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麼不能對孩子惡語相向?

哈佛大學神經學教授Martin Teicher博士曾經說,社會教養孩子的方式會決定這個社會將向何處去。我想,一個家庭選擇自己如何教養孩子,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這個家庭想為社會貢獻一個(兩個三個)什麼樣的公民。

童年被身邊的成年人(包括父母、繼父母、老師)苛刻虐待和冷漠忽略的體驗可能不像我們之前了解的那樣,只會簡單影響一個人長大後看待生活和跟別人相處的方式,甚至於有些人感覺對自己毫無影響。現代神經生物學研究都不斷在證實,長期生活在恐懼和無助中,會導致孩子們正在發育的大腦發生明顯的永久性的神經網路變化,這種變化不但直接導致犯罪,還會導致成年後各類心理疾病,比如抑鬱症、迴避型人格、攻擊性人格障礙等。

Martin Teicher教授幾十年來的主要研究是通過探索發育中的精神疾病原因和治療改善兒童、青少年以及成年人的生活。


先分享一個PTAVE(美國家長和教師反對教育中的暴力行為組織)設計的問卷。

問:青少年犯罪中的那些少年犯都有什麼共同之處?

答:那些孩子95%以上在成長經歷中都挨過打,是在暴力和威脅中長大的。

問:希特勒,斯大林,波爾布特(柬埔寨獨裁者),薩達姆海珊和查爾斯曼森(美國邪教殺人狂)童年的共同特徵是什麼?

答:這個名單中的人,在童年曾經受到過嚴厲苛刻的教育和無情粗暴的懲罰。

問:死囚區的大多數犯人有什麼共同之處?

答:在童年經歷中,絕大多數都在童年遭遇過暴力養育和嚴苛管教。

問:強姦犯、縱火犯、恐怖分子、連環殺手、自殺式人體炸彈、綁架犯、搶劫犯和家暴罪犯、跟蹤虐待狂有什麼共同之處?

答:童年、青少年期經歷過暴力養育和教育。

問:哪些孩子絕對不可能成為犯罪群體?

答:那些被父母和老師傾注了善意和耐心,心態開放,在關心和認可、支持與理解中長大的孩子。

問:想要把一隻友好的小狗變成一隻惡毒的護衛犬,你必須做些什麼呢?

答:把它圈養在封閉的環境里,限制它的運動,經常攻擊它,並且頻繁打敗它。

PTAVE創始人,Jordan Riak(1935-2016)著名維護兒童權利社會活動家


哈佛醫學院精神病學教授Alvin Poussaint博士也曾經寫道:我們的研究發現,在父母老師責打辱罵、父母之間暴力(包括冷暴力)相向的生活中的兒童除了在青春期更容易犯罪之外,等到長大成人,他們也更容易患抑鬱症,更容易對人群有疏離感,更容易對配偶使用暴力,更容易在工作中挫敗,這些都不是父母們希望孩子得到的結果。

平時在社交平台上,時不時還是可以看到有些人對批評傳統教育方式的懷疑和抵觸,甚至是惡意的評價。大多數時候,他們會這樣說:

-- 我們這代人的父母簡單粗暴,那是因為他們的父母就簡單粗暴,這一撥一撥的孩子也照樣長大。我自己就是這麼被我爹打大的,我沒覺得我有什麼問題, 所以用同樣的辦法教育我的孩子,不會有問題。

-- 小孩不打長得大么?就得有大人嚴加管教,就得挨過打,才能讓他們長記性,才能少犯錯,父母沒有惡意的打罵不會給孩子帶來任何傷害。我就是這麼長大的,我覺得我長得不錯。

你是長大了,不過,你真的沒問題么?

也許你其實沒有你想像中成長的那麼好,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另外,你自嘲過自己小時候被大人粗暴對待的經歷後,又打算沿用你父母的教養方式,會不會是想要掩飾自己在面對孩子時很無措,也懶得去尋求更合理的符合兒童發展心理規律的教養方式呢?

你捫心自問過,你真的希望讓你的孩子長大後是因為被你打、挨你訓而記住了你和你的教育么?

來來來,一起做幾個上個世紀家庭日常的腦筋急轉彎。

1、我父母的家裡每個房間都有煙灰缸,我父母也和他們的不少朋友一樣抽煙。我從小就是在香煙煙霧繚繞中長大的,也許不是從小,是從胎兒時起,因為我媽在懷孕時也沒斷了抽煙。

@但是我照樣活到這麼大,確實沒什麼毛病,請問,我是不是可以接著抽下去?

2、我家第一輛車是二手車,那車上就沒有安全帶。小時候父母帶著我出門時,我就快在路上被顛沒了,跟在海里掙扎救命的樣子差不多。

@但是我也安全的長大了呀,我是不是可以繼續不給我的小孩用安全帶和安全座椅?

3、我小時候市面上的塗料和油漆都含鉛,鉛可以讓顏料乾的更快更牢固,含鉛油漆和塗料屬於80年代後基本被禁用和嚴管的重金屬物質,不過對我好像也沒什麼影響。

@其實鉛塗料或者油漆是破損之後才有污染,是不是可以不用這麼誇張?

