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是怎樣知道自己得道了的?


佛告諸比丘。

如來於初夜時 默然而過。

於中夜分 安慰大眾 令生歡喜。

至後夜已 喚五跋陀羅 而告之言。

汝等應知。出家之人有二種障。何等為二。

一者 心著欲境而不能離。是下劣人無識 凡愚非聖所行。不應道理。非解脫因。非離欲因。非神通因。非成佛因。非涅槃因。

二者 不正思惟 自苦其身而求出離。過現未來 皆受苦報。

比丘汝等 當舍如是二邊。我今為汝說於中道。汝應諦聽 常勤修習。

何謂 中道。

正見 正思惟。正語 正業。正命 正精進。正念 正定。

如是八法 名為中道。

佛告諸比丘。

有四聖諦。何等為四。所謂

苦諦。苦集諦。苦滅諦。證苦滅道諦。

比丘何等名為 苦聖諦。所謂

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盛蘊苦。

如是名為 苦聖諦。

何等名為 苦集聖諦。所謂

愛取有喜與貪俱 悕求勝樂。

如是名為 苦集聖諦。

何等名為 苦滅聖諦。所謂

愛取有喜與貪俱 悕求勝樂。盡此一切。

如是名為 苦滅聖諦。

何等名為 證苦滅聖道諦。

即八聖道。所謂正見 乃至正定。

此即名為 證苦滅聖道諦。

復告比丘。

如是苦法 我先不從他聞。由善隨順 如理思惟。生智 生眼 生明 生遍 生慧 生光

比丘。如是苦集法。我先不從他聞。由善隨順 如理思惟。生智 生眼 生明 生遍 生慧 生光

比丘。如是苦集滅法。我先不從他聞。由善隨順 如理思惟。生智 生眼 生明 生遍 生慧 生光

比丘。如是苦滅證道。我先不從他聞。由善隨順 如理思惟。生智 生眼 生明 生遍 生慧 生光

復告比丘。

苦應知 集應斷 滅應證 道應修。

如是四法 我先不從他聞。由善隨順 如理思惟。生智 生眼 生明 生遍 生慧 生光

復告比丘。

我已知苦。已斷集。已證滅。已修道

如是四法我先不從他聞。由善隨順 如理思惟。生智 生眼 生明 生遍 生慧 生光

復告比丘。

我先未見四聖諦。未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正智未生

我從證見四聖諦法輪已。心得解脫。慧得解脫。不復退失。而以正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

爾時世尊出梵音聲。如是梵音 從無量功德之所成就。無量劫來 修習真實。不假於師 自然而悟。發是妙聲。語憍陳如等言。

眼是無常 苦 空 無我 無人 無眾生 無壽命。猶如腐草。雜土為牆 危脆不實。

如眼 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憍陳如。一切法從因緣生 無有體性。離常離斷 猶如虛空。雖無作者 及以受者。善惡之法 而不敗亡。

憍陳如。色是無常 苦 空 無我。受想行識 亦復如是。

由愛為水 潤漬因緣 眾苦增長。

若得聖道 證見諸法體性皆空。即能永滅如是眾苦。

憍陳如。由彼分別 不正思惟 而生無明。更無有餘 為無明因。而此分別不至無明。

復由無明 而生諸行。而此無明不至諸行。

乃至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處。六處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

如是等 為世間因。更無有餘 能為其因。

雖生諸法 而因不至法。竟無我 人 眾生 受者。舍於此身而至彼蘊。

如理思惟 無所分別。即滅無明。

由無明滅即行滅。行滅即識滅。識滅即名色滅。名色滅即六處滅。六處滅即觸滅。觸滅即受滅。受滅即愛滅。愛滅即取滅。取滅即有滅。有滅即生滅。生滅即老死憂悲苦惱滅。

若能如是於蘊界處了悟因緣。爾時得成 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

如是甚深微妙之法。非諸異道所能了悟。

爾時世尊為憍陳如。三轉十二行法輪已。憍陳如等 悉了達諸法因緣。漏盡意解 成阿羅漢

即於是時 三寶出現。婆伽婆 為佛寶。三轉十二行法輪 為法寶。五跋陀羅 為僧寶。

佛轉法輪時 六十拘胝欲界諸天。八十拘胝色界諸天。八萬四千人。皆悉遠塵離垢 得法眼凈。


你早上醒來的時候,是怎麼知道自己已經醒來了呢?同樣的,一個得道的修行者,也自然知道自己已經解脫了。不存在模稜兩可,也不存在無法判定。


得道是有標準的,從原始佛教的角度講,初果斷三結(我見,疑見,戒禁取見),二果斷六品以上貪嗔,三果斷盡下五結,四果斷盡上五結(無明,掉舉,色愛,無色愛,慢)。大乘佛教把聖位菩薩分成十地,但是原型還是從原始佛教的四個果位演變,比如初地實際上就是初果,斷盡一切不正確見;三地對應三果,斷盡欲界的貪;八地對應四果阿羅漢,斷盡三界一切煩惱;九地對應成就了四無礙解智的阿羅漢們,比如佛陀初轉法輪的五比丘等。但是大乘佛教給登地菩薩加上了很多神話的東西,比如初地菩薩可以讓100個世界震動,可以前後各知100劫等。


一個人怎麼知道糖是甜的?因為吃過。


此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就是得道了,四句缺一不可。


通玄峰頂,不是人間。心外無法,滿目青山。

就這樣。


高僧也好,高人也罷,每個人可能有每個人的不同方式方法。

我的辦法就是放在實踐中去檢驗。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頓悟也好,漸悟也好,只要能經得起實踐檢驗,就是真正悟道。

比如在知乎回答問題,當評論有人批評的時候,是否起心動念,是否起嗔恨心,是否想去辯論一番?

現實生活中也是,被領導批評,工作加班了,丟錢了,生病了,頭綠了,等等一切事情,盡情的去檢驗。


一般都會去找另一個公認的高僧去認證的 到了之後高僧一句話就能試出來 彼此心照不宣


你(雄飛)自己發的方廣轉法輪品已有答案。


推薦閱讀:

南澳疊石岩玉佛寺,憑啥被稱為「天南法乳」?
《宋高僧傳》2譯經 .

TAG:佛教 | 宗教 | 佛學 | 高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