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現在主動和父母打電話沒什麼話說了,是自己變自私了嗎?

我不應該來的,因為我可以和我媽隨隨便便打電話30分鐘,吹多了的話大概2小時以上 哈哈哈哈哈


打電話回家,你遇到過這種情況嗎?


父母問:「吃了嗎?」

你答:「吃了。」


父母繼續問:「在幹什麼?」


然後你機械地回應父母自己正在做的事情。


顯然,這是你和父母間不愉快的交流。

在交流中,你完全失去了溝通的慾望,覺得自己像被唐僧念咒的孫悟空一樣,一直在忍忍忍。實在忍不了,要麼找個借口中斷電話,要麼假裝手機快沒電了。


等到下一次父母來電,你感到的不是喜悅,而是壓力。


問題來了,如何消除跟父母沒話說的尷尬?


當你跟父母的關係處於這種狀態時,可能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陷入到糟糕的關係配對模式中了。


根據客體關係心理學理論,父母和孩子有三種糟糕的關係模式類型。

第一種類型:苛刻的父母和委屈的孩子


在這類關係中,父母從小就對孩子的要求非常苛刻,連找怎樣的男女朋友都要干涉,而且提出的要求和期望都特別高。


對此,孩子會感到特別委屈,但是又沒有辦法解決。慢慢地,委屈轉化為憤怒。但是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對父母表達憤怒會讓孩子感到特別愧疚,因此,孩子多半選擇了關閉自己的情感,迴避和父母交流的方式。


第二種類型:控制的父母和順從的孩子


我的一位來訪者就處在被父母控制的關係中,這種關係讓她無法拒絕又特別難受。

她的父母經常在電話里發號施令:「親戚家的孩子到了你那座城市,多多關照下他。」「幫我帶一些東西,買好後寄回家。」


父母發號施令,孩子無條件順從。同時,在順從的關係里,孩子感到特別無奈,所以,無論父母說什麼,孩子都以一種順從的姿態回應,「嗯,好的」、「是,我知道了。」


第三種類型:無情的父母和冷漠的孩子


這種類型的父母會和孩子交流客觀事實,但很少交流情感。

聊天就像是陌生人,而不是親人。


彼此會談談工作、生活,但是沒有情感交流。所以,很容易因為某一件事情發生爭吵。


在這種情形下,父母幾乎很少意識到對話的那頭是自己的孩子,孩子也沒有意識到對話的那頭是養育自己的父母。


因此,在這種配對模式中,孩子常常體會到冷漠,沒有支持感,也做不到對父母掏心窩。


以上三種糟糕的關係模式類型,很容易導致孩子長大後跟父母沒話說。


當我們陷入到這種關係配對中時,我們任何的交流都會變成對抗,沉默,或是讓彼此感到尷尬的狀態。


人際關係中有一個原則:誰痛苦誰改變。


當我們和父母無話可說時,其實暗含著想要父母改變來滿足自己的願望:我還是孩子,我希望父母能夠自動變成我想要的樣子,如果你們沒有做到,我就拒絕跟你們聊天。


所以,想要減少和父母沒話說的尷尬,我們可以做出這些改變。


首先我們要意識到,這是一個成年人和成年人之間的交流。我們要時常提醒自己是否會陷入上述所說的關係配對模式中。


當我們把談話當做是義務,內心其實是抗拒的,而且這是消極的應對方式,孩子需要選擇成年的姿態對待父母。


其次,我們要有技巧地和父母溝通,主動找話題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購買該私家課查看完整 28 節內容

私家課

高情商溝通術:成為最受歡迎的人

胡慎之, 資深心理諮詢師

28 節課 | 3 小時

¥99.0 會員免費


可能生活沒有太多交叉和共同關注的話題,別忘了關心他們就好


也不是吧,畢竟是成年人了,已經有了自己的人際圈子,有些話題也的確不適合很父母談論,不過,我好像沒有這種情況哎,畢竟連我追女孩子都能在一旁給我瞎出主意的人,除了特別私密的個人私事,也沒多少不能在一塊兒談論的


推薦閱讀:

有一個不負責任的爸爸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有一個自私的姐姐是怎樣的體驗?!
應該怎麼改變自己自私的爸爸,調節父母關係?
什麼是自私的愛?
自私是人性本應該有的色彩----人性自私篇

TAG:自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