4、我從小騎自行車,從來沒聽說過還要佩戴什麼防護頭盔,我騎車騎了那麼多年,也沒出過問題。

@我是不是可以不給我的小孩買自行車頭盔?

請問,以上各題你的答案是什麼?

再請問,如果件件都戳中你家,又說明了什麼,你的父母會養小孩還是你運氣好?

那麼今天,在你已經知道了那些行為的一切風險之後,你還會這樣做么?


在現代心理健康和兒童發展領域的所有研究都顯示家庭和學校暴力教養兒童的行為,無論多麼短暫、或者顯得多麼溫和(所謂父母和老師善意的打擊),都會傷害孩子,如果是常年處於這樣的養育教育中,持久累積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在某種程度上,其實每個人都可以從個人的童年經驗中證實這一點,你不得不承認,在所有童年記憶中,最不愉快的那些被父母和老師責罰甚至責打、侮辱的記憶是最深刻的。

長大之後提及這些經驗,很多人看上去是笑著當做笑話講給別人聽的背後,其實是內心隱藏的深深的不安和一直有的羞恥感,只是趨利避害的本能,使得人們用假裝不在意來平復自己,甚至有意改寫了記憶中的感受;但更多的孩子,會因為童年的過往投射出成年後的人格陰影。

具體案例可以在各種FB、微博、知乎、豆瓣上自行搜索,很多長大的孩子們對小時候父母和老師對待自己的言行始終耿耿於懷,是什麼原因讓孩子們記得這麼清楚呢?

因為影響了他們太久、太深,已經在他們的大腦中形成了腦神經的聯結變化,甚至於在成年後得不到適宜的幫助,他們將繼續受到之前那些遭遇的影響,那些遭遇並不全是嚴重的毆打和體罰,侮辱和冷落,也許就是一些父母眼中完全是日常的隨意羞辱和恨鐵不成鋼的嚴厲責備。

看到這裡,會有父母急於證明自己的行為是正確的,他們爭辯說:「但是作為父母,我們有選擇么?熊孩子馬上就要摸到很燙的東西或者在外面不聽話亂跑,你不就得連吼帶罵,好讓孩子長記性么?「

可是你想過么,如果家長們打孩子和老師的嚴厲責罵有效果,全世界的孩子早就被馴服成乖寶貝了。事實是,選擇用嚴苛的方式教育孩子,大人和孩子的衝突頻率和嚴重程度會不斷升級,孩子的表現也會越來越差。

事實上,被責罵和責打只能讓孩子陷入強烈的混亂狀態,也就是說孩子也許記住了滾燙的東西不能摸和在街上不能亂跑,但是他們肯定也記住了他的父母老師是可怕的不能信賴的,甚至更差,他們沒記住你想讓他們記住的,只記住了你很粗暴你情商很低。

寫這樣的內容,其實是希望能鼓勵成為父母的這代人,能夠在養育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積極主動向孩子們提供安全的、理智的、非暴力的、善意溫和的教養氛圍。無論自己是做什麼工作的,無論自己是多麼的普通或者有著多麼大的成就,回到家中,對待那一隻小小的孩子時,多一些耐心陪伴,多一些靜默觀察,多一些具體交流。

時間一定會證明給你看:在孩子的成長期間,你的溫和、耐心、友善的態度,像一枚神奇的藥丸,從小吃到大,他們也會耐心友善的跟大人和睦相處,相互信任,相互鼓勵,認真的走上正確的適合自己的道路。

而你堅持做著的好事,不但帶來自己孩子好的行為和結果,還會是他們今後漫長人生中內心的力量和良好的榜樣;等到他們長大,會象接力賽一樣,從爸爸媽媽多年照顧自己教育自己的示範的言傳身教中,學習如何好好對待和養育自己的小孩,也做有責任心,有擔待支持,友善和孩子相處的智慧父母。

雖然也許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第一時間認同不打罵孩子、不訓斥孩子,關注孩子的感受和善意理性的理解孩子的行為,但是這樣的理念一定會喚起很多年輕爸爸媽媽的思考,喚醒他們自己的童年情感,讓大家回憶起自己也許有過一些什麼並不愉快的體驗,那些體驗確實對自己後來的生活產生過或深或淺的傷害,然後知道自己不會把傷害傳遞下去。

我們的社會一直向前進步,21世紀的年輕父母都會傾向於選擇在不施加暴力的情況下養育自己的孩子,大家需要的只是摸索出一些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幫助孩子一直走在健康成長的道路上。我個人非常讚賞PTAVE多年來為維護全世界兒童權利所做的大量工作,也會繼續向大家介紹更多關於這個話題的討論內容,希望能引起父母和老師在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中的理性思考,幫助更多孩子在身心安全的家庭和學校氛圍中平衡發展。

不向孩子施加身體的、語言的暴力,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是做更好父母的開始,也是我們成為更好自己的新起點。


ref:

http://www.nospank.net/tribute.htm?

www.nospank.net

https://www.bbrfoundation.org/content/brain-network-changes-may-explain-resilience-childhood-abuse?

www.bbrfoundation.org

Keynote: Dr. Martin Teicher?

www.attachmentandtraumaconference.com圖標
推薦閱讀:

TAG:兒童心理 | 家庭教育 | 精神虐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