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rry Lorenzo & Fear of God: 苦澀的現在與迷茫的未來

對於 Jerry Lorenzo 和他的 Fear of God 來說,2018年無疑是艱難的一年。

經歷了 Season 5 的慘淡收場之後,Jerry Lorenzo 選擇了蟄伏和重啟:刪除了自己個人和品牌 instagram 上全部的內容,帶著破釜成舟的勇氣,推出了 Fear of God 的第六個系列;

而在年終時,經歷了接近兩年準備的 Fear of God X Nike 聯名系列終於登陸了市場。Jerry Lorenzo 和他的 Fear of God 在一時間風頭無兩,彷佛回到了三年前,屬於他和他的 Fear of God 之後的那個黃金時代。

然而,無兩的風光過後的,是繼續的迷茫。

在之前的一個回答里,我寫過:

而對於 Fear of God 和 Jerry 來說,和耐克的聯名是對他們而言很重要的時刻。 如果能抓住機會完成品牌的轉型,重新尋找思路,那還能起死回生。 如果還是繼續在這一條死路上一路向前的話,那可能就會泯然眾人了。

在一個季度之後的今天,在兩雙 Air Fear of God 1 和 Season 6 都已經登陸市場之後的今天,我們必須帶著遺憾承認,

和耐克的聯名合作,雖然充滿著誠意,也確實使 Jerry Lorenzo 和他的品牌看到了來自未來的曙光,卻還不遠遠不足以扭轉乾坤,開啟 Fear of God 的涅槃重生。這個在2012年和 Off-White 一同誕生的品牌,在不到七年之後,或許就需要開始面對一些關乎品牌未來生死存亡的選擇和決策了。

Fear of God 到底怎麼了?它的未來究竟在哪裡?相信關心這個問題的,也絕不僅僅是 Jerry Lorenzo 自己罷了。Fear of God 的死忠們,甚至是每一個受到過 Jerry Lorenzo 和 Fear of God 影響和啟發的人都會關心並思考這個問題?

在今年的二月,Jerry Lorenzo 做客 Hypebeast 旗下的訪談節目 Business of HYPE,和主持人 Jeff Staple 一起暢談了他的生活的他的品牌。雖然訪談重點著墨於 Fear of God 和 Nike 的聯名合作,但從 Jerry Lorenzo 的言語之中,我們似乎依然能瞥見一些端倪,關於如今 Fear of God 困境的端倪.....


「奢侈品」的定位&來自支線的衝擊

Jerry Lorenzo 並不是一個精通商業的人,這是他自己也承認的毛病。Jerry Lorenzo 和他的品牌並沒有明確的商業計劃或是對於品牌未來發展的預計。Jerry Lorenzo 所關心,所傾盡全力的,一直都是製作出他認為正確的,能夠填補市場空缺的產品。

當然,我們也必須要承認,這樣的毛病在 Jerry Lorenzo 這樣的獨立設計師當中,確實不算少見。在他們眼中,產品的設計是比商業策略更為重要,也更為拿手的東西。

然而,對於 Fear of God 這樣一個誕生了七年,已經頗具規模的品牌來說,優秀的產品已經不再是取得成功的唯一條件了。合理的商業運營和對未來市場的判斷,已經是品牌的成功所不可或缺的必要因素了。

而這,恰恰是 Jerry Lorenzo 和他的團隊所不擅長,乃至缺乏的了。

I feel like Fear of God is luxury.

我覺得 Fear of God 屬於奢侈品。

不止一次的,Jerry Lorenzo 強調他的品牌是一個奢侈品牌,而非街頭品牌。

Jerry 如此強調 Fear of God 的品牌定位,也自然有他的理由:Fear of God 的用料和做工,相比於絕大多數奢侈品牌也不遑多讓。Jerry Lorenzo 和他的團隊,在 Fear of God 產品的設計,生產,細節上傾注的心血也都是實打實的。我在今年購入的一件 Fear of God 第五季的牛仔夾克,紮實到奢侈的用料和做工,以及完美的水洗質感,都使我絲毫不懷疑 Jerry Lorenzo 和他的團隊的誠意與態度。

然而,Fear of God 真的是一個奢侈品牌嗎?

