駁斥答主「墨染纖塵 」在「為何當提到宗教的危害時,卻沒人提到道教?」提問中的回答

我是佛教徒。

今天下午我在刷知乎時,看到「為何當提到宗教的危害時,卻沒人提到道教?」的提問,便點了進來。答主墨染纖塵的回答點贊很多,有19k。我看了看回答,不認同他的觀點,回應如下。

一、佛教的宇宙觀

在學習佛法的過程中,我的確曾因佛教的宇宙觀和現代科學的宇宙觀不同而困惑過。對於這些不同,我有兩種想法。一,佛陀可能是為隨順當時的聽眾而這樣講。二,當佛教的宇宙觀和現代科學的宇宙觀不同時,先不忙給佛教貼上「不科學」的標籤。孰對孰錯,可以讓子彈先飛一會兒。

大眾相對容易認同佛陀是一位智慧的人,有著深度思想,但對於「佛陀有能力了知一切」這個觀點,則多半不會認同,而認為這是佛教徒盲目崇拜、美化教主的結果。

科學是我們認識世界的一種方式,通過發現問題、提出假設、實驗驗證的步驟漸次認識。但宇宙是無限的,而我們的認識能力、認識工具卻是有限的,以有限認識無限,這是無法完成的事情。因此在科學看來,不可能知曉一切。那麼為什麼說佛陀可以?佛教的認識對象是心,是向內開發。在佛教看來,心的本質就是宇宙的本質,兩者是一體的,沒有能知和所知的分別,也沒有已知和未知的界限。一旦打開我們本來具足的無限智慧,就天上天下無所不知了。

在《起世經》中便有著「有千日月所照之處,此則名為一千世界……此千世界,猶如周羅(周羅者隋言髻),名小千世界。」的敘述。這裡的小千世界指的是銀河系,周羅是古代一種螺形髮型,正是銀河系的形狀。

有興趣的朋友還可以看一看中科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

首任校長朱清時的《物理學步入禪境:緣起性空》。

至於「佛觀一缽水,八萬四千蟲」,我在第二點進行回應。

二、關於「佛觀一缽水,八萬四千蟲」

這句話出自《毘尼日用錄》(此書從《華嚴經.凈行品》等經典中的偈子和咒語彙編而成),作者為性祗法師(又有一說是見月律師,不知二者是否為同一人,但均為明末清初時期的僧人)。同時期也的確有位光學儀器製造家孫雲球。說「佛觀一缽水,八萬四千蟲」的認識是來源於孫雲球的研究成果,這是否只是一種看上去較為合理的解釋,而未必是事實呢?

答主墨染纖塵說:「很遺憾,要是沒有明朝孫雲球發明了顯微鏡,打死佛教也說不出什麼一缽水八萬四千蟲的話。」很遺憾,其實這句話很早就有了。在《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羯磨.第八卷》(唐三藏法師義凈譯)中,有這樣一句話:「阿瑜率滿阿尼盧陀以天眼觀水。遂便分明。於其水內睹見中有無量眾生。世尊告曰。不應以天眼觀水。」

三、對於答主所引道教典籍的疑問

1.答主在回答中引用了東漢天師道張衡真人的《靈憲》及《渾儀注》。我在查資料時,發現東漢有兩位張衡。一位是天師道第二代天師(公元87-177),另一位則是天文學家(公元78年-139年)。是天文學家張衡著有《靈憲》及《渾儀注》。不知墨染纖塵是否張冠李戴了?

2.答主在闡述道教的宇宙觀時,引用了《周髀算經》及《夢溪筆談》。這兩本書似與道教並無關係。

3.答主引用了《鍾呂傳道集》「鍾曰:『混灣初分,玄黃定位。天地之狀,其形象卵。六合之中,其圓如球。日月出沒,運行於一天之上、一地之下。上下東西,周行如輪。』」這句話大概意思是天地像圓球一樣。日月出沒時,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上下東西,就像車輪一樣旋轉。

這樣的認識好像就是渾天說,是古代漢民族的一種宇宙學說。在渾天說之前,還有著蓋天說。兩種學說都是古人在肉眼觀察的基礎上而構想的天體構造。渾天說比蓋天說進了一步。我在搜索蓋天說時,發現唐代的李淳風道長還是該學說的代表人物。

渾天說示意圖

四、關於佛教徒的素質

答主在回答中提到一些佛教徒的素質很差。這一點我是承認的。我想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兩點。一,林子大了,什麼樣的鳥都有。佛教徒數以億計,素養參差不齊。一些佛教徒的素質低下是正常的。任何一個具規模的團體,總會存在著這樣或那樣不理想的情況。二,佛陀在人世間入滅已久。從大的趨勢講,越往後,大眾在修學佛法方面的根機就會越差,佛教界的亂象也會越多。需要強調的是,出現問題的是人,而不是法。近些年佛教似乎出現了興盛,但更多的只是硬體上的提升,而修學體系存在著問題,對信眾的引導也不完善。

五、最後想說的幾句話

1.我寫這篇回應,不是因為我是佛教徒,所以我要在佛道之爭中掙一點面子。而是因為至少在我看來,佛教的確揭示了真理,是究竟的滅苦之道。墨染纖塵的回答得到很多贊同,有較高的影響。大眾看到後,容易因此對佛教心生排斥,從而遠離佛法,錯失究竟解除煩惱的機會。網友可能會想:「你怎麼這麼自戀,我又沒有什麼煩惱需要佛法來解除。」但真的需要。

2.不建議用毀他的方式來達到自贊的效果。


推薦閱讀:

漢橋話畫:王蒙《葛稚川移居圖》借道教故事表達避世隱居思想
如何看待龍虎山收錢皈依傳度受篆?
全真道士可以結婚嗎?修道人應該如何戀愛、結婚、生子?
「道法自然」到底講的是什麼?
千年東嶽觀道教音樂入選國家非遺

TAG:宗教 | 佛教 | 道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