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既然佛教禪宗講究「不立文字」,那為何還有不少禪宗經典流傳於世?


是指月的手,不是月亮。


我覺得禪宗發源地自己出版社的這句口號很牛逼,也頗具禪意。


因為要用文字來方便弘法啊


維摩詰經:.........舍利弗默然不答。天曰:如何耆舊,大智而默?答曰:解脫者,無所言說,故吾於是不知所云。天曰:言說文字,皆解脫相,所以者何?解脫者,不內,不外,不在兩間,文字亦不內,不外,不在兩間。是故舍利弗,無離文字說解脫也。所以者何?一切諸法是解脫相。.......

文字僅是傳達含義的一種載體而已,文字本身並無含義。其他載體還有:聲音、圖片、味道、觸感等等........

所以用的詞是不立文字,而不是不要文字、不用文字。


要了悟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白兩個概念:方便法和究竟法。

關於佛教的發展,有這麼一段很有意思歷史:

阿育王把佛教作為印度的國教,開始向世界範圍推廣。

在鴻法的途中,與外來的文化產生交流。在中亞地區遇到了羅馬文化、希臘文化和中國文化,便在這裡形成了宗教文化的十字路口。

當時的中亞基本都是游牧民族,他們居無定所,需要信仰上的、精神上的寄託。但又由於其游牧民族的特性,人們沒有那麼多的機會去聞思佛法,所以便產生了速食文化。

因此,當時為了與其他的宗教文化進行競爭,一些大德們便開始推廣一些方便法(例如開始雕塑佛像)。讓大家透過這個方便法來了悟佛教的本源,即究竟法

回到問題本身來:佛教禪宗經典,都可以劃歸為方便法的範疇。其目的只是讓人們通過這指月的手指,習得究竟法,最終使眾生走向究竟解脫的道路。


這不正是所謂的「口雖說空,行在有中」


不立文字,是告訴大家,不要執著於文字相,不要僅僅停留在文字表面,而是要深入體會其中的含義,文字不過是指月之手。

聽話要聽音,看人要看心!


我真是大錯特錯啊!大錯特錯!

豎起屏風看世界!

如果有人問我這是什麼哲學,

本座即一仗子打過去。

———張璟

禪宗不立足於教義、教條,或者空談,而在於「直至心性」,「不立文字」。

我們通常將語言作為一種溝通介質,但語言並非「終極實相」,能夠用語言得到的東西更不是終極實相。這和「凡有所相,皆為虛妄」是一個道理。肉眼所觀察到的現象,耳朵聆聽到的言語都只是事物表象,並不能反映其內在的運行規律禪宗不立足於教義、教條,或者空談,而在於「直至心性」,「不立文字」。通過演說,一個人可以進入實相之中,但文字本身並非實相。真正的實相是通過獨到的見解所獲得的自我覺悟和內在體驗。它不屬於文字、語言、二元對立、或者智力領域…這個世界除了「心性」之外什麼都不是,而心性的本質是不生不滅的,它超越了時間和空間,超越了言語、描述以及概念所能表現的一切形式,在最終的分析之中,它們是毫無區別的。

一切用語言文字闡述的解釋都是暫時的,最終都是毫無意義的。實相沒有任何屬性,而文字則限制在言語的表現中,一個詞語只能用來解釋另一個詞語。文字可以幫助我們指引方向,終究需要我們拋棄掉「概念」的束縛才能得到實相,真正的實相併非能夠以語言文字去承載,深層次的生命哲理以及別人口述的道理,無論多麼有啟發意義,都是他/她所活出來的智慧,自己只有真正切實體驗並領會頓悟過,才是屬於自己的寶貴經驗。這或許正是禪宗強調「直指人心,不立文字」的原因。

嘿,深夜看書興奮了。晚安。

來自微信公眾訂閱號:ConnieStorm


推薦閱讀:

信心銘(禪宗三祖僧璨著)轉
藏識|禪宗的思想與風範(一)——禪宗與禪定
禪師說,「中國傳統藝術中,真理也是存在的」
藏識|禪宗的思想與風範(五)——禪師與禪門規式
熊逸佛學50講:禪宗·從初祖到六祖

TAG:佛教 | 禪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