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博士的壓力來自於哪裡?


不確定性。

1. 工作結果的不確定性。花十天半個月弄的東西,老闆花5分鐘幾句評論,你又要去花十天半個月來重新弄。無休止的修改中。

2. 未來不確定性。花了5,6年讀博,畢業後發現並找不到教職,只能做博後賺一點點生活費。


壓力多大源於自己擁有多少。如果一無所有博士壓力當然大啦,要為生計發愁,為對象發愁,為論文發愁,為畢業發愁,為畢業之後的工作發愁,當同齡人有房有車有老婆有小孩的時候,自己還在無休無盡的實驗文獻中一籌莫展,壓力能不大嘛。


經濟壓力:博士的收入一般比同齡的上班族要少很多

畢業壓力:論文夠不夠,項目有沒有做完,老闆同不同意你走?

孤獨感:研究做到一定程度之後,有些東西似乎變得只有你一個人懂了

未知的前途:畢業了能做什麼?繼續搞科研還是出去社會闖一闖?


年齡到了該經濟獨立的時候了,可還是只能靠著父母養活(文科很難申請獎學金);

年齡到了該談對象的時候了,可身邊的人要不結婚了,要不也是個博士(男女博士相互歧視);

年齡到了該見識社會的時候了,可只能待在象牙塔里拚命的閉門造車寫論文。


主要還是來自家庭壓力吧,快30的人了,很多博士這點補助根本不夠用。現在博四了,學校補助也停了,還得為生計發愁,再問家裡要錢真心張不開口啊。論文發不出來,走路吃飯腦子裡全是這些東西,所以喜歡一個人生活


我覺得是開始認識到追求與資本的相互較量與平衡。

追求包括:科研、工作、家庭、金錢等;資本包括:出身、顏值、性格、能力、逆商等。


謝邀。來源於家庭及配偶對你未來的美好願景和你郵箱裡面躺著的被拒的郵件之間的矛盾。


壓力來自於fading away的髮際線啊!

我最愛的大油頭啊,只能在老舊照片中回味了


課題、導師、文章數量質量、家庭、親戚朋友最後工作時候的工資待遇


來自於沒有經濟希望,不管是現在還是未來。發展這麼快,時間這麼寶貴,我們卻在看不到希望的事情上蹉跎。是想為社會做貢獻,但也希望能實現自己的財務自由。何況現在大多數的博士課題就是自己騙自己,一堆數據沒有真正的意義


一周三節課 一節英語 兩節政治 每節四個小時


在於做任何事情都要面對來自他人和社會冠以「博士」頭銜的審判和評議。


作為一個剛剛成為女博士兩個月的小透明來回答一一波。

博士和碩士不同,碩士同學幾乎都是同齡人,大家差距不大,但博士不同,你會發現來讀博的什麼人都有。。。誰能想像北京某旅遊規劃局的院長和上海某互聯網公司的總經理是我同班同學。。。人家有財力、有資歷、有家室,而你一無所有,唯一能比得上他們的僅是那一點學術能力,這是壓力來源的一方面。

另一方面,讀了博士才發現,學術大神多了去了,你那一點學術能力不算什麼,如今發文章競爭如此激烈,教授要發、副教授要發、講師要發、博士要發、碩士也要發了才能畢業,甚至本科生也得發才能順利保研啥的, 所以慢慢的就會發現,若非天資出眾,發文章真的好難發好文章難上加難,從而畢業也變難。

另外,也許慢慢你會發現,你所讀的專業、你所研究的方向並不為他人所認可、並不為社會所認可,就是有些人會問的「你這讀出來有什麼用」,加上不讀博的同學們早已在財力、資歷、家室上有所進步,而你依舊一無所有,拿你的青春去拼,甚至忽視了父母、朋友、放棄了所愛之人,從而會自我懷疑,我讀這個博士的意義是什麼。


反饋周期太長,動輒四五年的學習時間,需要長期的自我激勵和認可。

具體到科研,老闆沒課題/有課題了寫不出文章/寫出了文章投不出去/投出去了被拒…孤軍奮戰吧,成敗都在個人。


課題,年齡,家庭,社會……

錢……

太窮不要搞科研,太窮不要搞科研,太窮不要搞科研……


1.沒論文

2.沒項目

3.沒錢

4.沒對象

5.不知道畢業以後的工資能不能滿足溫飽

6.不知道啥時候過勞死啥時候抑鬱症

從頭到尾只有不確定這件事情是確定的。

論文方向對不對,實驗結果能不能符合預期,論文寫完了有沒有問題,投出去和期刊合不合會不會直接被編輯拒稿,過了編輯去了審稿人會不會找出來致命錯誤,大修的話會不會修完了拒稿,最後這篇爛玩意兒發不發的了,發了以後是不是滿足畢業要求……可以畢業了能找什麼工作,去高校能不能滿足條件,給什麼待遇,需不需要在校內先博後三年才有機會轉教職,簽合約時間內不達到標準科研啟動經費是否要退回,是不是非升即走……

不行了說完了負能量太多了我去吃塊巧克力補充一下幸福度……


如果你即將畢業,手裡沒有足夠多足夠硬的文章,或者說本身覺得自己的技能不能獨擋一面,那麼你就很有可能對未來很迷茫,惶恐。可能找不到合適的教職,不會有可以期待的薪水。面對逐漸老去的父母,嗷嗷待哺的娃,還有愛人期盼的目光和而立之年的自己,可能壓力無處不在。。。。但是,我相信,日子總會好的


其實孤獨還好 畢竟ps4 switch很多單機巨作遊戲打發時間

最大的壓力 來源於 你的課題與其他同組人都不一樣

老師師兄師姐都不能指導你 每天看文獻看的心慌 卻像無頭蒼蠅一樣

文獻的軟體你下不到 下到了不會用 會用了不會作圖 作圖了discussion不知道寫什麼 寫出來還太生澀牽強不知道審稿人能不能同意

每次到這個時候就感覺 同組人認為我做的高大上 自己看文獻知道自己是個loser

哎 漫漫長路 我先干為敬


謝邀。

個人覺得三方面吧:

1、真正的科研壓力,當論文寫不出來,實驗做不出來時。身邊真見過讀完博頭髮全白及瘦了30斤的;

2、家庭和社會的壓力,當和你差不多年紀的朋友都成家、買房、買車、生孩子時或者等你畢業出來房價已經漲上天時或者老博萬年找不到對象時或者家庭壓力大時;

3、就業的壓力,以碼農行業為例,前幾年乃至十年其實博士就業比研究生工資差遠了(進研究所或者高校或者其他事業單位的前提)。


孤獨與未知


推薦閱讀:

我是怎樣申請到德國PhD的呢?
顏寧與五位女科學家分享自身經歷:博士該怎麼讀?
我們一起走過的六年直博生涯--結
博士選國內名校普通導師,還是國外普通院校的牛導?
劉強東因博士學位赴美被拘,馬云:我都5個了,見我膨脹了嗎?

TAG:博士 | 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