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80後父母西式育兒必踩的九個坑-A

作為承上啟下的一代,要和老一輩育兒糟粕決裂,90後80後父母的典型特點就是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一方面是社會經濟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自身受教育程度顯著提升,網路更是開闊了視野;另一方面大概也是因為在自己多年的人生中,看到了上一代父母教育給自己的帶來的影響,對比了不同教育給自己帶來的差距,這一代父母從未有過如此強烈的願望:不希望老一代的一些教育方式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延續。

教育觀念在進步,是好事;但是也難免看到在看向全球的過程中,本來一些觀念和認知對我們中國人就很陌生初次很難理解到位,再加上微信時代讓育兒顧問彷彿成了門檻最低的稱號,生個孩子甚至沒生孩子就可以拉起一個群兜售理念和商品,一些所謂的「西方教育方法」也被有意或無意地誤導和片面化了,所以難免從擯棄傳統育兒誤區走向了另一個危險的西方育兒誤區。

哈C爸並非專家學者早教老師,就是個喜歡鑽研學習能力又不錯的一線奶爸。空談誤人,我寫下的東西都是我教育自己兒子真正使用的原則和認知。

哈C爸把中西教育里最常見的走向另一個極端的現象給大家說道說道。我總結了九個坑,四個簡單的,五個有點彎彎繞的。

  1. 科學育兒=盡善盡美?
  2. 英語流利=英美口音?
  3. 不輸起跑線=零錯誤容忍?
  4. 早教=早教中心?
  5. 人人平等=事事平等=單方面平等?
  6. 培養獨立=啥事都自己?培養獨立=濫用獎懲?培養獨立=孩子做主?
  7. 尊重選擇=隨便放棄?
  8. 輕鬆學習=不用學習?
  9. 鼓勵為主=處處讚美=你真棒?

先說前四個簡單的。

老一輩放養,受了良好教育的90後80後就「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再加上享受了經濟增長的紅利,於是不知什麼時候,我們就開始把各種概念劃等號,科學育兒=盡善盡美,英語流利=英美口音,不能輸在起跑線上=一點錯都不能出,早教=早教中心。累不累啊?

(一)科學育兒=盡善盡美?科學育兒更多是讓你別踩坑,而不是讓你教條。撫觸對孩子很有好處,於是你就每天早9點晚6點準時給孩子撫觸10分鐘,一點都不能耽誤?科學育兒說孩子在敏感期,於是你就每天刷題加減乘除?

(二)英語流利=美國口音?其實對於老外來講,第一重要的是表達流暢。中國人這麼重視發音標準,那為啥印度人在美國發展比中國人好?印度人搞過轟轟烈烈的純正發音運動嗎?這個我另一個帖子系統說到了,有興趣可以看一下。

在育兒的道路上你的思想曾經被什麼綁架了??

www.zhihu.com圖標Wise:學了這麼多年英語想明白的幾件事(一)?

zhuanlan.zhihu.com圖標

(三)不輸起跑線=不能出錯?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本意是在特定的年代號召大家優生優育,是適合時代背景的。放到現在,推向極端的背後,或許是我們80後的父母在人生中遇到了無奈吧?追根溯源之下發現跟別人的差距在更久遠的基礎,於是把扳回一局的希望都寄託到了孩子身上。

(四)早教為什麼一定折騰去商場上早教中心呢?一個星期兩三次課,一年幾萬塊錢,還搭上往返時間和折騰孩子,就真有效?

你說人家有老師教,那還不是教家長為主,現在那麼多書籍、在線課程,為啥你就不能學一下呢?

你說人家有場地有玩具,你給孩子買的玩具就少了?封閉場地一兩次可以新鮮,真能比得上真正開放的室外環境?小孩子是要真正放飛才能放鬆下來發展自己更多的特質的。

你說孩子在一起有社交?別逗了,你被洗了腦還給人當銷售。3歲以前的孩子還是自己玩,社交方面更多是觀察別人,其實觀察你觀察叔叔阿姨是一樣的;你花了好大勁勉強培養出來的那點社交,還抵不上到了幼兒園的年紀去一個禮拜。沒到那個時間點啊,就像你1歲以前哪怕累死自己逼死孩子會認50個單詞,也比不上2-3歲的時候稀里嘩啦往腦袋裡吸收一兩個月啊;再舉個例子,廁所訓練。理論上講,18個月的小孩就可以開始訓練,我們中國家庭把屎把尿開始更早,姑且不說傳統的把屎把尿跟廁所訓練是兩碼事而且對孩子身體風險頗高,單說時間問題,美國兒科學會已經研究很清楚了:雖然18個月齡就可以訓練上廁所,但2歲開始訓練會比早訓練更快。在18個月大之前就學習上廁所的孩子通常要到4歲之後才能完全掌握相關技能。相反,2歲左右才開始訓練的孩子只需要1年時間就可以獨立上廁所了。訓練完成的平均年齡為2歲半左右。知道我意思了吧?沒到時間點,瞎費勁,但偏偏社交是商場里早教班的核心賣點啊,還天天有一波朋友也跑來給我洗腦。

