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火餘生——一種中式的「殘缺美」

4月16日凌晨,一場突如其來的火災襲擊了巴黎聖母院,造成著名的木構塔尖倒塌。巴黎聖母院是基督教哥特式建築,同時也是巴黎和天主教會的文化象徵。歷史上與之相似的是,大概1500年前的北魏永熙三年(公元534年),同樣是一場劫火焚毀了當時最宏偉的佛塔——位於北魏都城洛陽的永寧寺塔。二者不同的地方是,巴黎聖母院始建至今已有800餘年的歷史,而永寧寺塔僅僅存在了18年。

提到北魏的洛陽城,當年發生的一件具有歷史意義的大事大家一定不陌生。北魏是鮮卑族建立的政權,一開始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到了孝文帝時期,還是推行改革,說漢語,實行中原王朝的國家管理體制,甚至連姓氏也要改為漢式,北魏孝文帝就把自己的姓「拓跋」改為漢姓「元」。其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於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把國都從平城遷徙到位於中原的漢文化核心區——洛陽。北魏時期的洛陽城還不是今天的洛陽,而是位於洛陽市白馬寺鎮以東、洛河以北,在今天洛陽市區的東面。

歷代洛陽區位示意圖

永寧寺塔是當時洛陽的地標,各種史籍中多有記載。《魏書》中說,「佛圖九層,高四十餘丈,其諸費用,不可勝計」;《水經注》記載,「九層浮圖。浮圖下基方一十四丈,自金露拌下至地四十九丈。取法代都七級而又高廣之」;《洛陽伽藍記》寫到,「中有九層浮圖一所,架木為之,舉高九十丈。上有金剎,復高十丈,合去地一千尺。」後世專家考證永寧寺塔大小的時候遇到了兩個難題,第一個難題,古今度量衡是不一樣的,文獻中記載的北魏尺度和出土的參與構件都不太匹配,最後採取了1北魏尺=0.2727米的數據;第二個難題,不同史籍記載的他的高度和結構不統一,最後專家初步得出塔身高45北魏丈的數據,約合現在的123米。在1500年前能造出百餘米的木結構佛塔,堪稱中國建築史上的奇蹟。

永寧寺塔立面復原圖,引自鍾曉青.北魏洛陽永寧寺塔復原探討

然而沒有想到的是,在建成僅僅18年後,一次雷擊引發的大火,就把這座宏偉的佛塔少了個精光。據記載大火三月不絕,足見佛塔的規模宏大。隨著佛塔的燒毀,供奉在塔中精美的的佛教法器、佛像和其他物件,都飛灰湮滅了。

不過這種體量的建築,即使完全燒毀,還會留下一定的殘基和餘燼。49年以來,考古工作者對永寧寺塔遺址展開了考古發掘,發現了塔基遺址、一些建築構件和一些佛像殘餘,最著名的,當屬現藏於洛陽博物館的這尊泥塑佛面像。

泥塑佛面像

這是一尊佛像殘缺的面部。根據專家研究,佛像本來是泥土材質的,大火雖然使佛像殘缺不全、彩繪損失殆盡,卻把這一尊殘缺的佛面像燒成了陶質,保留了佛像當年的表情。而且,這種殘缺還帶來了一些神秘的感覺,似乎具備了難得的殘缺美。就我個人而言,將這尊佛面像與波士頓美術館藏希臘希俄斯島女人頭像,以及大都會博物館藏前埃及法老阿蒙霍特普第三的王后蒂耶像,並成為三尊最具殘缺美的古代頭像。

上:希俄斯島女人頭像,下:蒂耶像。

推薦閱讀:

以案說法|超市銷售過期食品3元,被罰五萬?
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的主要原因
關姓、關羽和洛陽關帝後裔考(徐金星)
洛陽這8家爆爆爆爆好吃的披薩,濃香肆意,芝士飽滿,口味還一級棒!
「蠢笨如豬」的董卓,為何憑三千人就佔領洛陽,稱霸天下?

TAG:佛像 | 洛陽 | 文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