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道德經》需要幾個版本一塊讀嗎?

最近在讀老子的道德經,因為才疏學淺,所以在讀註解版《河上公章句》,在讀的過程中發現各個版本有些差異。例如道經十三章

河上公版:何謂寵辱?辱為下。

王弼版: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

宋徽宗版本:何謂寵辱?寵為下。

帛書版:苛胃龍辱若驚 龍之為下

老子帛書校註:何胃弄辱若驚?弄為下也

憨山註: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

只有河上公版為辱為下,其他的都是寵,難道是理解有誤?怎麼一回事?

有人說只要自己理解了就好,不要在意版本,所以需要參考很多人的版本來學道德經嗎?


先把文言文閱讀理解基本功使到位,再看自己是否需要多版本參照。

個人結論:

「寵為下」,「寵之為下」,「辱為下」,含義雖有差別,但講的道理基本一樣。

個人解析:

寵、辱都是人心假造,不是「道法自然」。

「自然」哪來的寵、辱?

寵、辱的作用也是一樣的:人為地製造或強化了下等、下級。

無為,無為,無為,搞寵、辱就是「有為」,違背了「道法自然」,所以下文教人要「得之若驚,失之若驚」——趕緊警惕起來:寵、辱是非常態的,其代價當然也是非常態的。

「唯與呵,其相去幾何?美與惡,其相去何若?」

寵與辱,其相去也無幾,無非是來來回回折騰人。

以上僅供參考。

題主:您在愚下另一答案下的評論,就不回復了,請多包涵。


不好意思,沒仔細看標題說的寵辱部分,我要補一下

河上,景龍,御注,敦煌丙等均無若驚二字。

景福本寵為上,辱為下

陳景園,李道純均「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上,辱為下。」

王弼,開元本為寵為下

陸希聲,何謂寵辱?寵為下:寵辱者,榮悴之恆情。若驚者,得失之常心。道德充於內,則外物不能移,故寵辱之來,心未嘗動。

王弼注。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寵必有辱,榮必有患,驚辱等,榮患同也,為下得寵辱榮患若驚,則不足以亂天下也。

蘇轍。(依託王弼)寵辱非兩物,辱生於寵而世不悟,以寵為上,而以辱為下者皆是也。若知辱生於寵,則寵顧為下。

陳景園。開元本作寵為下,言人得富貴慶賞者恃寵而憍盈,則生禍。河上公作寵為上,辱為下。於經義完全理無迂闊,下文解之,其義祥矣。皇甫本亦作寵為上,辱為下。言以得為上,以失為下也。

河上公說,身寵亦驚,身辱亦驚。

釋德清:世人皆以寵為榮,不知寵即是辱。又說:寵為下,謂寵乃下賤之事也。譬如僻幸之人,君愛之以為寵,雖卮酒臠肉必賜之。非此,不見其為寵,彼無寵者,則傲然而立。以此較之,雖寵實乃辱之甚也。豈非下耶!

杜光庭:操之則栗,舍之則悲,未忘寵辱,故須驚也。

熊版:寵辱本意相反,效果皆讓人潛意識心理產生波動。

總結,需要忘了它們。

——————————

你要學什麼到什麼程度

就是了解大概思想,基本上應該是任何一本都可以,通讀。

運用到生活,多讀幾遍,先別說能不能做到,最起碼能記住一些話。最不濟你寫作文可以用到。

想追求某種境界,就需要對比了,這時候你可以讀別的,讀多少隨便你。讀多有讀多的好處,沒時間也就看你心情。

最後記得可以做筆記。總結。

最最後,這個每個階段高於不一樣,沒有最終版本,一直在修改ing……


如果不是進行學術研究,真的不必。

如果是興趣所在,又有什麼影響。


《道德經》的閱讀理解個體差異非常大,類似於一千個讀者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同時,同樣一個你,處於不同的人生階段和心理境地,理解又是不一樣的,這也是「道可道,非常道」的道理,你所有的理解和感悟可以說是你理解的「道」,但是這並非常道,個人來說,只要你解讀的《道德經》能夠為你「當下」所悟所用即可,畢竟「圓滿真理」永遠只掌握在「道」手裡,你只能無限接近罷了。

所以我的建議是選擇通俗版先熟讀、強記、體悟和踐行,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體悟的過程中,你會慢慢接觸到不同的版本。老子他老人家體悟了一輩子,直至出關不得已才留下五千言,所以慢慢去悟吧!


這跟你的價值觀有關係。研究玄學,你就讀王弼;研究養生,你就讀河上公;研究宗教,你就讀老子想爾注;研究本源,你就讀帛書、漢簡、楚簡……

最後你會發現,已經繞進去了……


推薦閱讀:

用《道德經》智慧破解交易獲利之道(31-40)
《道德經》第五十五章:含德之厚
《道德經》第三講:「道」的密碼
道德經直譯(四十六到五十章)
道德經之一——是否存在真理?

TAG:道家 | 道德經書籍 | 老子人物 | 帛書老子校注書籍 | 道德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