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得了抑鬱症,感覺好多了」

「自從得了抑鬱症,感覺好了多了」A坐下來的第一句話如是說。

這樣的開場白,我頭一次遇見,讓我充滿了好奇,「你是說,自從你得知你有抑鬱症之後,你感覺好多了,是嗎?」

A抬起頭看著我,有些不好意思,「哦,是的,我上個月去醫院看心理醫生,醫生診斷為抑鬱……」隨後,A描述了她得知自己被診斷為抑鬱症之後她的變化。

父母開始每天給自己打電話,詢問自己有沒有按時吃藥,是不是感覺好一些。而且每當父母再提起相親、談戀愛的事情,A只要說一句「我抑鬱了」,父母立馬緘口不提。這讓A感覺到一絲快感和放鬆——原來「抑鬱」的診斷,可以有這麼強大的力量。

隨後,她開始用「抑鬱」這把「武器」修理自己的人際關係。從醫院走出來的當天晚上,A就發了一條朋友圈,曬出了醫院的病歷,並附上了一句話:「知道自己病了,好像解脫了一樣,終於不再需要假裝堅強地忍住疲憊和難受。」這條朋友圈獲得了好幾百個贊和近百條評論,平日熟悉不熟悉的朋友都來表達安慰和鼓勵,這讓A體驗到久違的安全感。

看著每分鐘在快速增加的點贊和評論,A倒在床上大哭起來,好像是僻靜的叢林里一聲槍響,驚醒了成群的飛鳥,這眼淚激起了A內心複雜而洶湧的情緒。好像感覺到溫暖和感動,也感到委屈和難過。為什麼到這個時候才有人來關心自己,想到這裡,A又感覺到深深地孤獨和惶恐。

「聽起來,抑鬱這個診斷,對你來說很重要,它改變了你和他人相處的方式。」我把A給我的感受反饋給她。

「嗯,是這樣的,我好像輕鬆了很多。很多我難以面對的人或者事情,我只要告訴別人我『抑鬱』了,或者告訴自己『抑鬱了可以不用那麼拼』,我就會輕鬆很多。」

「如果……我是說如果,那天給你診斷的醫生,他正巧心不在焉,給你做出了錯誤的判斷,你其實並沒有抑鬱,你覺得情況會有什麼不一樣?」

聽到這個出乎意料的提問,A有些驚訝,整個人向後仰,癱倒在沙發里。在沉默了近半分鐘後,她說,「不會的,我相信那位醫生。」

「是的,我並不是懷疑你的醫生。我只是在想,好像在任何時候,你都需要『我抑鬱了』這個想法來幫助你表達某些需要,如果現在這種說法不存在了,你會怎樣?」

A陷入了長久的沉思,好像踏入了一塊從未見過的領土。

她開始真正地面對問題所在——長久以來,她和父母的對立狀態,一方面她感覺到父母帶給她的不自信、缺乏能力和人際間的吸引力,這令她感覺到挫敗和孤獨,另一方面,她希望在自己的興趣和愛好上得到父母的肯定和支持,而不僅僅是對自己是否談戀愛這件事情的關注,可是這點願望總是難以實現,以至於她逐漸喪失興趣和愛好。

她感覺到,「自己好像是一個沒有被充分挖掘的寶藏」,自己有不少可以稱讚的特點,可是從來沒人發現。

最後A說,「如果沒有『我抑鬱了』這個想法,我可能想和父母說,你們不要逼我相親了,我害怕被他人拒絕,就像我想要一個玩具時,害怕被你們拒絕一樣。」


精神分析師南希曾經說:目前的心理問題的診斷體系,可能會加劇人們的自我疏離感。以「抑鬱症」的方式簡化一個人的自我狀態,會促使人們以隱晦的方式否認自己的責任。

「我有抑鬱症」和「我害怕被父母和他人拒絕」這兩種表述,前者聽起來會更加刻板,讓人減少對真實自我的接觸。而後者更肯定自我的行為責任感,承認困境,這樣有益於增加人們和他人交往的可能性。

隨著「抑鬱症」的概念深入人心,人們對於使用簡單概念來劃定心理障礙的方法愈發濫用,它不僅僅在令抑鬱患者本身陷入「自從得了抑鬱症,感覺好多了」的溫床中,甚至這種簡化人類複雜情感與內在的標籤式評價,會逐漸改變社會觀念,影響到個體意識形態的改變。


關注我的公眾號:曾旻(zengminpsy)


推薦閱讀:

偷飛機上天玩特技,遭戰鬥機攔截後墜毀,GTA竟成現實?
抑鬱症?別矯情了好嗎!
抑鬱症和神經衰弱的區別
得抑鬱症的日子
不定期更新的躁鬱症康復之路(1)

TAG:抑鬱症 | 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