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99%的人都理解錯了占察經上的第二至心

至心這個詞,我們在很多大乘經典上都能看到。但是很多人都沒有把它的含義真正地搞清楚。很多人認為《占察善惡業報經》對至心的解釋是最詳細的,但是99%的人都理解錯了占察經上所講解的至心。既然說99%的人都會理解錯,那就說明本文的觀點是不太容易被大眾所接受的。所以在本文的開篇我們要特別指出,希望師兄們能夠放下自己先入為主的觀念,認真思考文章中的觀點,在此基礎上反覆讀上幾遍相關的經文。相信您一定能夠解得如來真實義。

佛經的原文如下:

若彼眾生,雖學懺悔,不能至心,不獲善相者,設作受想,不名得戒。

爾時,堅凈信菩薩摩訶薩問地藏菩薩摩訶薩言:所說至心者,差別有幾種?何等至心,能獲善相?地藏菩薩摩訶薩言:善男子!我所說至心者,略有二種。何等為二?一者初始學習求願至心,二者攝意專精成就勇猛相應至心。得此第二至心者,能獲善相。此第二至心,復有下中上三種差別,何等為三?一者一心,所謂系想不亂,心住了了。二者勇猛心,所謂專求不懈,不顧身命。三者深心,所謂與法相應,究竟不退。若人修習此懺悔法,乃至不得下至心者,終不能獲清凈善相,是名說占第二輪法。

這裡我們對經文先略作解釋。這裡的「善相」就是前文所講到的清凈輪相。這裡問了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你說的至心有幾種?第二個問題是,什麼樣的至心才能夠得到清凈輪相?顯然第二個問題是這裡的重點,因為前面剛剛講到「若彼眾生,雖學懺悔,不能至心,不獲善相者,設作受想,不名得戒。」地藏菩薩的回答是「得此第二至心者,能獲善相」。第二至心又分三種,「二者攝意專精成就勇猛相應至心」中的「攝意專精」就是一心;「成就勇猛」就是勇敢心;「相應至心「就是深心」。

上面的解釋相信大家都能夠同意。這裡我們要強調的一點是:第二至心回答的是如何拜懺得清凈輪相的問題。這段問答出現在講解使用第二組輪相的最後,與第三輪相是沒有關係的。但是這段回答已經被多數人理解為了對一般概念上的至心的分類。這就是本文所說的99%的人都犯的錯誤。

首先我們要指出的是,至心這個詞語並不難理解。占察經上問答的是「至心的差別」,也就是指至心的分類,並不是至心的定義。那麼,至心的定義是什麼呢?查《佛學大辭典》可得如下的解釋:

至誠之心也,又至極之心也,心源徹到也。晉書王嘉傳曰:「候之者,至心則見之,不至心則隱形不見。」按,道經雲至心朝禮,本此。無量壽經上曰:「至心信樂,欲生我國。」金光明經上曰:「至心念佛。」同文句二曰:「至心者徹到心源,盡心實際,故言至心。」同文句記曰:「至猶極也。」

從上面的解釋可以看到,至心,就是極其誠懇的心。

有了一般的概念還不夠,我們再仔細了解一下這個詞的用法後就會發現,這個詞語並不是一個名詞,而是一個副詞。至心的後面,往往跟著一個動詞,如「至心敬禮」、「至心發願」、「至心拜懺」、「至心稱名」等等。如果翻譯成白話,應該翻譯為「極其誠懇地敬禮(發願、拜懺、稱名)」。而占察經上所講的第二至心,無非是極其誠懇拜懺的表現形式罷了。所謂的一心,就是「系想不亂心住了了」地拜懺;所謂勇猛心,就是「專求不懈不顧身命」地拜懺;所謂深心,實際上是由於「與法相應」所以能夠在拜懺這件事上「究竟不退」。

接下來我們要指出的是,雖然同為「至心」這個詞語,但是對於不同動詞進行的分類不一定就適合用在其它的動詞上。

勇猛心在占察經上有很詳細的描述,更多是針對極鈍根的拜懺行人說的。經云:若極鈍根,罪障最重者,但當能發勇猛之心,不顧惜身命想,常勤稱念,晝夜旋遶,減省睡眠,禮懺發願,樂修供養,不懈不廢,乃至失命,要不休退,如是精進,於千日中必獲清凈。這裡的稱念、禮懺、發願、供養,都是拜占察懺的內容,是需要長期做的事情。所以總結為「專求不懈不顧身命」這八個字。如果是單獨的一次敬禮、發願或者稱名,用勇猛心來形容就不太合適了。

