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男孩痴迷做飯上熱搜:最好的教育,是讓孩子做自己

12歲男孩痴迷做飯上熱搜:最好的教育,是讓孩子做自己

作者:一座城池(富書專欄作者)

這兩天,一位12歲的小男孩因為「痴迷」做飯,喜上熱搜!

為什麼說是「痴迷」呢!孩子媽媽是這樣說的:

每天回家第一件事,鑽進廚房做飯;周末節假日時間,研究菜譜;一有零花錢,買食材,做試驗!

起初,媽媽還以為孩子只是一時興起,沒想到孩子學會做菜後,竟然一發不可收拾。

從三年級到六年級,整整3年過去了。孩子的興趣非但沒有消退,反而愈發迷戀,廚藝也因此大增,可謂是「吃過都說好」!

家有一枚會做飯的「小暖男」,當媽的本應該感到開心,但孩子媽媽卻表示心都操碎了:

他對讀書一點都沒有興趣,每天回來不做作業,就搗鼓燒菜!

學習上一竅不通,成績連年墊底。

補習班上了不少,但數學考試居然還得1分,把老師都氣得不知該如何是好。

就在媽媽為此頭疼時,網友們的反映可是完全另外一番景象:

看到評論區齊刷刷的點贊,說實話,我和大家的反應是一致的:既驚奇又羨慕呀

因為,找到一項自己熱衷的事業,實在是太幸運了。

巴菲特曾說,父母唯一應該為孩子做的事情,就是找到孩子的熱情所在,鼓勵他全力以赴地去追求,並發揮得淋漓盡致。

父母應該明白,與其把時間花費在各種補習班上,還不如因勢利導,讓孩子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

尊重孩子的興趣,並予以鼓勵

想起美國一位名叫弗林的小男孩,也因為痴迷做飯,收穫一眾好評。

年僅10歲的弗林,因為「嫌棄」媽媽燒飯難吃,表示自己要親自做飯。

父母雖然詫異,但還是給予了孩子展現自我的機會。

結局是美好的,弗林的烹飪水平得到了父母的認可。

很快,媽媽給他買了一堆烹飪書籍;爸爸專門為他打造「專屬廚房」。等到弗林的廚藝天賦漸漸展露,父母乾脆給他報了一個廚藝班。

在父母的鼓勵下,弗林興趣大增,苦練刀工和調味。他感慨道:「我打心底愛上烹飪這件事了。」

面對真誠的弗林,媽媽問道:「你真的下定決心做這個?你才12歲,能承受每天在廚房工作的辛苦嗎?」

弗林堅定地表示:「是的,這是我真正想做的事。」

經過專業培訓的弗林,廚藝大獲好評。不久,他就成立了一家「晚餐俱樂部」,食客爆滿。

現在,年僅17歲的弗林已經取得諸多成就:

被邀請在美國白宮做飯;登上《紐約時報》餐飲版封面;被美國《Vogue》雜誌專刊賦予「料理界的小賈斯汀」的稱譽。

弗林能夠成為最受關注的主廚,除了自己表現出來的興趣和天賦,自然與父母的鼓勵支持息息相關。

教育專家楊東平曾說:讓每一個孩子的天賦展現,是家長的終極使命

弗林的父母,用實際行動印證了這句話。

孩子的長板,決定了未來的高度

在教育孩子時,很多父母都喜歡借用「木桶理論」。

雖說木桶能裝多少水,取決於它的短板。但是,木桶理論也有一定的教育誤區。

熱衷「補短」,忽視「揚長」,最後的結果很可能是孩子的長板被埋沒,短板也無增益。

事實上,很多名人和成功人士,都是因為很好地發揚了自己的長板。

錢鍾書,一代文學大家,數學只考15分;

愛因斯坦,高智商天才,法語成績很不理想;

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的眾多「神童」、「天才」,幾乎都是「偏才」。

說一個很現實的案例:

《非誠勿擾》主持人孟非,從小文科拔尖,曾獲多項省市級徵文大獎。

但他卻是「理科白痴」,成績全校墊底。

高考時,他的語文成績僅次於江蘇省文科狀元,數理化三科總成績卻不足100分。

因為偏科,他沒能考上大學,只能去當工人,有次工作的時候還差點被夾斷手指。

可貴的是,他決定發揮自己的長板,用自己擅長和熱愛的人文知識,在電視台一步步摸爬滾打,終成紅遍大江南北的著名主持人。

孟非用親身經歷告訴我們:聚焦自己的長板,或許就能打造一片天地。

長板得以發揚,其他都將順勢而為;一旦失去核心長板,也將一損俱損。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碩士謝剛說:教育要「以長取勝」,而非「以短取敗」!

