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曾國藩「逆來順受法」:自強,人生成就的精要

我曾經說過逆境的修行,從整體去看,人生三萬多天當中,不是愁就是病,風風雨雨、是是非非的事情更是此起彼伏,可謂無處沒有逆境,無時不在逆境。古人說,偷得浮生半日閑,可知人生順少逆多,自古如此。

近日研讀曾國藩,發現自己之前寫過的曾國藩也只是他精神世界的一角,曾國藩這樣的人物,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在不同的階段讀曾國藩,都有不同的領悟。

今天領悟的就是曾國藩的「逆來順受法」,在我看來,人生自強、人生成就之道的達成,都離不開這個「逆來順受法」。

曾國藩說,「百端拂逆之時,只有逆來順受之法。」常人若是明白此中內涵,大可從容化解逆境。

前半句源於《孟子》里的「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心,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其中「行拂亂其所為」就是說的人在倒霉時候的樣子,說,說不出來;做,動輒得咎。不管幹什麼都是顛三倒四,處處都是不順利。

聯繫我們剛進入社會,工作,生活的時候,那些遇到的麻煩事,那些是是非非,那些恩恩怨怨,所有的不開心,苦惱,難受和不如意,其實都是「拂逆之時」。

那麼,對此我們應該怎麼辦呢?曾國藩說,只有逆來順受之法。

要知道,「逆來順受」不是膽小懦弱怕事的意思,只是逆來順受肯定不行,關鍵是逆來順受之「法」。

我的理解是,這個「法」實際就是化解之道。

曾國藩在家信中詳細記錄了自己的心路變化歷程,他曾在給九弟的信里這麼說:

弟求兄隨時訓示申儆,兄自問近年得力,唯有一悔字訣。兄昔年自負本領甚大,可屈可伸,可行可藏,又每見得人家不是。自從丁巳、戊午大悔大悟之後,乃知自己全無本領,凡事都見得人家有幾分是處,故自戊午至今九載,與四十歲以前迥不相同。大約以能立能達為體,以不怨不尤為用。立者,發奮自強,站得住也;達者,辦事圓融,行得通也。

「逆來順受法」的內涵就在這段話里了,其中不怨不尤、辦事圓融為重點。

看曾國藩的傳記,我體會最深的就是曾國藩做事之難。上有朝廷猜忌,中有同僚排擠,下有部屬掣肘,還要面對強勢的敵人。無怪他的幕僚說曾國藩大半的精力都耗費在了和世俗文法相鬥上。

真正的儒家讀書人,只要是開了竅,一通百通,從來都是知行合一、戰無不勝的頂級高手。

提到知行合一,要說下聖人王陽明。

在王陽明《傳習錄》里說過這樣一件事,某人在鴻臚寺暫住的時候,突然家中來信說兒子病危,他心裡又是擔心又是苦悶,難受的不得了。

對此,王陽明告訴他,「有所憂慮,不得其正」,這正是你磨礪心性的機緣。父親關心兒子是天經地義的,但如果憂愁到不能自拔,就是壞了平常讀書修行的功夫、承受不了事情。

要是現代人,早就悲傷逆流成河了。可是,人如果只沉迷在情緒里,對人對己有什麼益處呢?人的心體是不增不減的,風雨雷電,四季輪迴,只是外在的表象變化而已。喜怒哀樂的情緒也是如此。

不管與情緒對抗,還是沉迷於情緒,都是於事無補的。我們唯有化解它,才可以自立自強行得通。

當然,戰勝「小我」是困難的,所以真正的強大就是勝己。

巴菲特說自己和查理·芒格數十年合作從來沒有產生過爭執,就是因為「因為查理比我更聰明,他覺得因為某些事情生氣、導致情緒波動,不值得為此花費時間。」

查理·芒格還說過,「我總是期待麻煩的到來,準備好麻煩來臨時如何對付它,這並沒有讓我感到不快樂。這根本對我沒有任何害處,實際上,這對我有很大的幫助。」

人要是連自己的情緒都左右不了,又談何左右人生呢?

所以,人生的成長、成就都離不開正向的思維方式。遇事怨天尤人是最容易的,但你要知道人生總是曲折地前進的,「大凡辦一事,其中常有曲折交互之處,一竊不通,則處處紼窒失」,聰明的人生要懂得妥協、灰度和開放,要懂得什麼是以退為進。

「逆」來,要「順」受,這不是失敗,這裡所說的是化解。而人要是不懂怎麼化解逆境,難免就會處處荊棘,舉步維艱。

總而言之,做人做事,都離不開「逆來順受法」。

可以說,這是人生成就的精要!

推薦閱讀:

為什麼生命值得活下去?
如何才能活得知足、活得精彩?
如果人生可以撤回?你最想重新來過的記憶是什麼?
如何變得樂觀?
飲食男女 | 十部電影,十種人生滋味

TAG: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