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意識到父母已經停止了智識上的追求且固步自封,還要自己的孩子甘於平庸,請問孩子該怎麼做?

在農村家庭,孩子已工作一年,但不甘現狀


謝邀

父母的高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的高度。國內很多父母其實都沒有望子成龍的想法,只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工作輕鬆,有個5K+的月薪,找到對象結婚生子,孩子出生後他們幫著看孩子,過著日復一日的生活。

說是固步自封也好,沒有追求也罷,其實他們並沒有錯,他們所希望的,大概是他們能力範圍內所能想到的最好的生活方式了。問題的關鍵在於你想要什麼樣的生活,還有你目前的能力能不能實現的遠大的理想。

如果你有了你自己的一番天地,企業高管,或者自己創業,拿著六位數年薪,他們又何嘗不想呢?

農村家庭格局不開闊是常有的事兒,孩子需要做的就是慢慢努力,當自己有了成績拿給父母看,得到他們的認可並且事業蒸蒸日上的時候,他們自然就會越來越支持你。


智識的提升和甘於平庸並不衝突。

假如你想要有非凡成就,你首先得提高智識,但提高智識就夠了嗎?

你會發現當你有了更多的智識,你會更傾向於「平庸」,你會發現大量的「成功」人士都在平庸的日復一日生活和工作,無論企業家還是科研人員,很多時候他們都是孤獨並且努力的。

想像一下你蹲在實驗室日復一日的重複著實驗,還時常失敗,可能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才能出成果,是否要平凡的去努力呢?並且你可能會發現,你身邊的人智力發展可能和你沒有太多區別或者比你更高。

同樣想像一下你作為一個企業的管理者,每天很多時間都是開會和思維風暴,然後不斷的去處理解決問題,日復一日的工作,加班,熬夜,趕文件。大多數場合也是和自己同樣層次的企業管理人員互動探討交流,有的企業可能比你做的更好。

當你看到這些情況的時候,你會意識到所謂「平庸」實際上是需要你把智識的部分通過實踐的方式去踏實的執行,低智識做低智識的工作,高智識做高智識的工作,本質上並不影響你對學習的的需要。

而不甘平庸,是一種不可靠的狀態,或者說我們看到的不平庸只是有人可以展現在我們面前的部分,而我們看不到的才是每一個人都面對的平庸。

如果你想不平庸,首先你需要做好平庸的積累。


變! 窮則變 變則通 通則久

傳統教育的目的在於,

把有錢人變成有錢人,把窮人變成窮人,

減少不同階層的人上下流通,

但也避免上升通道完全堵塞,

以此來維護社會穩定。

人的認知共有三個階段,每階段有兩層,若能走到最終,即為完美人格。

前習俗水平

這個階段的人通常是幼兒,其完全沒有道德觀,只看重個人利益,只為滿足自己而行事。

階段1,為避免懲罰而服從一切,從不考慮其他任何事情。

階段2,以外在的誇讚為行為規範,並為了誇讚後獲得的利益而遵守規範。

習俗水平

兒童大多處於這種水平,道德是非觀都是以他人的評定為標準,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希望有朋友。

階段3,積極尋求認可,為了取得別人的好感,而遵從一切規範,認為滿足眾人期望的行為便是好的行為,有極強的從眾表現。

階段4,無腦遵守法規,認為法律是至高無尚的權威,服從一切群眾認為的道德規範。

後習俗水平

這個階段才算擁有了真正的自我,才是一個真正的人,一個高級智慧生命體。

階段5,社會法制,相信法律是為了維護群體的共同利益而制定,但並非至高無上,不可置疑,絕對正確,特定情況下可以違法。

階段6,普遍倫理,憑本(良)心行事,儘管法律有所限制,但為了追求普適意義的公平與正義,違法也在所不惜。

多數人的性格在兒童時代就已定性,若沒有極端事件,終生將止步於習俗水平,這類人我們通常稱之為「群眾」。


自滅滿門


如果僅僅是想讓父母開心,成為父母心目中該成為的人也沒什麼不好。

但是哪怕你是有那麼一點想去改變的執念,最後還是選擇成為別人眼中該成為的那種人,儘管在別人看來生活平平淡淡,貌似也能夠過活,還算不錯,最後你一定會後悔的。

已經有不甘於現狀的那份決心,那就尊重內心的選擇,開始會有各種親戚的非議,最後成為你想成為的樣子時,他人如何看待已經不重要了。

如今的社會階層已經接近固化,你可以為了自己去看到更大的世界而努力,你也可以為了自己後代有一個更高的平台而奮鬥。

來自於一個大一新生,不管是什麼重要的事情,不論是升學還是感情方面,總之我覺得能為自己選擇是件很酷的事情,那是一種將命運把握在自己手中的真實感。

每一個向上的人,都值得尊重和鼓勵。

也祝你好運,朋友!


推薦閱讀:

與男友相戀八年,媽媽收了彩禮,又嫌棄對方矮矬窮,怎麼辦?
我們的一生,都在用盡全力原諒父母
有沒有一瞬間覺得對父母很厭煩?
為人父母,我勸你「自私」一點
一個已經滿十八歲的學生,但仍在花父母的錢,是否應該感到恥辱?

TAG:孩子 | 家庭教育 | 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