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明末假如吳三桂不開關,滿清就不能入關了嗎?

明末滿清屢屢破關入京畿劫掠,假如吳三桂不開關,滿清就不能像以前從別的地方入關了嗎?


這個問題的前提交代的不大清楚,是指吳三桂降而復叛在入京途中折返襲取山海關之後沒有主動聯清,而是獨力固守山海關嗎?如果是這個設定的話倒可以推演一下。

先說說甲申年春夏之交北中國各方勢力的兵力對比:1644年春夏,滿清已經開始動員,預計四月左右出兵攻取北京,從滿清滿文、漢文檔案及初期行軍路線看其預定路線是從薊鎮諸口入邊,而且有相當數量的漢軍八旗及大約全部紅夷炮沒有隨準備穿越草原的主力行動,而是進駐錦州,等待主力入邊後東、西夾攻山海關。其動員兵力大致為:滿洲八旗大約三、四萬人,蒙古、察哈爾八旗萬餘人,漢軍八旗約兩、三萬左右,三順王、一順公部約不到一萬人,外藩蒙古的數萬人(歷史上由於吳三桂叛變,預定戰場由薊鎮轉至山海關,西部外蕃蒙古大約沒有來得及參加山海關之戰),總計動員兵力大約十萬到十一萬人。滿清剩餘動員能力為八旗加外蕃蒙古三、四萬老弱病殘男丁,另有數千八旗兵正出征黑龍江流域。

依據如下——入關前夕滿蒙漢八旗的牛錄數,滿洲八旗共有309個牛又18個半分牛錄,蒙古八旗為117個牛錄又5個半分牛錄,漢軍八旗為157個牛錄又5個半分牛錄。

順治五年八旗男丁,八旗滿洲55330人,八旗蒙古、察哈爾28785人(天聰九年八旗蒙古正式編立時,推測共有17000人左右,《聖武記》記為16840人,其時八旗察哈爾男丁約四、五千人),八旗漢軍45849人 (含有大量順治二、三年投降的前明軍將校,崇德七年編立八旗漢軍,《聖武記》記為24050人)。

丙寅攝政和碩睿親王多爾袞、同多羅豫郡王多鐸多羅武英郡王阿濟格、恭順王孔有德、懷順王耿仲明、智順王尚可喜、多羅貝勒羅洛宏固山貝子尼堪博洛輔國公滿達海吞齊喀博和托和托續順公沉志祥、朝鮮世子李<溰-豆王>暨八旗固山額真梅勒章京詣堂子。奏樂。行禮。又陳列八纛。向天行禮畢。統領滿洲蒙古兵三之二及漢軍恭順等三王續順公兵。

清初外藩蒙古牛錄數——甲申年前後約960牛錄,四萬八千戶。(即五十戶一牛錄,不同於八旗的一、二百丁左右一牛錄)

順治六年 定南王孔有德率舊兵三千一百……靖南王耿仲明率舊兵二千五百……平南王尚可喜率舊兵二千三百 。 續順公沈志祥降清時「兵丁家口共約兩千四百餘名口。」推測軍隊約有千餘。

大順政權剛剛完成橫掃華北的大進軍,順軍「老本兒」兵力分布,中營、後營、左營(可能還有前營的部分兵力)的主力七、八萬人在北京(南線進軍的劉芳亮左營主力在三月下旬攻克保定後已經趕往北京與主力匯合)。東征途中在山西、河北、河南的豫北分兵駐守(劉忠在潞安、劉汝魁在彰德、馬重僖在真定、陳永福(可能)在太原各數千),留兵約一萬數千人。大同、宣府、薊鎮防邊(張天琳在大同約萬餘人,黃應選在宣府、黃錠在遵化各約五、六千人為核心駐守),留兵兩萬多人。新降的宣大邊兵隨徵到北京的只有少部分騎兵。袁宗第的右營主力兩、三萬人剛剛在湖廣嚇跑了左良玉,正在趕赴河南鎮壓劉洪起的途中。五營在西北的邊防兵力及河南、湖北四府的留守兵力約有數萬。其時順軍「老本兒」部隊大略在十七、八萬規模。

