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李翱與葯山禪師

作者簡介:蘇樹華,上世紀九十年代,隨母音老人蔘學,2000年後,遵母音老人囑咐,隨緣傳授心中心法,及其他方便法門。

葯山禪師俗姓韓,少年敏俊超群,胸懷大志,曾說:「大丈夫當離法自凈,焉能屑屑事細行於布巾邪?」遂謁石頭禪師,密證心法。後來,因為住在葯山,所以,人們稱他葯山禪師。

當時,著名學者李翱,久慕葯山禪師德行高遠,因此,恭敬地邀請葯山禪師到他家中接受供養。但是,屢次派人邀請,葯山禪師都未應供。於是,李翱親自入山,拜謁禪師。李翱來到葯山,看到葯山禪師正在看經。葯山禪師的侍者,看見大名鼎鼎的李翱前來,便趕忙上前對葯山禪師說:「師父!太守來了!」但是,葯山禪師聽了之後,仍然紋風不動,照常看經。

李翱懾於葯山禪師的威儀,畢恭畢敬地站在一旁。可是,等了好久,葯山禪師一直毫無動靜。最後,李翱實在忍耐不住,就說:見面不如聞名。意思是說:我仰慕你葯山禪師的名聲,特地來拜訪你,可是,沒有想到,你竟然是這個樣子。這時,葯山禪師呼喚李翱一聲:李翱。李翱聞聲應諾。葯山禪師反問他:太守為何貴耳賤目呢?李翱畢竟是一位知書達禮的文人,他聽了禪師的話,馬上拱手致謝,並且虛心地向禪師請教。

李翱問:什麼是道啊?

葯山禪師用手指天。然後,又指凈瓶。說:雲在青天水在瓶。

李翱當時,疑團頓釋,豁然明心。為此,李翱有偈曰:

煉得身形似鶴形,千株松下兩函經。

我來問道無餘說,雲在青天水在瓶。

李翱聞法後,甚為欣喜,又問葯山禪師:什麼是戒定慧?

禪師卻說:我這裡沒有這些閑傢具。

李翱莫測玄旨。(按:戒定慧三學,本來是佛法的綱要,是每個人都要奉行不違的,但是,禪宗的特色,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不拘泥於這些繁瑣名相。葯山禪師為了破除李翱的名相執著,因此,否定了戒定慧三學,葯山禪師要李翱從自心上體認,也就是要李翱從戒體上體認。)

葯山禪師說:太守如果要想保任這事,直須向「高高山頂坐,深深海底行。閨合(私心)中物捨不得,便為滲漏。也就是說,只要心中還有掛礙,就不能超然於物外。唐朝詩人張無盡有頌云:

雲在青天水在瓶,眼光隨指落深坑;

溪花不耐風霜苦,說甚山高海底行。

有一天晚上,葯山禪師登山遊行,忽然間,雲開見月,葯山禪師大笑。葯山禪師的這一聲笑,響徹澧陽東九十里。第二天早晨,當地的居民,相互推尋,昨晚的那一聲笑,究竟是怎麼回事?後來,迭相推問,問到了葯山禪師這裡。葯山禪師的徒弟們說:這是和尚在山頂大笑。為此,李翱再贈詩曰:

選得幽居愜野情,終年無送亦無迎。

有時直上孤峰頂,月下披雲笑一聲。

(《景德傳燈錄》卷十四。《大正藏》51冊,第312頁中。)

可見,禪師的悟境,並不是常人所理解的。以李翱的聰明博學,都無法窺見葯山禪師之見處,更何況一般凡夫俗子呢?禪的境界,原是超塵脫俗的境界,不是語言所能詮釋的。如果以常識去知解禪的境界,就象弄波逐浪,那是徒勞無益的事。要想契悟禪的境界,須假禪定與智慧,直至根塵脫落,才會有個消息。


推薦閱讀:

【禪宗公案】不能代替 不可模仿
怎麼修才能斷除對今生和來世的一切貪執?
不愧為西班牙最負盛名的主教座堂,光是幾座大門就夠瞧的
要相信今生無論你遇到誰都是命中注定,絕非偶然!
上帝到現在還在造人,但是每造出一個人就是罪人,所以上帝是在造罪人嗎?

TAG:宗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