你說有豐富的五感刺激?拜託,小孩子需要的五感刺激和大人理解的不是一個事,多陪孩子一起玩、多帶他出去走走看看,這些刺激足夠了。

當然,我這段話的意思不是早教中心沒用,而是請你想清楚究竟買的是什麼,也想讓你知道你想買的東西是有很多唾手可得的替代品的。沒準一年2、3萬的效果,跟我兒子4、5千的效果一樣,反正我就是帶我兒子在線學一些課程陪他玩,還有老師實時指導,我覺得挺好的。


下面開始說五個彎彎繞的,因為複雜,篇幅略長。採納部分知友建議,拆成了另外四篇。建議喝口水。

(五)人人平等=事事平等=單方面平等?

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的確是講平等的,甚至認為即便孩子很小,也應該從心裡上把ta當作一個獨立的個人來對待。但這種觀念是有文化環境的:注重溝通、尊重規則、雙向平等和大事強權。

讓哈C爸不開心的是,被只看錶象片面宣揚傳到的國內家庭,從尊重師長的一端走向了另一個捧上天的極端,竟然以為是「平等」,似乎變成了子女可以對父母吆二喝六,事事都可以跟商量掰腕子。子女需要父母時,就需要父母關愛;父母需要子女做事時,就要平等平等?哪有這樣單向平等的道理?美國也不存在,謝謝。

哈C爸可以直接告訴中國家長:在中國,父母子女平等?不存在的!我們的傳統文化不可能拋棄,你也不可能把自己完全變成美式父母或者把自己放在美式文化環境中,最好的辦法是了解人家平等的出處和背景,結合中國實際吸收部分理念,但是尊重師長還是要加進去的。

首先,美國父母是很注重溝通的。出現問題都會先跟孩子說「we need to talk」,了解清楚事情始末、讓孩子在講述中釋放情緒,是平等處理的前提;如果你做不到順暢溝通,就別搞什麼平等了,還不如老辦法教孩子算了。

其次,美國父母在教育中是比較喜歡跟孩子一起訂立規則的,強調參與感。既然規則是一起訂的,那我們遵守的都是規則,自然是平等的。而中國父母一般不解釋,要麼是「爸媽這是為你好」的說辭,要麼就是「照我說的辦,懶得解釋」。如果這點做不到,也別搞平等了。

此外,平等是雙向的。比如到了飯點孩子不吃,既然平等,那麼孩子有選擇不吃的權利;但是飯點不吃餓了想要臨時吃?對不起,父母也有不額外勞動的權利,餓著唄。如果在這種小事裡邊,父母又要說服自己「孩子長身體,還是做給他吃」,那說明父母根本不懂什麼叫權利和尊重,趁早也別搞平等了。因為單向平等在這個例子中是對孩子好,下一個事件中就可以變成父母對孩子的單向控制。

最後,美國爸媽大事可不平等哦,大事不平等,大事不平等,大事不平等,重要的事情說三遍。真的碰到人身危險、孩子的基本品德,那是沒什麼商量和平等可說的,該禁足禁足,該教訓教訓。或者我換種說法,美國爸媽在10件日常事情上的平等為的是那麼核心1件事上不平等、十足發揮家長的權威。

哦,對了,在西方,家長依然揍孩子的。當然,不是通常意義上講的「西方人也揍孩子」,美國也是個多民族國家,別見個老黑就說美國人怎麼了,歐洲也一樣。亞裔(包括印度)都揍孩子,即便是通常認為代表歐美的白人家庭,也有家長實在受不了熊孩子關起門來偷偷揍的。(但絕對到不了家暴的程度,都是我們中國人理解意義上的輕度體罰;我們中國人揍孩子的程度在歐美早就夠兒童救助中心來搞你了。)


推薦閱讀:

閱讀,為什麼一定要從嬰兒抓起
怎樣給寶寶穿衣服才正確?兒科醫生來告訴你
(五十二)主題學習——認識身體
父母如何對待孩子的犯錯行為,決定孩子的一生。
新生兒上火眼屎多怎麼辦?寶寶眼屎多是上火嗎?_海歸媽媽聊育兒

TAG:育兒 | 父母 | 西方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