依據如下——崇禎十五年夏秋三攻開封時、據《豫變紀略》載其兵力「步賊約十萬,馬賊三萬,每一賊有馬三匹,脅從之徒近百萬」。崇禎十五年秋革左五營與闖曹聯軍合營,其兵力據鄭二陽奏疏「革、左之狡橫不下於獻、操,善戰者不止數萬。」 崇禎十五年冬闖曹聯軍攻取襄陽諸地,初步建立政權,發生李自成殺羅汝才、賀一龍的「羅、賀事件」,羅部多有散去,羅之親將楊繩祖以精兵數千、外甥王龍率三千精騎入關投孫傳庭、部將李汝桂以兵降左良玉,老回回自領本部遊離於外(馬守應病亡後,其部併入正欲入川的張獻忠部)。崇禎十六年冬,李過、劉芳亮攻取榆林時帶著兩營主力加中營部分兵力也不過七萬餘人。綜合看來至甲申年初其農民軍嫡系——「老本兒」五營總兵力大約在十幾萬人的規模。甲申夏北京順軍「老本兒」的兵力,東征山海關+留守北京,當時、當事人佘一元(親身參與山海關之戰)《山海關志》「騎兵」及「各營數萬人」,程源(時在天津)《孤臣紀哭》「兵六萬」,留守兵力無異辭——老弱萬餘。宣大、薊鎮駐軍人數出自李鑑、姜瓖奏章及光緒《永平府志》。

原明邊軍分布情況——遼東總兵官吳三桂的寧遠兵三萬多人與山海關總兵官高第的一萬多人合兵後達到五萬之眾,迅速接受李自成的勸降,吳三桂率部入京朝見新主,其主力三月末(大約二十六日左右)走到玉田。

薊鎮主力西協總兵唐通領本部主力八千人,大約還有部分關寧兵馬防守山海關,薊鎮其餘的一、兩萬兵馬基本在原駐地。

宣府、大同的約五萬人左右除少數精銳騎兵被抽調隨軍,大部在張天琳統領下駐防沿邊。

延綏、寧夏、甘肅、固原、各鎮經過郟縣、潼關、榆林、甘州諸戰損耗,剩餘的五、六萬人仍然駐防沿邊。原保定、山西、河南的少數明軍也都投降了大順。

另有一些零散兵力分布各處——郭升的數千人在山東,董學禮的一、兩千人在淮北,白廣恩的數千人大約在隨順軍主力行動,馬科的約一萬人正向關中運動準備出征四川。

這些前明軍投降時間甚短,雖然經過簡單整理、重分,但在大順政權站穩腳跟之前尚處於觀望狀態,其服從性和積極性都十分缺乏。

依據如下——姜瓖、唐通、孟喬芳、吳孳昌、董學禮等人的奏章及相關檔案文獻。

下面開始推演。

歷史上山海關之戰前後順、清、吳三方的大致動向——三月十九日北京易手,遼東總兵官吳三桂部正在關內永平一帶觀望,其時山海關總兵官高第的山海關兵一萬多人已經與吳三桂的寧遠兵三萬多人匯合。三月下旬,吳和高接受李自成的勸降,將山海關防務交由「偽鎮」唐通,此時山海關由唐通領著八千本部可能還有部分關寧兵馬防守,遼東巡撫黎玉田大約也在此時投降,之後出任大順四川節度使攻略四川。吳三桂率領主力一路向西入京朝見新主,三月末大約二十六日左右走到玉田,很多人見到了他沿途張貼的入京朝見新主的告示。在這個離北京幾天路程的地方吳三桂突然變卦(原因說不清,大約是他聽聞家族利益受到了觸犯,以當時的親歷者(楊士聰、彭孫貽轉述吳三桂之幕客)見聞而言,吳氏父子的家財沒有被奪取,吳襄本人也沒有被拷打。而他聽到消息恐怕是吳襄已經被夾,家產被奪,甚至吳襄已經死了。)率部急行軍返回山海關偷襲擊敗唐通奪取了山海關,到四月初至上旬其降而復叛的消息陸續傳到北京,在此期間吳三桂聯合高第彙集山海關縉紳大姓為崇禎發喪正式舉兵對抗,當地縉紳除提供物資外,還組織了兩、三萬人的鄉勇協助作戰。同時派出由當地士紳組成的使者向西迎接李自成的東征軍行緩兵之計拖延大順軍行軍速度,並沒有派親信(楊珅、郭雲龍)帶著求援信向多爾袞請求聯兵。——此處開始與歷史走向不同了。

四月初九日滿清集結主力(滿洲、蒙古八旗的三分之二,漢軍全部,三順王、續順公兵及陸續來會的數萬蒙古外藩兵,共計大約達到十萬到十一萬人,這是當時滿清去除滿蒙八旗老弱病殘的全部主力)出兵,其中多爾袞親率的主力大約不足十萬人,相當數量的漢軍八旗和紅夷炮駐於錦州等待與入邊主力配合東、西夾攻山海關。此時吳三桂中途變卦突襲佔領山海關的準確消息大約剛到北京(初九日劉宗敏傳令調營),吳三桂奪取山海關的確信傳到北京時李自成當即決定推遲登基儀式出兵東征山海關。初九、初十日、十一日、十二日、十三日、十四日清軍以日行六十里的速度沿著前兩次入關的舊路——繞道內蒙古在薊鎮諸口入邊的預定路線(范文程、洪承疇的啟本、奏章都是以清軍自薊鎮諸口入邊為前提的)悠閑行軍,十四日多爾袞還邀請朝鮮世子準備第二天在途經的山邊打獵。此時李自成經過兩、三天的準備已經於十三日自北京率領順軍入京主力六、七萬人出兵東征山海關(留守北京的兵力大約萬餘人,吳襄和崇禎的兒子們也都隨軍做招撫之用(已經是聊勝於無,吳三桂降而復叛已經摧毀了雙方最基本的互信),大約兩天後在三河遇到吳三桂的使者放慢速度,以平均日行八十里的速度向山海關行軍。