對於第三輪相的至心,經文是這樣敘述的:如此佔法,隨心所觀主念之事,若數合與意相當者,無有乖錯,若其所擲所合之數,數與心所觀主念之事不相當者,謂不至心,名為虛謬。就是說,在輪相相應之前,都是不至心(誠懇的程度不夠);而只要相應,就說明占察行人是達到至心(極其誠懇)了。從這段描述上看,這裡的至心顯然不是指一個長期的行為,所以用第二至心來形容也是不合適的。

現在我們可以提出幾個問題供大家思考:為什麼其它的經典里對至心不做解釋而在占察經里要解釋?為什麼占察經里不在別處解釋而在講解完清凈輪相之後解釋?

仔細思考前面所說的內容,很容易得到上面問題的答案。其它經典里不做解釋的至心,就是至心的本來含義,當然無需解釋。占察經之所以在講完清凈輪相之後解釋,是因為我們實際拜懺是不容易得到清凈輪相的。堅凈信菩薩恐怕我們退失信心,故而代我們發問。實際問的重點就是如何拜懺才能獲得清凈輪相。

地藏菩薩的回答中聲明是「我所說至心者略有二種」,在這個問答中,由於第三輪相還沒有開始講,其中的至心,當然沒有包含在「我(地藏菩薩)所說」的範圍之內。所以,第三輪相中所說的至心,也是至心的本來含義,就是誠懇的程度達到了極致。

可能大家會問,誠懇的程度達到了極致究竟是一個什麼狀態呢?這個問題其實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因為占察的人是不同的,需要佔察的事情也是五花八門的,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對於我們的誠懇要求肯定是不一樣的。如果把占察比作舉重,占察相應對於不同的事情來說就類似於面對不同重量的杠鈴,不同的運動員舉起這個杠鈴所需要的力量都是不一樣的。有些輪相相對容易相應,就好像有些杠鈴容易被舉起來一樣。但是如果你狀態不好或者掉以輕心,即使輕一些的杠鈴你也未必能舉起來;占察也一樣,有時候我們會發現平時很容易相應的輪相,突然會變得無法相應。

因為第三輪相不相應所說的不至心只是誠懇的程度不夠,並不是不誠懇。如果一開始就不誠懇,即使「數合與意相當」,也只是碰巧而已。可以說,很多所謂的「輪相落空」其實本來就是碰巧而不是真正的相應。

雖然無法回答極度誠懇是個什麼樣子,但是關於誠懇還是可以好好談一談。占察的誠懇心主要是指當事人對於事情的關切程度。「如是等人,若有種種諸障礙事,增長憂慮,或疑或悔,於一切處,心不明了,多求多惱,眾事牽纏,所作不定,思想繞亂,廢修道業。有如是等障難事者,當用木輪相法,占察善惡宿世之業,現在苦樂吉凶等事。」這段經文告訴我們,占察的目的是為了解決我們的障難之事。既然是障難之事,我們必然對事情非常關切,這就是最基本的誠懇心了。

錯誤地把第二至心與第三輪相聯繫在一起,就會產生這樣的錯誤觀念:認為第二至心是一種修行的功夫。只要把自己訓練到下至心,需要佔察第三輪相時就可以快速相應。甚至有些人把輪相落空也歸結為自己沒有達到下至心,這種認識顯然是違背經典的。初學占察,當然可以從小事入手。但如果是雞毛蒜皮的小事,根本就不是我們的障難之事,那麼就不會有最基本的誠懇心。有些師兄每天占察觀所夢或者占察自己商店的營業額,實際上這樣的占察練習基本上是沒有意義的。


推薦閱讀:

說人信仰錢這句話錯了
深度信仰宗教是一種什麼體驗?
師生問答:修行在心不執虛妄,不在表相美醜好壞!
感恩——人生無處不修行
我們不僅應該相信無神論,還要傳播好無神論 | 科技袁人

TAG:宗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