相提並論。

我們東方文化的佛法、丹法等博大精深,一本經書頂得上他們幾百年來說的話,就像《心經》260個字,頂得上他們幾百年來討論的所有關於人生、心靈的著作。

有身即苦,

苦了就要離苦。

如何離苦?

苦的原因是什麼?

因為我們愚昧,

因為我們迷了。

迷了的原因是什麼?

繼續追問,

最後追問到了意識的墮落,

追到主體這兒來了。

意識越低,意識本身越黑暗;意識越高,意識本身就越光明、越覺醒。

未完待續

作者:潘麟導師

整理:東方生命研究院

www.dfsmyjy.com


推薦閱讀:

你為什麼嚮往極樂世界?
《心經》如實解,方知真實義(2)
《佛說阿彌陀經》是偽經嗎?
能不能每天同時念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藥師佛、觀世音菩薩?
佛陀:甚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圖)——道德真源

TAG:生命 | 國學 | 佛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