十五日,歷史上清軍剛剛行軍五里,吳三桂的請求聯兵的信使趕到,多爾袞得知山海關易手迅速改變行軍方向,決定不按原定計劃(同時也是吳三桂的建議那樣)從薊鎮入邊而是轉向山海關迫降吳三桂,同時命令錦州漢軍紅夷炮先行山海關大路,整個十五日清軍都沒有行軍(這是整個1644年中國歷史關鍵性的一天,正是吳三桂的聯清、降清信導致了滿清西征軍轉向,不是在大約五月上、中旬由中協 、西協入邊,而是在四月下旬與吳三桂、高第的五萬關寧兵匯合,使得李自成在甲申年四五月間所需要面對的敵人在時間和空間上統一起來)。

而這個設定位面中並沒有信使到達多爾袞軍中。按照吳三桂的第二次求援信,順軍大概於十九日前到達永平並迫近山海關。而這個位面的多爾袞大約正在日行不超過六十里的悠閑行軍(歷史上還有途中停下來和朝鮮世子打獵的想法,只不過因為發生吳三桂求援事件而沒有成行)。永昌皇帝李自成在甲申年初夏需要面對兩伙敵人就此在時間和空間上漸行漸遠,按照多爾袞此次的行軍速度和前幾次滿清自薊鎮入邊的行軍日程看,多爾袞大概會在五月上旬至中旬到達薊鎮諸口。

附清軍歷次在薊鎮入邊的日期:

【天聰三年十月初二日,即丑日巳刻,謁堂子,率兵起行。……二十六日,因木田壘霍洛嶺險峻,汗與諸貝勒越嶺而駐,大軍及疲憊人馬,連夜越嶺。先行兵馬於二十六日夜越嶺。二十七日丑刻,台吉阿巴泰、台吉阿濟格兵,潛攻龍井關,克之。於寅刻,毀其水關而入。

崇德元年五月……三十日,聖汗遣多羅武英郡王阿濟格、多羅饒餘貝勒阿巴泰、……往征明國。 ……六月二十七日入邊,爾黃旗自巴顏德木地方入兩白旗正藍旗自坤都地方入兩紅旗鑲藍旗自大巴顏地方入。入邊之第八日會於延慶州

崇德三年九月初四日,奉命和碩睿親王……率左翼軍西征明國。 ……自…青山關…九月二十八日,入其境。

崇德三年八月二十七日,多羅貝勒岳托…率右翼兵征明。…九月二十二日,拆毀密雲東北牆子嶺口邊牆。

崇德七年冬十月辛亥,以阿巴泰為奉命大將軍,與圖爾格率師伐明。壬子(十五日),師行。十一月初五日,毀牆子嶺邊牆而入。】

二十一日清晨順軍開始攻打山海關,並派唐通部自北面一片石繞出長城從東面包圍山海關。雙方在石河戰場激烈交戰,吳軍陣線被突破,山海關西羅城一度遭到攻擊,吳軍打頭陣的關寧鄉勇損失慘重。戰鬥入夜仍在進行,山海關北翼城被連續重點攻擊,出現不支跡象。

二十二日吳軍支持不住北翼城守軍一部向順軍投降。——這就是歷史上清軍介入前,明軍最精銳的關寧兵與順軍交戰的主要過程。而本設定位面的多爾袞應該正在內蒙古草原行軍大約還有半個多月才會到達薊鎮諸口。

按照交戰一晝夜就出現崩潰跡象的表現看,吳三桂如果繼續堅守大約只能堅持幾天就會被消滅。如果傾力野戰,按照歷史上二十二日關寧兵+鄉勇共五、六萬人傾巢出動與順軍野戰,半天之內就傷亡過半(戰前吳三桂的寧遠兵有三萬多人,戰後「以馬步兵一萬隸平西王」,日後編訂牛錄時平西王藩下也只有一萬多丁)幾乎不支的事迹,只會滅亡更快。