儘管 Jerry Lorenzo 對他設計的幾乎每一件單品都傾盡心力,在售價和做工上都極力往奢侈品的行列靠攏。但到目前為止,Fear of God 的本質,依然只是一個名義上的奢侈品牌,實際上的高端街頭品牌。

Fear of God 並沒有自己的走秀,所登陸的買手店也都是諸如 Kith,RSVP Gallery,A Ma Maniére 和 Slam Jam Socialism 一類的買手店。這些買手店中的品牌以街頭品牌和設計師品牌為主,真正的奢侈品牌反而是鳳毛麟角。同樣的,這些買手店的受眾也幾乎都不是奢侈品的消費者。

或許這樣的理由還不足以來佐證 Fear of God 不是奢侈品牌的觀點,但當我們真正回顧 Fear of God 和 Jerry Lorenzo 本人的歷史,我們不難發現 Kanye West 在其中的推波助瀾。事實上,也正是因為 Kanye West,Jerry Lorenzo 才能從幕後走到台前,Fear of God 才能取得昔日的成功。Kanye West 的帶貨,使得 Fear of God 真正開始被世人所熟知;Fear of God 的消費者們,很多也都是 Kanye West 的追隨者。而在他們眼中,Fear of God 是奢侈品牌還是一個街頭品牌呢?想必絕大多數人都會選擇第二個結果。

不恰當的品牌定位,使得 Jerry Lorenzo 和他的團隊在為每一件單品都傾注心血的同時,卻用過於高昂的價格嚇退了對品牌真正感興趣的消費者們,這的確是令人遺憾的。

當然,Fear of God 也並非沒有親民的選擇。

Jerry Lorenzo 在2015年宣布了品牌和 Pacsun 合作的支線品牌 FOG。100美元左右的衛衣,40美元左右的短袖,相當於 Fear of God 八分之一的價格,再配上和 Fear of God 幾乎完全一樣的剪裁和外露標籤設計,FOG 這一條支線從誕生之初就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歡迎和熱捧。

我自己也一直是 FOG 的忠實消費者。從2016年的第二季開始購買 FOG 之後,我已經前前後後購買了14件 FOG 系列的單品。

推出支線品牌一直是各大時尚品牌和街頭品牌慣用的一種套路,通過推出價格更為低廉的支線品牌,將品牌的設計進行延展,來擴大消費群體。除去 FOG 之外,COMME des GAR?ONS 的支線 CDG,A-COLD-WALL* 的支線 POLYTHENE* OPTICS,以及 A Bathing Ape 的支線 AAPE,都是很典型的例子。

FOG 支線的初衷是極好的:Fear of God 主線的價格的確過於高昂,在事實上阻礙了一部分消費者的購買;而 Pacsun 是平價時尚的代表,也正是許多美國年輕人平時常去消費的店鋪。通過這樣的合作,FOG 將自己的消費群體鎖定在了年輕人,尤其是學生身上。Jerry Lorenzo 試圖將品牌的設計帶給更多的年輕人,為 Fear of God 培養未來的消費者。

然而,在過去的一兩年中,情況發生了一些變化。

Jerry Lorenzo 似乎遭遇到了創意的瓶頸。在材質,顏色,細節設計的變化之外,Fear of God 的主線無法用更多的設計來滿足不斷進化的消費者了,這一點在第五季中體現的尤為明顯。而更為尷尬的是,FOG 支線卻反而因為其相似的設計風格和剪裁,以及紮實的做工,成為了 Fear of God 的替代者之一,這顯然是 Jerry Lorenzo 始料未及的。

繼承著主線品牌的設計風格,為了培養未來消費者而誕生的支線品牌,卻在如今成為了阻礙主線品牌的絆腳石。FOG 和 Fear of God 的矛盾,或許也是 Jerry Lorenzo 和他的團隊缺乏品牌商業規劃經驗的一個縮影。

Jerry Lorenzo 在2018年將 FOG 支線更名為 Essentials,試圖削弱兩個品牌之間太過緊密的聯繫。然而,Jerry Lorenzo 改掉的遠不止是品牌的名字而已,設計的風格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原本主打簡單和大地系配色的 FOG,到了 Essentials 的時代卻變成了鮮艷的紅色和黃色;原本和 Fear of God 一脈相承的無 Logo 無印花設計,更是被碩大的 Essentials Logo 印花所取代。再加上大幅縮水的質量做工,即使如今 Essentials 已經登陸在許許多多的買手店中,卻再也無法複製 FOG 曾經的輝煌了。

