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遠見的父母,最怕孩子「懂事」

來源|教育(ID:edu618)

1

朋友最近生了二胎,滿月的時候我帶著孩子去看望她。

小寶寶粉嘟嘟的可愛極了,一家人雖然忙碌卻掩不住欣喜。

朋友也感慨:「雖然這一波折騰得我夠嗆,可是真的很滿足。尤其是我家琪琪,自打有了妹妹後懂事多了,特別聽話。

以前她都是跟我睡,生完妹妹後,我讓她跟奶奶睡。一開始她也會哭,我就跟她講,你現在是姐姐了,要懂事,不然媽媽可就失望了,不愛你了,然後她就乖乖跟奶奶睡了。」

我們正聊著,琪琪和我兒子在爭一個玩具。

琪琪說:「先讓我玩一下吧!」

我兒子不樂意:「我想先玩!」

朋友趕緊說:「琪琪,先給弟弟玩一下,你這樣不懂得謙讓以後還怎麼照顧妹妹呢?」

琪琪看了媽媽一眼,然後低下頭鬆開了手。

朋友一臉滿足,然而我卻心疼琪琪。

琪琪才4歲多, 她這麼懂事,不過是害怕失去媽媽的愛。

於是她努力地做個好孩子,竭盡所能地討好媽媽,希望得到媽媽的愛。

她看上去有多懂事,內心就有多恐懼和不安。

像琪琪這樣的孩子,極有可能發展成討好型人格。

「討好型人格」在心理學術語上又被稱為「迎合型人格」。

討好型人格的孩子會以別人是否滿意作為評判自身價值的標準,不斷地自我委屈,犧牲自我,以此來獲得他人的好評,保持與他人的和諧關係。

討好型人格的孩子,不是沒有情緒,而是為了迎合他人藏起了自己的情緒。

慢慢的,他們失去了自我,也失去了快樂。

2

討好型人格的孩子活得有多累

《少年說》里,有這樣一個男孩讓我印象深刻,他站在台上有些窘迫地分享了他的一個壞習慣:「我喜歡說謊,喜歡扮演一個好孩子。

為了迎合大家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這個觀念,讓別人覺得我很獨立,我到處宣揚我很窮,故意穿破爛的衣服和鞋子。

為了讓別人覺得我有勤儉節約的好品質,我天天吃同學的剩飯。

我的初衷是想讓大家注意我,喜歡我,但我發現我錯了,同學們開始討厭我、誤會我,覺得我無聊。時間久了,說謊也成了我改不掉的壞習慣。」

說到這裡,他垂下眼,有些沮喪。

頓了一下,他大聲呼喊:「我不想再說謊了,不想再扮演一個好孩子,我要當一個真正的好孩子。」

知乎上一位網友控訴了討好型人格帶給他的痛苦:

「走在街上只要別人在笑我就覺得他們在嘲笑我,只要別人在說話我就覺得他們在指責我,我無時無刻地在乎別人的目光,壓抑自己的想法,每天像個木偶一樣做別人希望我做的事,說別人希望我說的話。

我不會拒絕,因為那時我已經養成了一種思維模式——找到控制我的人,微笑和接受,壓抑自己,最後痛苦到崩潰。

時至今日,理性可以讓我維持正常的社會生活,我一樣有抱負和野心,但依舊無法逃離討好型人格的痛苦,有時候會突然情緒不穩定,自己在家裡抱頭痛哭,時常感到恐懼,單位同事的一句話或者一個小錯誤都會讓我陷入極端的恐懼。」

討好型人格是孩子一生難以擺脫的夢靨,它會在未來的人生中不斷地撕咬你,讓你逃無可逃。

3

討好型人格背後是自我價值感的缺失

幼年時期的成長經歷是一個人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那麼什麼樣的家庭環境容易塑造討好型人格的孩子呢?

