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綿密保任,入草即曳

綿密保任,入草即曳

作者簡介:蘇樹華,上世紀九十年代,隨母音老人蔘學,2000年後,遵母音老人囑咐,隨緣傳授心中心法,及其他方便法門。若人發心,修持心中心法,如法修行,三五百座,即可打開本來,見到本性。有緣行者,莫失良機。

馬祖的「道不屬修,若言修得,修成還壞」,這是站在「心性本體論」的立場上來說的。若就實際修行而論,不假漸修,無從頓悟。如《華嚴經·如法界品》所喻,善財欲入彌勒樓閣,彌勒彈指一聲,閣門便開。這是什麼意思呢?答曰:彌勒樓閣,象徵著「無相真心」;彌勒彈指,象徵著「以聲顯心」(按:藉助聲音,開示此心。若無此心,誰來聞聲?分明是有一個靈明不昧的「聽法的人」。);樓閣門開,象徵著「聞聲悟道(心)」。善財未入彌勒樓閣之前,歷經五十三參。善財入樓閣後,依然要行「自度度他」的事業。此是對「悟前漸修,悟後鍛煉」的宗教隱喻。

馬祖倡導頓悟,亦講漸修。從馬祖對撫州石鞏的讚歎中,可以看到馬祖的漸修主張:

一日在廚中作務次。祖(馬祖)問曰:作什麼?

(石鞏)曰。牧牛。

祖曰。作么生牧?

曰:一回入草去,便把鼻孔拽來。

祖曰:子真牧牛。

馬祖問石鞏:你在作什麼?石鞏曰:牧牛。牧牛乃禪宗對修行的比喻。馬祖進一步勘辨:你怎樣牧牛?石鞏曰:一回入草去,驀鼻拽將回。石鞏所說的「一回入草去」,即禪宗所說的「著相」也。「驀鼻拽將回」,即禪宗所說的「離相」也。亦即常自覺察,勿令著相,若有著相,當下拽回。如此「一回入草去,驀鼻拽將回」,亦屬「有為修行」。雖然如此,亦「漸至無為」之途徑,所以,馬祖印可他道:子真牧牛。也就是說,若能如此綿密保護,則發生一切三味殊勝。

依照禪宗的立場,理則頓悟,不屬漸修,所謂一悟便至佛地;然而,事則漸除,因次第盡,所謂菩薩盡未來際。由此可見,禪宗所言不修者——不著相,此乃禪宗修行的一種特殊方式。對於禪宗來說,無論是「悟前漸修」,還是「悟後保任」,應如「牧牛」一樣,「一回入草去,驀鼻拽將回」,日久功深,自然入得「無為之正位」,「發生一切三昧殊勝」。

推薦閱讀:

聖空法師開示:起心動念無不是業,那該怎樣修?
宗杲:聖人設教,只令學者見性成道而已(圖)—道德真源
《臨濟錄》—如何是西來意?
菩薩鼓勵我放生的神奇經歷
生命除了心智的開發,還有更重要的事!

TAG: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