Fear of God 如今面臨的困境,和品牌不恰當的定位以及來自支線的衝擊是逃不了干係的。Jerry Lorenzo 用自己的靈感和創造力為 Fear of God 帶來過舉世矚目的成功,然而卻也因為自身的經驗的缺乏,將品牌帶進了如今的困境當中,這確實是令人遺憾的。

然而,品牌不恰當的定位和來自支線的衝擊並不是導致 Fear of God 當下艱難的唯二原因,Jerry Lorenzo 和他的團隊,還面臨著更多其他的挑戰。


貨量和價格:二元悖論

從誕生之初開始,Fear of God 最為顯著,也最被人詬病的標籤自然是高得有些離譜的價格。超過2000美元的牛仔夾克,700美元的衛衣和1300美元的軍靴,Jerry Lorenzo 用這樣的方式劃清了 Fear of God 和其他街頭品牌之間的界線,並用 「American Luxury」 來標榜自己的品牌。

然而,就像之前所說的一樣,Fear of God 高得離譜的價格阻礙著對品牌感興趣的消費者入手來自 Fear of God 的單品。即使 Jerry Lorenzo 一而再再而三地向全世界宣告著他和他的團隊為 Fear of God 的每一件單品嘔心瀝血般的付出,但消費者買不到手上,所有精湛的做工和設計像是空中樓閣。

事實上,Fear of God 高昂的價格,不僅僅為消費者們製造了極大的障礙,同時還為銷售 Fear of God 產品的買手店們製造了資金上的困難。

對於街頭品牌來說,似乎存在著一個二元悖論,即貨量和價格之間的矛盾關係:

單品價格高昂的品牌,都不可能擁有大的貨量;

而擁有大貨量的品牌,單品價格都不可能高昂。

單品價格高昂的品牌,例如 Readymade 和 Greg Lauren,從品牌誕生的伊始就奉行著「物以稀為貴「的原則。Readymade 的價格略高於 Fear of God,Greg Lauren 的價格則更為誇張(當然這也和 Greg Lauren 的製造方式有關係),但由於兩個品牌為每件單品提供的貨量都少得可憐,所以高昂的價格才可以得到維持,也不至於出現滯銷的情況。

而擁有極大貨量的品牌,單品的價格卻都相對低廉,最好的例子自然是 Supreme。儘管 Supreme 在轉手市場上總是不缺乏熱度,但 Supreme 的發售價格,放眼全部的街頭品牌,都算得上相對低廉。35-50美元的短袖,150美元左右的衛衣,Supreme 正是用這樣的價格才能在近年來實現一季兩千萬單的銷售量的。Palace 同理。

然而,Jerry Lorenzo 卻打破了這樣原則。

以 Fear of God 的價格,Jerry Lorenzo 顯然應該維持相對稀有的貨量來支撐起高昂的價格。然而,Jerry Lorenzo 反其道而行之,將品牌單品的貨量拉到了根本無法維持的級別,並在越來越多的買手店中發售。我並不知道為什麼 Jerry Lorenzo 要做出這樣的選擇,但毫無疑問,這樣的選擇嚴重傷害了他的品牌。

正是由於極高的價格,和與之不相匹配的貨量,Fear of God 的單品在幾乎每一家登陸的買手店中都出現了滯銷的情況,尤其是產品本身就缺乏誠意和創意的第五季。在很多買手店中,Fear of God 都在以五折,甚至三折的價格出售著,這顯然是貨量和價格之間的矛盾所帶來的問題。

對於買手店來說,Fear of God 的單品本身就已經足夠昂貴了,再配上完全不相匹配的貨量,購入 Fear of God 所需要佔用的資金就更為恐怖了。這樣的 Fear of God 顯然已經不再是他們眼中的寵兒和搖錢樹了。

在現在,在不打折的前提下,願意以原價購買 Fear of God 的消費者似乎已經屈指可數了。而 Jerry Lorenzo 依然堅持將品牌的定價維持在一個令人望而生畏的層面了,這對於銷售 Fear of God 的買手店們來說,顯然是一場災難了。

從某種程度上說,Jerry Lorenzo 和 Fear of God 一直受到來自 Off-White 的影響。Virgil Abloh 和他的 Off-White 的確成功實現了高價格(仍然比 Fear of God 要低)和大貨量的「兩手抓」,而或許正是這樣的成功給予了 Jerry Lorenzo 充足的信心。

