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苦集滅道(二十二)

如果你按照上文描述的,能夠看到念頭的集滅是不取決於自己的意志的,能夠看到念頭中各個零部件的集滅是不取決於自己意志的,最終你會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真正意義上的那個自由意志的「我」是並不存在的;而日常生活中我們用「我」這個辭彙,往往就是把身體當作一個獨立的個體,用來交流的一個名詞而已。

這個結論的得到在實踐中其實並不是像上文描述得這麼繁瑣,而是當場就會如閃電一般產生。當你第一次得到這個結論後你可能會非常震驚,因為這種體驗是你從未經歷過的,你對一切有了全新的認知,你將會知道你的認知是正確無誤的,因為這在你看來就是明擺著的。即使你在某段時間後可能會有懷疑,但是每當你當下的查看念頭的集滅,這種懷疑頓時會灰飛煙滅。

如果你願意,你可以隨時得到這個結論,隨時經歷這種感受。可能一開始你還需要一些引導,但是隨著你越來越熟練,隨著你對經典體系的越來越明確,你可以一念得出這個結論,經歷這種感受。你不再需要當下的查看自己的念頭形成的具體原因來引導自己,也不需要自己內心跟自己說:這不是我,這不是我的,這不是我的真我……而是直接一念即可。

離欲的感受是非常確定的。如果你是第一次體驗離欲的感受,那麼由於你從未經歷過這種感受,所以產生巨大的對比,你會有非常深刻的印象。但是隨著你的不斷練習,這種離欲的感受就不再是新鮮的事情了,所以衝擊力也就沒那麼大了。但離欲所帶來的卸掉一切包袱的絕對輕鬆的感受還是有的。

實際上,這種結論的得到和這種感受的體會,是一種能力,在經藏中,這種能力被稱為「斷念」。當你擁有這種能力後,接下來的事情是如何運用這個能力究竟解脫,不受後有。具體一點說,就是當你臨死彌留之際能否運用這個能力,進入離欲的狀態;如果你在臨死時進入了離欲的狀態,那麼未來世將不再形成。

從理論上講,人死前最後一念直接決定了未來世的產生。這裡存在一個片面的看法,就是把身體看作是裝著思想的容器,認為容器沒了,思想就不存在了。但是從念念相繼的六思身角度看,物質可以決定意識,但是意識也可以決定物質,所以意識可以讓身體存續,理論上也可以讓新的身體形成。而念與念的相繼,取決於渴愛:如果念中包含渴愛,那麼即使色身壞滅,新的念也可以形成;但如果念中沒有渴愛,那麼在色身壞滅之前,依舊可以從色身上產生念,但是當色身壞滅,產生念的一切來源都不復存在,因此諸行在這裡終止。

對於沒有宿命通和天眼通的佛教修行者而言,你僅需要知道過去世、未來世是理論上可以存在的,並且能夠了解從六思身的角度如何解釋過去世、未來世的形成,這暫時就夠了。

推薦閱讀:

八月二十二|恭迎燃燈古佛聖誕(南懷瑾老師,燃燈道人,永明延壽,彌陀
苦集滅道(十九)
佛陀:不得成就,由昔業障 (圖)—道德真源
南懷瑾先生:我一生的總結全在這裡了
佛陀:一切法性平等不壞(圖)—道德真源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