這條歷史軌跡上的李自成大約到四月末之前就會結束山海關的收尾工作——吸收關寧軍數萬餘部、重建山海關駐防部隊,這一次應該會留下農民軍出身的得力將領留守,不過此時山海關東面並不存在強敵,滿清總動員的主力在多爾袞率領下正在內蒙古行軍,寧遠有一小部八旗兵駐防,錦州方面有相當數量的帶著紅夷大炮的漢軍八旗,留守的濟爾哈朗手下只有兩萬多老弱八旗男丁。(此時山海關的變故消息大概會傳至多爾袞軍中,不過此時多爾袞再改變方向重新繞回遼西走廊已經來不及,只會徒費時間和體力,所以多爾袞多半兒只會繼續按既定路線行軍)

之後經過七八天的行軍,順軍的東征主力六、七萬人(考慮到順軍的傷亡損耗和被俘關寧兵編入的補充,總兵力不會有大的減少,甚至會有所增加)會在五月上旬回到北京,此時滿清大軍迫近薊鎮諸口的軍情應該剛剛傳來。

至此可以得出推論——滿清的入關之路會比歷史上艱辛得多,甚至可能遭到失敗,無功而返。這個位面的多爾袞入邊大軍的兵力——滿、蒙、漢八旗兵(以漢軍八旗兵為主的相當數量的八旗兵和紅夷炮駐於錦州), 三順王、 續順公兵及陸續來會的數萬蒙古外藩兵,共計大約不足十萬人。李自成手頭兒能調集並及時趕到的兵力——農民軍嫡系「老本兒」兵力,北京的七、八萬人,宣大、薊鎮的兩萬多人,真定的數千人,總共十萬人多一些,加上宣大、薊鎮原明邊軍的能夠動用的機動兵力兩、三萬人。(在順清雙方沒有決出勝負的情況下,留守前明邊軍的態度基本會如歷史上山海關之戰前一樣處於觀望狀態,同時隨軍的前明邊軍處於順軍十萬大軍的重兵挾持之下,敢於叛變的可能性會變小,難以避免為順軍打頭陣充當炮灰的命運。)

現實中的山海關之戰滿清擁有二比一的兵力優勢(急行軍趕到山海關的滿清入邊軍大部隊七、八萬人加關寧五萬人加兩萬關寧鄉勇對順軍「老本兒」六、七萬人),尚且沒有摧毀東征順軍的主力(順軍損失了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的騾馬,大量京東州縣隨征民夫遭到殺戮,各部隊的主官無人陣亡),還搭上一個梅勒額真。在這個位面的薊鎮之戰或京郊之戰,滿清兵力勉強相當,甚至處於劣勢,取勝的可能性就變得很小。如果不是速決戰而是轉入消耗戰累月不決,順軍還能得到袁宗第的左營主力兩萬人及西北留守的順軍+陝西三邊原明邊軍數萬人的支援,而滿洲人後方只有八旗和外藩蒙古的三、四萬老弱病殘男丁,滿清入關軍失敗的可能性就更大。


進來是沒有問題的,進來也不是第一次了

問題是沒有「為崇禎報仇」這個大義名分,能不能站住腳,就是個大問題了


滿清當然可以從其他地方入關,大肆劫掠一番,然後呢????

然後滿清會滿載而歸,打道回府。

吳三桂開關,最關鍵的影響不是軍事,而是政治上:既然吳三桂可以聯合滿清進攻農民軍(大順)為崇禎報仇,其他地方實力派和南明也可以。

於是,滿清打著為崇禎報仇的旗號,獲利了北方士紳及地方實力派的支持,而農民軍(大順)不敵吳三桂和八旗聯軍,逐漸向南撤退,給了滿清追擊農民軍(大順)進入中原的機遇。


吳三桂與滿清聯絡前,多爾袞已經全軍動員南下,原先計划走喜峰口,古北口這幾個口子,然後過密雲,直接指向北京。半路上遇到吳三桂的信使,才改走山海關的。這幾個口子滿清軍隊走好幾次了,地形路都很熟,,明軍原先守衛部隊又在動蕩之中,破邊問題不大。李自成的問題是兵力不足,整個北直隸根沒有控制住,又拷掠得罪了明官僚士大夫,唯有出城與清軍交戰,打贏了還好說,打輸了恐怕比一片石還慘,因為在北京的輜重都得丟光


能啊,實際上多爾袞就是這麼乾的,他是在路上接到了吳三桂的書信,然後晝夜兼程趕到了山海關,和老吳一起干翻李自成的部隊。

不是多爾袞在關外盼著「老吳你快開關」不存在這個事兒


推薦閱讀:

如果你是快下台的崇禎,你會怎麼做?
古人如何製作戰爭之王——火炮?歐洲佛朗機炮的製作方法大揭秘
毛文龍VS袁崇煥:移鎮風雲、「惡魔的獠牙」
明朝火器真的不行嗎?紅夷大炮為何在明末大行其道

TAG:清朝 | 明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