然而,Off-White 並不是一個街頭品牌,至少不是一個像 Fear of God 一樣的街頭品牌。在 Virgil 的引領下,如今的 Off-White 早已跳脫出了所謂「街頭潮流」的桎梏,成為了一個真正的設計師品牌,甚至是入門級的奢侈品牌。這些顯然都是如今的 Fear of God 所不具備的條件。

我對 Fear of God 在未來自降身段並不抱什麼幻想。但也許,當 Fear of God 真正能夠和 Off-White 一樣,同時維持價格和貨量的時候,它才能真正進化為 Jerry 口中的 「American Luxury」。


設計上的局限

Lorenzo founded his signature label in 2012, although he had no fashion training and was unknown in the world of streetwear.

Lorenzo 2012年成立了自己的品牌,儘管他沒有接受過任何時裝方面的訓練,在街頭服飾的領域也默默無名。

對於將 Fear of God 目前所遇到的問題,全部歸咎於 Jerry Lorenzo 未曾經歷過專業設計訓練的這個觀點,我確實不敢苟同。但我們也不得不承認的是,Fear of God 如今的窘迫,和品牌的設計也有著不可否認的關係。

根據 Jerry Lorenzo 自己的說法,到今天為止,他也僅有過五年的設計經驗。即使是在如今高度年輕化,新生勢力層出不窮的時尚圈,Jerry Lorenzo 的履歷確實也有些寒酸了。

但 Jerry Lorenzo 對於產品的設計卻有著成熟且不同的看法。從 Diesel 的店員出身,Jerry Lorenzo 的的確確比很多設計師都清楚消費者真正想要的東西是什麼。這份工作所賦予他的不止是時尚的品味,更是針對市場的眼光。在他自己眼中,他的產品並不需要流行,真正的目的是為了填補市場上的空缺。

正是因為這種獨到的眼光,再加上似乎與生俱來的自信,Jerry Lorenzo 在 Fear of God 創立之初就取得了難以想像的成功。在那個哥特式黑暗引領著時尚界的年月里,Fear of God 帶來了一股新風。Jerry Lorenzo 和他的品牌,用他們獨特的方式,向全世界展示了高街的嶄新形式。

可現在的 Fear of God,還是那個讓人感覺耳目一新的 Fear of God 了嗎?

之前在另一個回答里,我就寫到過,「Fear of God 一共出了六季,而說到底不過是「回字的六種寫法」。如今的 Fear of God,已經無法再帶來曾經的震撼和新意了。Jerry Lorenzo 的設計遭遇了不小的瓶頸。

這些年來,Jerry Lorenzo 一次又一次地證明了自己的不穩定。他能夠給你帶來嘖嘖稱奇且大呼過癮的作品(最近的自然就是 Air Fear of God 1),卻總是在「發力過猛」之後,拿出一些略顯敷衍了事的作品(Air Skylon II)。

更何況,如今的 Fear of God,還是市場上不可替代的品牌嗎?

顯然不是了。

從 Fear of God 引領的高街風格逐漸走紅開始,同類型的品牌就如雨後春筍一般出現在了市場上。Represent,Daniel Patrick,Faith Connexion,John Elliott,甚至是自己的支線 FOG。這些品牌都能成為 Fear of God 的替代者。

當 Jerry Lorenzo 和他們的團隊無法再尋找到新的熱點的時候,設計的缺失和局限性就會展現地淋漓精緻了。他們需要時間,需要沉澱,才能找到新的方向。然而,日新月異的時尚界給不了他們那麼多時間。

Jerry Lorenzo 不知道他自己的問題嗎?他顯然知道。

在 Complex 的 Sneakershopping 節目上,Jerry 就曾對此坦言:

I am not as talented as Virgil, where I can take something and play on it. You know Ive got one specific idea thats where my convictions lie.