父母只有找到適合孩子個性和長處的發展道路,才能最大程度發揮孩子的潛能。

強逼孩子的興趣,可能會毀了孩子

前不久看到一份數據: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對北上廣等12座城市的調研報告》顯示:66%的孩子在上各類興趣班。

而在「上興趣班全程被父母逼迫」的樣本調查中,也表明孩子的不滿程度在逐年上升。

這個數據,讓我想到了自己的表弟。

正在上初中的表弟,從小熱愛街舞。去年元旦晚會上,他還憑藉一段街舞秀,贏得了「最受歡迎節目獎」。

前不久「五一」勞動節,我計劃帶表弟去看街舞比賽,卻遭到舅媽的嚴詞拒絕。

「你弟弟哪有時間啊?鋼琴、小提琴、繪畫,3天假期,要上3個學習班呢!」

我一聽,人都懵了,真為他捏一把汗。

舅媽又說:「現在不學,將來沒有一技之長,鐵定後悔。」

其實,表弟一直就有自己的興趣愛好。他喜歡街舞,既強身健體,也能感受潮流自信的街舞文化。

但舅媽說什麼也不同意表弟學街舞。

「有什麼好的,花里胡哨的,孩子以後肯定得走歪路。」

昨天,表弟給我發微信說:「看到新上線的《這!就是街舞》,感覺自己全部的熱情都被點燃了,但是,一想到媽媽的阻攔,我就要陷入抑鬱了。」

毫不誇張地說,不感興趣的「興趣課」,正在摧毀孩子的興趣!

前陣子大火的流浪大師沈巍,也從小被父親強迫學習不喜歡的學科。

他對讀書畫畫感興趣,父親嚴厲阻止;他想報考中文專業,父親再次駁回;哪怕最後大學畢業,父親還是安排了他毫無興趣的審計工作。

沈巍無奈表示:「這輩子,沒有做自己想做的事,很遺憾。如果可以重來,我會選擇一份符合自己意願的工作。」

多少父母,正在「以關愛之名,行傷害之實」。

強迫孩子學習自己不喜歡的事物,很容易讓孩子自我放棄,甚至引發心理疾病。

最好的教育,是讓孩子做自己

前不久,即將回歸教育領域的馬雲,在《重回課堂》中表示:真正的教育,是要想辦法讓每一個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但是,很多家長都存在普遍的教育誤區:

無論父母說什麼、做什麼,最終都是為了孩子好。

而孩子,則必須無條件服從父母的意願。如果提出反對意見,就會扣上「不孝和忤逆」的帽子。

去年暑假,徐州男孩楊元愷因為拿到5所世界名校offer,而備受網友關注。

在分享「育兒經」時,楊爸爸告訴記者:「作為父母,一定要充分地了解孩子,真正地信任孩子,千萬不要把某樣東西強加給孩子。」

孩子如果喜歡某一項事物,父母應該鼓勵進一步了解研究,給予孩子「做自己」的選擇權。

教育專家尹建莉在《最美的教育最簡單》里說:真正高層次的教育,是讓孩子做自己,成為自由的人,做一個他自己原本期待和喜歡的樣子。

回歸故事的主人公,既然確認了自己對廚藝的熱愛,著實是一件幸運之事。

我們發自內心地對小男孩說一聲:未來的米其林大廚,看好你哦!

富書主創團出新書

《好好生活》豆瓣8.0分

長按下圖識別二維碼

獲取2019您的禮物

??????

作者簡介:一座城池,富書專欄作者,爸媽精讀主創,爸媽精讀系頭條號簽約作者,家庭教育研究者、踐行者。本文首發爸媽精讀(ID:bmnfrc),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推薦閱讀:

回憶錄|雙胞胎哥倆親歷皰疹性咽頰炎
為什麼親子作業總被吐槽?這個原因,才是根源
孩子做事拖延,你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奶粉過敏的寶寶,如何選擇配方奶粉?
家有濕疹寶寶怎麼辦?避開這些誤區,別做坑娃爹媽!

TAG:育兒經驗 | 做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