1、缺少愛和溫暖的家庭

或許是父母常年不在家,或許是父母感情不和,在這種缺少愛的家庭里,孩子感受不到溫暖,沒有安全感,只好在夾縫中求生存,小心翼翼地尋找一種讓父母能對自己好一點的姿態來面對。

這種家庭長大的孩子,內心極其敏感脆弱,常常會以卑微的姿態去討好別人,以免受傷害或者換取關愛。

2、父母有著較強控制欲的家庭

在這種家庭里,父母總是試圖控制孩子的一切,孩子不能有自己的意見,否則會受到批判。

久而久之導致孩子內心的聲音完全被泯滅,成為只聽從大人安排的提線木偶,不敢也不會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當他們長大後,就會用迎合父母的方式去迎合其他人。

3、父母自我價值較低的家庭

這類父母本身即有著或多或少的討好型人格,常把「吃虧是福」掛在嘴邊,習慣於照顧他人感受而忽略自己感受,經常委屈自己孩子去滿足別人家孩子的需求。

這種家庭的孩子,長大後會沿襲父母這種思維模式和行為模式,不自覺的就容易討好別人。

孩子,是一個家庭的縮影,孩子身上的很多問題都可以追溯到幼時的成長環境。

4

拒絕「懂事」的孩子,從「懂事」的父母做起

杜江在接受採訪時曾說:「有些『太懂事』的孩子,小心翼翼看大人的臉色,失去了應有的放肆和任性。我不希望我的孩子是這樣。」

怎樣避免把孩子養成太過懂事的討好型人格呢?

1、父母以身作則不做討好者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作為父母,首先應該意識到討好型人格的危害,反思自己在生活中給孩子做了什麼榜樣。

當朋友家孩子想要自己孩子的玩具時,首先詢問孩子「你願意嗎?」,而不是為了自己面子和照顧朋友情緒去強制孩子分享。

通過生活中每一件小事,潛移默化地給孩子積極的影響,讓孩子學會尊重自己內心的感受。

2、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

美國教育專家米基·法恩說:當父母給愛附加條件的時候,就是在暗示孩子價值感來源於他人的評判,孩子就會努力討好。

作為父母,要接納孩子本來的樣子,不要試圖去將孩子打造成自己心中理想的樣子。

父母要用實際行動告訴孩子:我們愛你,無論你考100分還是90分,無論你滿身特長光芒萬丈還是平平凡凡給他人鼓掌……

愛他,只因為他是我們的孩子。

這樣孩子才會有足夠的安全感做自己。

3、充分尊重孩子的意願

當孩子對自己的事情有自己的選擇時,無論這個選擇是否合乎父母親的心意,父母都要尊重他們獨立思考的意識,傾聽他們的心聲,尊重他們的意願,而不是用家長權威去壓制,這樣孩子才不會迫於外界壓力作出違背內心的選擇。

4、培養孩子充實的內心

內心充實的孩子輸得起,所以不會刻意追求別人的好評。他們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東西,並願意為之付出努力,而不是為了得到別人的欣賞。

比如孩子因為在幼兒園幫助小朋友得到小紅花,我們可以這樣跟孩子說:「你能得到小紅花,媽媽很高興。

不過媽媽希望你幫助同學不是為了那朵小紅花,而是因為你在幫助別人的時候感受到了快樂。」

慢慢地孩子就會明白,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不用委屈自己去迎合任何人,這樣的人生才是美妙充實的人生。

願每個孩子都可以活出最真實的自己。

你恣意舒展的樣子就是最美的。


推薦閱讀:

使命感太強的孩子會幸福嗎?
滴滴命案:比起教女孩自保,我更想教男孩善良
圍觀|八爪魚創客創客體驗課開課啦!
給親愛的孩子第一封信:你要善良,且有鋒芒
你毫無顧忌責怪孩子的時候,別忘了你也曾是個孩子

TAG:家庭教育 | 父母教育 | 兒童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