Jerry Lorenzo 很清楚自己擅長的領域在哪裡。他善於尋找並設計出早已消失於市場之上的版型,而不善於玩色彩重組或是材質變換的遊戲。和同門師兄 Virgil Abloh 不一樣的事,Jerry Lorenzo 更願意沉下心來,為一個特定的目標而傾注所有,透支自己去突破極限;但反過來,Virgil Abloh 所擁有的創造力和想像力,以及商業頭腦,也是 Jerry 不曾擁有的。

從某種意義上說,Jerry Lorenzo 才是 Kanye 最好的學生。Jerry 打造 Air Fear of God 1 時所用的方法,不正是 Kanye 打造 YEEZY 時所用的方法嗎?他崇拜著 Kanye West,仰望著 Kanye West,然後做出了自己的 YEEZY。

但在過去的兩年中,Jerry Lorenzo 太過於執迷於 Air Fear of God 1 的設計,為其傾盡所有。而可惜也可憐的是,他似乎忘記了他自己的品牌,甚至忘記了聯名合作當中的其他部分。

他是一個出色的匠人,卻不是一個出色的商人。

而能中和這兩點,並持續為世界輸出優秀作品的人,則是他的老師,Kanye West。

Jerry Lorenzo,和 Fear of God,還有太長的路要走。


第一次見到 Jerry Lorenzo 的時候是2017年的 ComplexCon,

他站在自家展台的門口,扎著他標誌性的辮子,戴著閃爍的金項鏈。在涌動的人流面前,他本就不算出眾的身高被人群遮擋得嚴嚴實實。

但我一眼就看到了他。

我激動地沖了過去,想他打招呼。苦於找不來話題的我,想起來 Jerry Lorenzo 虔誠的信仰,便向他亮出了我基督徒的身份,

他握著我的手和我說:

「We all gonna keep following Jesus. 」

過去兩年的 Jerry Lorenzo 衰老了很多。

或許是因為與耐克的合作,更或許是 Fear of God 的窘境所帶來的巨大壓力,他標誌性的鬍子上都開始有些泛白。

曾經有人問過我,你最喜歡的設計師是誰,

我說我給不出答案,

但從接觸到 Jerry Lorenzo 和他的 Fear of God 的第一天開始,他們的風格和時尚就深深影響著我,直到今天。

絕大多數時候,一個品牌在代購朋友圈裡出現的頻率,能夠相當準確地反映這個品牌在當下的熱度。

無論是 Balenciaga,還是 Gucci,再到當下的 Louis Vuitton 和 Off-White,Marine Serre 等等,都曾經經歷,或是正在經歷著這種必然的規律。

Fear of God 曾經也一直是代購們眼中的寵兒和搖錢樹,然而在過去的幾年中卻幾乎銷聲匿跡,這也成為了 Fear of God 困境和低谷的例證,

而最新一季的 Fear of God,卻重新在代購的朋友圈中閃亮登場,似乎還賣得十分火爆。這其中當然有與耐克合作的這一因素,但 Sixth Collection 本身在設計上的新意和進步顯然才是更為重要也珍貴的因素。

從火爆墜入低谷,再涅槃重生登上高峰,這種在日本熱血漫畫中常見的套路,在時尚的領域裡卻也屢見不鮮。

這條路,Kanye West 走過,Virgil Abloh 和 Off-White 也走過。他們走得不比 Jerry Lorenzo 輕鬆,卻也由此化繭成蝶,登上了史無前例的高峰,

Kanye 在不到三年前還在向扎克伯格「乞討」十億美元,卻慘遭拒絕。而如今,YEEZY 品牌的市值在一年前已經突破了15億美元;

Virgil Abloh 在幾年前還身背著「只會印花和炒作」的罵名,卻憑藉和耐克的曠世聯名,成為了 Louis Vuitton 的第一位非裔男裝創意總監。

而如今,這條路上的孤獨旅行者,變成了 Jerry Lorenzo 和他的 Fear of God。

在與 Jeff Staple 訪談的最後,Jeff Staple 提了一個問題:

In the last five years, are there any mistakes that you made that if you could go back and do it over you will do it differently?

在過去的這 5 年裡,你有想要彌補的錯誤嗎,比如時間如果倒流會做出不一樣的選擇的那種?

Jerry Lorenzo 給了一個很明確的答案:

沒有,我認為與其想要改變過去,不如從錯誤中多汲取經驗,或者學習新的知識。

經歷挫折,但在挫折中成長,壯大。開闢嶄新的道路,再奔向夢想中的成功。

也許,這才是屬於 Jerry 和 Fear of God 的命運和未來。

攝於 Complex Con 2017


推薦閱讀:

【服裝設計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應用
設計師朱平波:英國遊學之旅,讓我得到的不只是專業知識的增長
這位只設計「半成品」的女設計師,為什麼能如此受歡迎?
室內設計師如何提高設計水平和思路?九大秘訣,你一定要記住
設計師!你為什麼要用模塊化設計?

TAG:潮流品牌 | 潮流時尚 | 設計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