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印的不須阻止各種顯現,但由之自然平息是如來藏性,不分別,不參與,不判斷與不分析的空性見嗎?


認定有我、無我觀念之任一,皆落入極端妄見,不可能走上佛法修持之道。因此,該問題應予放下。

我已經教過你了,比丘們啊!要在一切處、一切事,一切物中見緣起。

根據佛的教誨,執著「無我」的見解(斷見)與「有我」的見解(常見)是同樣錯誤的,兩者都是從「我存在」的妄見生起的,對於無我問題的正確立場,是不要執著任何意見或見地,而是客觀如實地去觀察一切事物而不加心意的造作。如能「見」到這一點,就是證入了涅盤。

識的因緣而生:一個名叫嗏帝的弟子,聲稱世尊曾教他:「輪轉飄泊的,乃是同一不變的識。」佛問他所謂的識是指什麼,嗏帝給出了一個典型答案:「它就是那個能夠表現、能夠感覺、能隨處經歷一切善惡業報的東西。」世尊訓誡他說:「你這愚蠢的人!你聽我對誰這麼說過?我難道沒有設法解釋『識是因緣所生,離開因緣條件,就無所謂的識』嗎?」佛陀解釋識是如何依生起的因緣不同而得名眼識、耳識、鼻識、味識、身識、意識。他又比喻說:「以木柴燃燒的火叫做柴火,以稻草燃燒的火叫做草火……識也是從使它生起的因緣得名。」[128-129]沒有離開物質而獨存的識:佛陀毫不含糊地宣稱識是依色、受、想、行四蘊而生起,不能離此四蘊而獨存。他說:「識可以以色為方便、以色為對象、以色為給養而存在,並且為樂此不疲故,它可以生長、增進、發展……(受、想、行同理)」「如有人說:我可以顯示識的來、去、消逝、生起、成長、增進、發展,而與色受想行無關,那他所說的東西根本就不存在。」所以識不是與物質對立的絕對精神。

  • 對於這樣的問題:如果沒有神我、自我,受業報的又是誰呢?沒有人可以比佛本身更能解答這個問題了。有一個比丘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佛說:「我已經教過你了,比丘們,要在一切處、一切事、一切物中見緣起。」
  • 根據佛陀的教導,執持「無我」(斷見)與「有我」(常見)的見解都是錯誤的。因為兩者本質都是我見桎梏。

法相宗所說

此宗立有、空、中三時教判,而以《解深密經》所說為中道了義教,即主張無有外境故非有,有內識在故非空,非空非有是中道。《成唯識論》卷七雲(大正31·39b)︰『故說一切法,非空非不空,有無及有故,是則契中道。』此外,並認為中道有:言詮中道、離言中道、三性對望中道及一法中道等義。

最了義經開示中道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七·師子吼菩薩品》善男子。汝問云何為佛性者。諦聽諦聽。吾當為汝分別解說。善男子。佛性者名第一義空。第一義空名為智慧。所言空者。不見空與不空。智者見空及與不空。常與無常。苦之與樂。我與無我。空者一切生死。不空者謂大涅槃。乃至無我者即是生死。我者謂大涅槃。見一切空不見不空不名中道。乃至見一切無我。不見我者不名中道。中道者名為佛性。以是義故。佛性常恆無有變易。無明覆故令諸眾生不能得見。聲聞緣覺見一切空不見不空。乃至見一切無我不見於我。以是義故。不得第一義空。不得第一義空故不行中道。無中道故不見佛性。

同經:不依不了義。不了義者如經中說。一切燒燃一切無常一切皆苦一切皆空一切無我。是名不了義。何以故。以不能了如是義故。令諸眾生墮阿鼻獄。所以者何。以取著故於義不了。一切燒者謂如來說涅槃亦燒。一切無常者涅槃亦無常。苦空無我亦復如是。是故名為不了義經不應依止。

有偈云:中以不二為義,道以能通為名,不執常斷二見,遠離空有兩邊。是為中道。

三性對望中道

三性對望中道是法相宗用語。又作三性相對中道或言詮中道。即就遍計所執性、依他起性及圓成實性等三性以論其中道義。

【三性對望中道】

《成唯識論》卷七謂(大正31·39b)︰『我法非有,空識非無,離有離無,故契中道。』對此,《觀心覺夢鈔》卷下釋雲(大正71·83b)︰『緣生法體非都無;於此緣生妄計一切遍計所執,體性都無。此緣生中,唯有遠離一切所執空性真如。於彼空性亦得有此因緣生法。故一切法,非空不空。如是三性相對,詮顯中道義也。』蓋遍計所執之我法,情有理無,故為非有;依他起性為理有情無;圓成實性為真空妙有,故為非無。既是非有非無,故與中道義契合。

此外,據《成唯識論同學鈔》卷七之一所載,除此對望之中道外,另有一法中道;一法中道即離言中道。離言中道是內證,對望中道是令他開悟。對望中道雖名中道,仍有局於『有』之嫌;若直就依他起、圓成實之法體言,實為本來空寂,一法之上已有中道之理,不須三性對望。


《心經》說什麼?有四項內容:

一、大智慧。《心經》就是講的大智慧。

二、破執著。《心經》要我們徹底地把我執、法執破除乾淨,連破除乾淨的這種意念也不要存在。

三、到彼岸。破除了執著才能到彼岸,但是也不要有到彼岸的心,因為《心經》告訴我們,無智亦無得。

四、大自在。在大智慧的指引下,究竟涅槃,圓滿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圓滿菩提歸無所得,一切都在般若空慧的指引下,來落實這些修行的理念。


悟後修不是禪定,是腳尖點過地。禪定是一個狀態。這個狀態功夫成片後~~~~~~~~~~~~~么么噠


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是同等重要!不如法的提問和不如法的回答都能誤導人!題主在提問數量上應有節制,在提問的質量上應提高!


你的問題有問題,誰告訴你如來藏和大手印,是不分別,不參與,不分析,不判斷啊??你現在在沒在分析?在沒在判斷在沒在參與?在沒在分別?你入睡的那一剎那,有沒有分別?


空性見的意思是,見到諸法的本來面貌。就這個舉個例子方便思惟,如有人將一個盒子放在六個人前面,其中一人已經知道了盒子里放著一個瓶子,這人肯定不用去判斷也不用去分析,他能直接說出答案,需要分析 判斷的是另外那五個不知道盒子里裝什麼的人。所以見到諸法本來面目的人,就不需要去判斷 去分析空性。


推薦閱讀:

TAG:金剛經 | 空性 | 科學禪定 | 如來藏 | 甘丹大手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