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思想與莊子思想的差別在何?

老子的思想與莊子思想的差別在什麼層面上表現?


如果問題是「老子與莊子的思想相同在哪裡」更好。從《莊子》一書中得知,中國遠古就存在修道運動,最遠可以推到混沌氏和黃帝。修道士又被稱為岩穴之士,古埃及、希伯來和西方也存在修道運動,文明有相通性。老子和莊子都是遠古修道運動的大宗師。他們認為宇宙萬物都是表象,背後都是神秘的道在起作用,道才是本質和真相。道又被理解為邏輯(比較希臘的邏各斯),還被稱為語言(比較《聖經》的道原文就是語言,英文word),也被稱為規律(必由之路)。凡夫依靠感覺器官,但感覺器官是尋找食物的工具,不是見道的工具。凡夫以眼睛所見的現象為真實,智者以真心所見的道為真實,所以凡夫總是被誤導。老子是邏輯學之父,老子《道德經》是以嚴格的邏輯學準則來寫的。「名可名,非常名」中的「名」是指人的具有邏輯的對道的認知系統,而不是簡單的稱名。後世的名家就是由此而來。名家之「名」和「非常名」之「名」是相同的。老子之前,文化精英對道的認知是模糊的,老子明確把道的至高無上的第一因的地位確定下來,是宇宙萬物的創造者。「道生之,德蓄之」是老子的核心思想。老子為什麼要寫《道德經》呢?具體來說是周公德治體系的衰落,老子感到德治體系已經不能獨立支撐穩定的社會秩序,只有高舉道的大旗來挽救主流社會的德的大旗。只有修道才能使人心脫胎換骨,使野蠻人成為文明人。在老子看來,不修道的人最後都會走向野蠻人,或者說不修道的人都是野蠻人,只有修道者才是文明人。老子稱為聖人、大丈夫,莊子稱為全德之人、真人、至人。《老子》是上篇,《莊子》是下篇。《老子》是教學大綱,《莊子》是上課筆記,後者更詳實更生動。老子授課一定充滿樂趣,課堂有時嚴肅深邃,有時幽默愉悅。莊子闡述了「齊萬物等生死」的思想,說「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齊一」,這是心靈對感覺器官的超越。凡夫是感覺器官的代言人,莊子是心靈的代言人。凡夫的思維方式完全由感覺器官控制的,只有莊子的思維方式才是心靈的思維方式。凡夫被稱為凡夫,正是不懂感覺器官與心靈的區別。老子和莊子都深感語言的貧乏,無法表達對道的證悟,二位大宗師都追求不言之教,無聲之聲,就是要超越語言,超越音聲,超越一切表象。老子說:「執大象,天下往」,又說「大象無形」。好比一場精彩的皮影戲,觀眾看得熱熱鬧鬧,其實不過是皮影師在擺弄道具。真正的主角不是關公和秦瓊,而是皮影師的心。萬物不過是一場皮影戲,背後道才是皮影師。所以老子和莊子都是修道運動的大宗師,相同大於不同。要說不同,就是莊子用很多精彩絕倫的故事演繹了老子的道,使人有更深的體驗。道不是呆板的,而是極其富有想像力的,道是心靈的再現。老子和莊子都感嘆世人不認識自己的心,所以人生不如意。虛雲老和尚說:「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與二位大宗師所說無二。馬祖道一說:「凡夫見色不見心,菩薩見色又見心。借色顯心,借心顯色」。莊子更講心的作用,心是自由的,所以生死困惑都是心迷造成的。莊子希望世人面對生老病死不要絕望,心是自由的,不是絕望的。如果你絕望了,是你把心用錯了。莊子說:「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所以善吾死也。」(大宗師)。哀樂之心是人生的大悲,莊子說:「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聖人的心不能被哀樂的情感所左右,這是修道的主要收穫之一。可惜《莊子》中夾雜了一些狂放的思想,不是莊子的本意,是後學的私意,如能辨別出來,則《莊子》是對老子《道德經》的極好註解。


莊子有很重的出世傾向、有點狂,這是主要區別。


老子《道德經》可能隱約在說社會心理,教統治階級管理國家的方法!又提到一些世界本源的猜想!想想當時世界格局,寫出這樣的書也不奇怪!當然說不定是集體創作的造神運動!

莊子《南華經》比較人文精神一些,貌似在說拋開傳統觀念對人的影響,回歸一個自由意志的人!甚至還要超越社會對思想的束縛,追求更高品質的精神生活!當然莊子沒有因為否定社會規則和傳統觀念就很偏激,不然他不會和惠子是好朋友!當時辯論是流行趨勢,惠子也是辯論高手,莊子寫出齊物論也不是空穴來風!莊子並沒有提世界本源,山木篇也隱約提到他主張不隨便肯定,也可能過於玄乎不太好描述吧!當然《南華經》也可能是集體造神運動!

還有兩本書寫作方式差別蠻大的,老子比較簡短,每篇都在說實施方案或者道的描述!莊子是一堆故事讓你猜,環環緊扣,有時候好幾個故事說一個觀點,字裡行間還不經意說了一些改變觀念的方法!

老子的道和莊子的道可能說的不是一回事!因為他們觀察的角度不一樣,一個向外,一個向內!


老子與莊子在思想本質上是一致的。在應用上則各有偏重。老子偏重於治世,莊子偏重於生命的逍遙。老莊都喜歡批評儒家。

從治國經邦角度,儒家的理論基石是天地之道,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把天地的尊卑次序,把周禮的觀念,嫁落到世間,形成等級差別。老子批評這是「失仁而後義」。老子的治世思想,是把大道的規則落實在經世之中,主張我無為而民自治,抱一而為天下式。

從生命的角度,莊子主張生命只是大道表現的形式,可以是莊周,也可以是蝴蝶。至於是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大道。但大道與生命之間,內涵與形式之間並不能截然分際,本身是一體的。所以莊子認為,單拿生命來說,並無意義,有意義的是生命與大道的統一,均齊萬物,通為一,是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於是莊子批評孔子不明白大道,一心去追求生命的價值,自陷牢籠而不自知。莊子說這是遁天倍情,叫作「遁天之刑」。


出世(莊子),入世(老子),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中國哲學史上,很長時間分不清這個,把老子解釋為莊子了,可能是因為王弼的《道德經》的解釋本的原因,一個形象的比喻,老子哲學是兩人搏鬥時,隱忍不發,暗藏殺機。(他還是要殺了你,而且要很完美地殺了你),而莊子就根本不參與這個殺人遊戲。老子的退,是為了進。莊子的退,是你乾脆找不到他。所以,一般老子的哲學,屬於政治哲學,而莊子的哲學,它的適合領域是文學批評,或人生哲學,按現代學術看。


推薦閱讀:

門當戶對 到底是不是 封建思想?
讓你思想快速升級的20本書
巴塔耶:論薩德(上)
一個人有可能同時擁有高尚和低俗的思想嗎?
男朋友整天和我幻想討論結婚後的生活,這讓我感覺他很幼稚,是我的思想不對嘛?

TAG:思想 | 中國哲學 | 莊子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