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怎樣泡出一杯好喝的咖啡?不是速溶的!?


既然你說了不是速溶,那我寫一下手沖吧(不是說不是速溶就是手沖啊,做咖啡很多做法,不要以偏概全,知乎太多技術帝,怕被攻擊)。

我把我自己做手沖的過程寫一下吧,不能當作標準教材,但也算是一般手法。(以下圖片及視頻均來自網路,如果有冒犯盜用之嫌請告知刪除)

----------------分割線--------------------------

一杯好的咖啡關鍵是豆子、水溫和粉水比例。
豆子一般分為淺烘,中烘和深烘三個級別,也有介於兩個級別中間的中淺烘和中深烘,如果你想喝出一杯好的手沖,最深的話中深烘就夠了,多半採用中烘,中淺和淺烘,深烘的一般用來做expresso,不適宜手沖。
水的話,一般自來水也不會對咖啡風味有太大影響,也沒必要強迫用純凈水,如果擔心自來水有雜質之類的,裝個過濾器預先過濾一下好了。萃取的時候,水溫不適宜太高,剛燒開的有100°C,不適宜直接用,放置3~5分鐘,熱水降溫到85~90°C就最好了,如果有溫度計就更好。
粉水比例也很重要,一般來水1:15~1:18是最理想的,也有人用到1:20,這個看個人喜好,所以要在稱豆子的時候計算好所需的水量,利用電子稱來稱量就最保險了。

----------------分割線--------------------------

1)首先把水燒開。

2)在這個過程中,把豆子稱好,基本上粉水比例為1:15~1:18,這個要提前算好,根據個人喜好選擇比例,這裡我稱豆子12克。並放到磨豆機里磨好,我一般使用手搖的磨豆機,大概類似這樣的,便攜。磨粉的細度不能太細,這個很難給你形容,需要自己斟酌,如果做expresso的咖啡粉的細度為10的話,你磨成7就差不多了。

3)把器具洗乾淨,濾杯,濾杯下接咖啡的杯子(我一般用三角壺),洗乾淨瀝干水之後,把濾紙放在濾杯上,先不要倒咖啡粉進去,把燒開的水倒一點進去細嘴壺,涮一下,然後把水倒進只有濾紙的濾杯里,讓熱水慢慢流到三角壺裡,這樣做是因為你剛洗乾淨的這些器具都有自來水殘留,這相當於把所有的器具都用熱水涮了一遍,而且,預先溫熱了這些器具,把三角壺的水倒乾淨。這時也有利於把燒成100°C的熱水降溫到85~90°C。

4)把磨好的咖啡粉倒在濾紙上,輕輕抖動抖平。把三角壺及裝有咖啡粉的濾杯整體放在電子秤上,調零(這步很重要,決定你的粉水比例的關鍵),熱水倒進細嘴壺裡,先進行悶蒸,就是把熱水恰好把所有的粉浸潤,這時候咖啡粉會排氣(如果粉是新鮮的話)並鼓起小山包,靜待20~30秒(這時候電子秤已經有讀數了),悶蒸完成。

5)開始注入熱水,從中間開始注水,細嘴壺形成的細長水流倒進咖啡粉的中央,水流注入粉的角度要垂直,再以「の」字形順時針或逆時針往外繞圈緩慢注入,到了外圈就反過來向中心繞圈,如此類推,一定要連續注水,一般情況下不要斷續。需要注意的是水在外圈的時候不要倒在濾紙與濾杯壁上,這樣會導致水沒經過咖啡粉就流到下面了,沖淡了咖啡,水一定是注入在咖啡粉上面。水流速度這個很難告訴你準則,一般來說,保持液面高度在整個濾杯的2/3~3/4高度左右就好了,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太快了水太多重力作用下可能會加快水流速度,太慢會導致無法連續注水。
6)注水的時候一定要留意看電子秤,我稱的豆子是12克,按照1:15的話,水就是180克,等電子秤讀數達到180的時候停止注水,等濾杯的水全部萃取完畢,找個漂亮的咖啡杯,倒出來,一杯咖啡做好了。

