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說無我,誰在輪迴?

我們講過佛教相信輪迴(參考《不太像宗教的宗教——佛教》篇),可問題是:誰在輪迴?

各位如果回憶「佛教為什麼不能沒有輪迴?」答案是因果報應,那就容易理解這個問題的重要性了———因果報應得有對象才行啊。比如張三今生行善、下輩子受益,李四今生作惡、下輩子受罰,這叫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沒到。這個機制的前提是,張三、李四要在輪迴中持續存在。

即輪迴要有載體才行。

可光有載體不夠,還要避免幾種「意外」:

情況一,今生張三行善,下一輩子卻算到李四頭上;

情況二,今生張三行善,下一輩子卻與李四一起分享;

情況三,今生張三行善,下一輩子卻平均分配到大家頭上。再把上面的行善改為作惡,還會出現情況四、五、六。

這麼多意外,有沒有問題呢?

對聖者而言都沒問題。世界大同嘛,好結果給別人吧,壞結果給自己吧,別人上天堂,我入地獄,這才叫菩薩!問題是世界上有多少這樣的菩薩呢?恐怕不多。更何況佛陀說法是給聖者聽的呢,還是給凡夫聽的呢?我想主要為教化眾多張三、李四的吧。否則的話,佛教就將變為一座孤立的寶塔,而不再是一門濟世的宗教。

對凡夫而言,上面的意外都很有問題:

情況一叫「輪迴錯亂」;

情況二叫「輪迴無效」;

情況三叫「重新洗牌」。這種因果報應,報應得不明不白!如何才能報應得明白?不能調換、不能分享、不能均分,只能對應!

即輪迴中的載體要一對一才行。

如何稱呼這種載體?用現代語言講就是靈魂。

需要說明的是,這並非我一人的看法,而是眾多佛學研究者的共識。俄國學者舍爾巴茨基說:佛教從來沒有在經驗意義上否認人格之我或靈魂之我的存在,它僅僅斷定自我並無終極實在性。日本學者中村元說:否定自我的主張是在後代才出現的,佛陀自己不否定靈魂。共識的原因很簡單:邏輯上也只能如此。

對大多數讀者來說,寫到這裡就可以了。但對佛教中部分傳統人士來說,不僅不能一帶而過,甚至完全無法通過。佛教之外的朋友會奇怪:已有共識,爭論何來?在介紹佛陀是人是神時,我們提到過學佛與拜佛的不同———大家都尊敬、相信、宣傳佛教,角度卻不同。考慮到漠視不同反而不敬,我就再多寫幾句。

首先,我以為有幾種流傳下來的說法,今天已經很難講通:

第一,「佛教不講靈魂,因為佛陀不講靈魂」。這說法最常見,不過前面已經澄清:不講不等於沒有。更何況,佛陀自己不講,不表示要求後人也不講,更不表示要求兩千年後的現代人墨守傳統。

第二,「佛教不講靈魂,因為佛經中無靈魂」。這種說法更好澄清:「靈魂」一詞為現代用語,早在兩千年前也沒人會用這麼個詞!

第三,「靈魂就是單一的、不變的、主宰的,因而不存在靈魂」。這種說法最令人混淆,因為這裡有兩個不同的概念:全部的靈魂和單一、不變、主宰的靈魂,前者有多種形式,後者指某種形式。如果為了迴避靈魂,先把所有靈魂都預設為「單一、不變、主宰」,那無異於先把冷水、溫水、熱水、開水都定義為「101 度的水」,然後宣布水不存在。好意歸好意,卻替換了概念吧。其次,我以為,歷史上的傳統人士與我站在一邊,他們雖然不願意提及「靈魂」一詞,卻並非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存在。後期的佛經中就暗示如此:

———《佛說三世因果經》中說: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若問後世果,今生做者是。請問前世今生的載體是誰呢?

———《大寶積經》中又說:假使經百劫,所做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請問果報自受的載體又是誰呢?

———最清楚的暗示甚至超過了暗示,莫過於《南傳小部》中說:布施、戒行、自製、從順,如同行善積累下來的寶物,在死亡時也不會被剝奪,將被帶去來世。請問:誰能把寶物帶去來世呢?

答案都只能是「某種不叫靈魂的靈魂」。

後期的佛教流派也暗示如此,用諸多概念填補「誰在輪迴」的真空,如補特伽羅,第七八意識,本心本性,如來藏,等等。無不說明高僧大德們覺得這一問題必須解決!

看來所謂爭論,不存在義理之分,只存在不說與說清之分。傳統的方法沒錯,可佛教已經跨越了兩千多年的春秋,時至今日,我建議:

現代佛教接受靈魂又何妨?

理由很簡單:縱觀世界上流傳下來的各種宗教,無不包含終極關懷的屬性,哲學家蒂利希以此為宗教的本質。我想作為世界上第四大宗教的現代佛教,沒必要例外,也不應該例外。所謂終極關懷,即承諾另一個世界,承諾人死後會去那個世界。該如何解釋人在另一個世界存在的形式呢?無論如何迴避,現代的名詞就叫靈魂!

傳統人士會說:那佛教不就與其他宗教一樣了嗎?不。佛教中的靈魂有別於其他宗教的靈魂,它不單一、不永恆、不主宰。但它仍然存在!

唯有如此,佛教才能在這個時代自圓其說———不是含混不清、合乎傳統,而是光明正大、合乎理性:

第一,佛教需要輪迴,否則人生指導就失去意義;

第二,輪迴必須有一個靈魂,否則就找不到「誰在輪迴」;

第三,按照因緣法,靈魂還不能單一、不變、主宰。於是,我們得出了似曾相識的結論:靈魂「存在不實有」

很巧吧,世界如此,身體如此,思維如此,現在靈魂也如此!很獨特吧,在所有的學說中,靈魂實有的很多,靈魂沒有的不少,但靈魂存在不實有的,恐怕只此一家!

推薦閱讀:

怨天尤人之時,想想因果
04內丹與佛學
東方陽熹:一字偈——道德真源
佛學與成功學21.0(補完1)
繼續懺悔口業

TAG:佛法 | 佛教 | 佛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