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宇宙中除了人類外還有其他生命,那麼它們的『』身體『』構造將會是怎樣的?


一般來說,環境決定了其所在的生物體的身體結構和進化方向。先假定外太空生命的星球與地球類似,

地球的生命進化演繹了好幾億年,變異的方向是不固定的,是全方位的,從理論上來說,技能書可以隨意的去點的,但是違逆環境的技能肯定是走不遠的,只有那些符合環境的生物形態得以在地球物種的歷史中留下足跡,好比恐龍(然而依然在環境的變化中被滅絕掉,再一次說明了環境對生物的形態的巨大影響)。不過,恐龍雖然滅絕了,與其同源的鱷魚蜥蜴依然存在著。

而且,在第一個細胞形成之時,誰知道之前形成過什麼千奇百怪的東西,但是既然沒有留存下來,肯定是存在有弊端的。所以如果外星球環境與地球相似的話,外星生物與地球生物應該沒有太大的差別的。

如果外星球環境與地球不同的,已知的認知並不能提供一定的借鑒價值。不過,從概率上來看,既然地球孕育了生命,那麼能夠孕育生命的外星球環境在更大概率上還是與地球類似的。當然,並不排除其他生命形式的存在。


如果生命必須由蛋白質組成,那麼從已知的觀測來說,地球人是獨一無二的。


有可能我們就生活在一個生命體上,地球,它們這個種族都是球型的。


外星生命可能沒有實體,用能量來支撐意識,將意識附著在載體上,人類還是太渺小了


人的身體是適宜於地球環境的碳基生物體,適應於我們目前所處於的時空環境

當然硅基石頭,泥土等也可以組成其他類型的生命體,

但時間緯度可能不同,

比如這兩種生命體(人類和石頭泥土生命體)如果同時存在,

可能人類的認知里過了一百年。

在石人泥人的認知里不過是打了個盹。

理由是同等時空環境下,石頭會比人的皮囊耐久的多。


推薦閱讀:

為什麼動物這麼喜歡吃便便?特別是自己的便便
自然底數e「自然」在哪裡?
上周最佳天文圖片9.17-9.23
數學大地震:一個半世紀懸而未決黎曼猜想被證明?它到底說了啥
為什麼我很招蚊子?

TAG:生命 | 自然科學 | 宇宙 | 人類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