----------------分割線--------------------------

說一下購買清單吧,以下物品重要程度範圍為-5到+5,自己酌情。
1)燒水的(這個隨便電熱水壺可以了,重要程度-5)
2)細嘴壺(這個比較重要,控制水流的東西,也有人用鶴嘴壺,我沒用過,重要程度+3)
3)濾杯(最普遍而又最好用的是V60,還有其他可以選擇,重要程度+5)
4)濾紙(這個根據濾杯型號選擇,重要程度+5)
5)磨豆機(手動電動均可,看經濟實力,重要程度+5)
6)電子秤(這個對於水粉比例控制相當的好,當然也有高手不需要的,所以重要程度+2)
7)溫度計(控制水溫,這個有些高手非常強調,但我沒用,我一般是把水燒開,稍微放一下就用了,重要程度+1)
8)濾杯下的壺(用於接咖啡汁液的,雲朵壺非常漂亮很好用,其實也只要匹配,隨便找個馬克杯也可,誰叫我矯情呢!哈哈。重要程度-1)
9)還有豆子啊(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豆子做什麼咖啡!根據自己喜好買吧,重要程度+5)

----------------分割線--------------------------

這個視頻,基本把我剛才說的手沖的步驟展現了: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k0MTQwMzQw.html

----------------分割線--------------------------

增加一個冷萃咖啡的做法,相當簡單,不過需時相對比較長。

1)按正常粗細度研磨咖啡豆。

2)準備好涼白開(礦泉水,蒸餾水等飲用水均可,不需要冰凍,常溫就可),按1:15到1:18的比例準備即可,例如上面第一步準備10克豆子的話,水就準備150至180克就可以了。

3)用瓶子(最好用密封的玻璃瓶,免得冰箱異味串入)裝好咖啡粉,將涼白開倒進咖啡粉裡面,輕輕搖勻。蓋好蓋子,不要灑漏就可以了。注意不要讓咖啡渣粘在瓶壁,要讓每一粒咖啡渣都泡在水裡充分萃取。

4)將瓶子放進冰箱,冷藏12小時以上(不是冷凍到結冰的那種)。期間可以不定時的拿出來輕輕搖晃幾下,讓冷水和咖啡粉充分混合。我一般都冷藏了24小時,都沒問題。

5)將冷藏了12小時以上的帶渣咖啡取出,用手沖的方法,架起濾杯和濾紙,將咖啡渣過濾,剩下的汁液就是相當好的冷萃咖啡。

6)如果不急著喝,我建議你將過濾好的冷萃咖啡,在放回冰箱冷藏8~12小時,讓咖啡在低溫下繼續發酵。這樣喝起來的冷萃咖啡有微微酒味,回味無窮。

7)也許會有人問用什麼豆子好,我覺得這種方法其實淺烘的果酸豆子,應該是最好的。不過我也試過中深烘的豆子,發酵味會更濃。


一杯非速溶,可以採用掛耳包或法壓壺或聰明杯或手沖或虹吸壺或摩卡壺或意式咖啡機。

再要具體的就要詳細說了,太多了。

以手沖為例,有人回答過普遍做法了,需要注意的還有:現喝現磨,不要一次磨很多放起來。磨豆機很重要,超過手沖壺。溫度計電子秤新手必備。濾杯最好選小號。濾紙要和濾杯配套,漂白的比原漿的好,但是要買大牌子比如hario和kono。手沖壺順手就行。分享壺只是一個接咖啡的器皿,不是必須的。


謝邀。

只說同支豆子的比較。

針對不同萃取方式有各自參數。

通過測試找到萃取方案並量化參數嚴格執行

水溫,水粉比,粉量,水粉接觸時間,有些萃取還有壓力

水質也會影響口感。

「好喝」這個詞比較寬泛。


山無常形,水無常勢。如果你一定想要一個接近於永恆的方法,那就是泡一個獲獎級別的咖啡師……(≧?≦)


哈哈,你說的是單品還說意式,例如拿鐵?

意式咖啡,如果附近有星巴克什麼的就去吧~ 如果沒有也可以找一個精品咖啡館~

單品的話。。。 我認為最簡單的方法是用聰明杯來做。比手沖簡單多得多了啦! 嘻嘻


手沖入門是不錯的選擇,可以一邊學習咖啡的相關知識。如果喜歡喝加奶的,就可以買意式咖啡機了,不過好的意式咖啡機比較貴,便宜的又太考驗手法。想玩的話還可以玩一下虹吸壺,過程比較有趣。不過不管怎麼做咖啡你總得把豆子先變成粉,所以你先要買個磨豆機。。。。。反正坑挺深的


推薦閱讀:

茶又苦又澀,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喝茶呢?
為了「砸場子」,我在麥當勞點了108杯咖啡
一杯咖啡充滿電量!OPPO Find X超級閃充版表現亮眼
教你怎樣喝咖啡最具美容功效

TAG:咖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