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評判一個和尚得道不得道的標準是什麼?


通常我們講的得道,是指行者通過修行而證得見道位,證得見道位的行者也就是佛經所說的聖者。

大智度論的一段問答,供參考。

問「什麼是名所作?什麼是名已辦?」

答「成就信 戒 舍 定等諸善法圓滿,稱為所作。成就智慧 精進 解脫等諸善法圓滿,稱為已辦。二成就具足圓滿,稱為所作已辦。又煩惱分屬於愛染的煩惱以及屬於邪見的煩惱,斷除愛染煩惱稱所作,斷除邪見煩惱稱已辦。正確了知色法稱所作,正確了知心法稱已辦。以此類推,可見法 不可見法,相對法 非相對法等也是如此。斷除不善 無記法稱所作,思惟善法稱已辦。聞法 思惟法義成就稱所作,智慧成就稱已辦。證得煖 頂 忍 世第一法稱所作,證得苦法忍等諸無漏善根本稱已辦。證得資糧道稱所作,證得加行道稱已辦。證得見道稱所作,證得無學道稱已辦。證得心解脫稱所作,證得慧解脫已辦。斷除煩惱障稱所作,斷除所知障稱已辦。自利的解脫稱所作,利他的解脫稱已辦。」


斷盡我見疑見和戒禁取見就算入聖人流,即初果。


佛教評判一個和尚得道不得道的標準是,他有沒有明心見性。

但問題是,評價人家有沒有明心見性,首先你得明心見性吧?

如果你不明心見性,知道這個標準又有什麼用呢?


我們說得道之人,是斷盡貪嗔痴的,是斷盡一切苦的。

那如何去判斷別人是否斷了呢?答,判斷不了。

從我個人來說,開悟正果前後,內裡頭翻天覆地的變化,可行為上沒什麼太大變化,只是身邊有時會有人說,「你最近怎麼總心不在焉的呢?」

貪慾起不起,嗔恨心起不起,只有自己知道。

你坐禪亂動,我拿香板打你一下,我動嗔恨心了嗎?

你打我一拳,我對你微笑,你又怎麼知道我沒有在心裡罵你?

就嗔恨心而言,我打你,未必動心,不打你,未必不動心。

但是,時間長了,也能看出些端倪。

比如。。。。也比不出如。

你覺得他得道,他就得了,你覺得他沒得他就沒得。

他得沒得道跟你又有啥關係?

釋迦牟尼的老師,都得道了嗎?

釋迦牟尼的徒弟徒孫全得道了嗎?

哦,對了,在這裡補充說一句,法法皆佛法,法法皆正法,如來沒有所說法。所以,什麼是得道不好判斷,但是,分別心很重,覺得別人都不對,妄說他人說法皆不是正法的人,一定是沒得道的。對錯無有,相由心生。


謝邀。

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不清楚。

南傳佛教裡面,不說得道不得道,類似的概念是證沒證果。有一果聖者,二果聖者,三果聖者,四果聖者。


行也禪,坐也禪,語默動靜皆安然。便是得道的表現。如果不明白自己去看,去聽,去思,少說話。就什麼都明白了。


中國佛教(特別是其代表者——禪宗)的標準是:明心見性。


阿羅漢會飛、有神通

四禪八定可以持續很久,這個看得出來的


只有你得道了,才知道他有沒有得道。別的沒有標準。得道的人和凡人看起來沒有區別,如有區別他即還沒有得道。


可以看看&<&<虛雲老和尚年譜&>&>,也許可以找到你需要的答案。

虛雲老和尚是近代高僧,禪宗泰斗。老和尚一生不可思議之事極多,但其生平作風,平平常常,不談神通鬼神之類,只講嚴持戒律,老實參禪,老實念佛。所謂平常心是道。真正的大德高僧,都是極為平常的。


大乘、小乘、密乘有所不同。總的來說,都有各自經典作為依據

小乘有四個果: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標準是入定進入色界四禪天,由禪定境界作為標準,而禪定境界可以由《阿含經》中認定。比如初禪被稱為「離生喜樂」。入初禪會表現出沒有苦惱,特別歡喜,剛進初禪身體四大也會有不同反應。

大乘菩薩有52個階位,就是52個等級,十信位、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和妙覺。《入中論》對十地進行描述,是菩薩成道的標準。

密乘由證量為標準,次第明確,所修法不同標準不同,以寧瑪派大圓滿為例,有瑪哈瑜伽、阿努瑜伽和阿底瑜伽(無上瑜伽),圓滿之後,就會表現出證量,但是不以神通為標準。參考寧瑪派龍欽寧提《龍欽四心滴》


推薦閱讀:

怎樣看待「榮譽謀殺」?
解放前在西藏做喇嘛是怎樣的一番體驗?
為什麼西方的科學技術那麼發達,宗教還是很深入人心,有很多人相信上帝是存在的?
登飛來峰,拜靈隱寺,這是一篇佛系攻略!
【禪宗公案】不能代替 不可模仿

TAG:佛教 | 宗教 | 僧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