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近兩年沒有什麼好看的電影了?

這兩年 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國電影市場也跟著飛速發展 可是很多事先被吹得很高的電影自己去看了心裡只有兩個字

失望

很久不上豆瓣了 總是覺得影評比電影好看 書評比書寫得好 為什麼?

更新:剛才刷到了一個類似問題

為什麼現在爛片橫行?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64825756?utm_source=com.miui.notesutm_medium=social (分享自知乎網)


好萊塢都已經劇本荒好幾年了。

包括近兩年的奧斯卡作品甚至都是曾經劇本黑名單里挖出來的素材。

故事,已經被寫盡了。

隨著一系列漫改作品轟炸熒幕。

視聽技術,也快玩盡了。

我們經常會聽說,電影好故事最重要。

可現在,哪有那麼多好故事素材去找了,更何況在這浮躁快餐的時代。


有一次去看錶演,在那之前有朋友提醒我,「那只是一場秀,不要太挑剔的話感覺會更好。」我想我們對電影也是一樣,我們總覺得過去的電影好,是因為我們看到的老片都已經被市場和時間篩選過,大量同時期的電影普通人基本已經很難見到。而當下的電影市場其實就技術上來說比以往好得多了,就連一向被認為視效糟糕的國產片,這幾年進步也不小。

電影市場更大了,不用心的片子自然就多一點,觀眾的欣賞水平高了,眼光更挑剔,待時間流去,被以後的人們看到的又是一些優秀的電影。並且,有些所謂爛片也不是什麼都爛,只要有一部分做得不錯,就值得鼓勵。

畢竟有些電影是奔著流芳百世去的,有的只是想掙點錢而已,也有的電影可能隔了若干年來看,會迸發出當下所沒有的力量也說不定,「距離產生美」,一切留給時間驗證。


????

????

近兩年國產電影,國外電影隨著市場都在高產。

內地電影即便是你認為的不好,也至少《戰狼》系列開始突破內地電影的題材限制。

海陸空現在都有了,這些突破都是「好電影」的徵兆。

國外電影現在讓人驚喜的,是印度。

現在的印度電影,只要他在內地上映,就不會缺票房,原因就是,它不會「難看」。

再說說韓國電影,兩年來,韓國電影還在突飛猛進的拍,題材,內容還在加大尖銳的密度。

沒有好電影太絕對了。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需求和審美。

天天看《霸王別姬》也很痛苦的。


因為觀眾的審美需求的爆髮式提高啊!

是導演拍攝能力跟不上了


純印象流來答一下。

只談國內的話,有這個感覺是因為上個世紀最後那十多年實在湧現出太多好電影了。不管是「活著」和「霸王別姬」們,還是「頑主」和「甲方乙方」們,不過那個時候電影好看也不是電影語言和敘事手法比現在先進,主要還是因為劇本好,新千年過後王朔也沒什麼聲音了。

有回答提「戰狼」們的就真的快算了,同樣是商業電影,別說和國外比,和上個世紀末的「甲方乙方」和「有話好好說」們比都差的太遠了。

票房是很好看,但是文化輸出等於沒有,張藝謀好歹拍了部「英雄」呢。一些在電影語言,敘事結構,劇本上不說開創性,連做得好都算不上的電影,著實別拿出來說。

不能因為國產電影有太多狗屎,偶爾有那麼一部賣相好一點的,就去說它好吃吧。

我印象中,11年的「鋼的琴」應該算是很值得回味的電影了,不過算不上近兩年。提到這部實在是因為自己太喜歡。

我個人很喜歡的16年的「路邊野餐」,算是喜歡的人喜歡的不得了,不喜歡的人覺得不知所云。也就不提。

今年的話,「暴烈無聲」其實給了我最大的驚喜。「芳華」也算是值得一看的電影。

國外的話其實依然有很多好電影,不過很多是小製作,比如「海邊的曼徹斯特」們。

印度和韓國的好電影,質量依然穩定,雖然少有那種值得反覆回味的,但是都稱得上有力度。

姜文的新電影要出了,看看他能不能給出點驚喜吧。


觀眾的知識量提高,進而導致觀眾的審美水平提高,特別是對細節的要求越來越苛刻。現在的電影已經不是只需要一個好故事那麼簡單了,需要的是全面的完美,要求每個細節都不出錯。

現在是信息時代,每個人獲得的信息量、獲得信息的速度是以前的幾倍甚至幾十倍。

昆汀說自己當年在音像店工作,每天可以看幾部電影,每年能看上千部,自己看過幾萬部電影。上萬閱片量在當時是驚人的成績,海量的閱片量也是他後來成功的重要原因。

現在呢,看過上萬部電影的人大有人在,而且影片的質量要大大超過從前。以前你需要去音像店翻,一部新片可能短時間還找不到。而今天,電腦加網路輕鬆搞定,而且還能更方便的觀影,能隨時拖進度條,可以迅速看重點,以及篩選是否是自己喜歡的類型。

另外,現在人的知識量的增加,讓電影製作必須更加精良。以前很多知識大家不知道,電影拍了大家就信了,可現在觀眾能發現不合理。常識上的不合理是影片硬傷,一旦讓觀眾覺得假,那評價度直線下降。

這裡舉個經典的例子,《肖申克的救贖》,經典影片,各大排行榜穩穩前十的存在。但是我認識好幾個人都覺得這片子太假了。他們給出的理由很清楚,監獄的下水道中間會有柵欄,不清理這些柵欄怎麼可能從下水道鑽出去。是的,這些人都是先看過《越獄》的。

所以當年我們不知道監獄什麼樣,我們看安迪順著下水道跑了不會覺得假,只會覺得他堅忍,進而感到自由的重要。而看過《越獄》的年輕人,看到安迪順著下水道逃走心裡想的是「這是什麼玩意,能再假點嗎?還不如直接翻牆呢?」他們就感覺不到後邊的感情升華。

類似的情況很多。還是開頭的那句話,現在電影比以前難多了,每個細節都反覆審視,不然就可能功虧一簣。


謝邀。

編劇水平差,演員演技差,觀眾審美水平提高了,再加上套路差不多都玩過一遍了,所以覺得沒什麼好看的電影。


我覺得這幾年的好電影還是有的吧,比如《刺客聶隱娘》、《芳華》、《妖貓傳》、《至愛梵高》、《頭號玩家》


題主這麼問問題,讓人有點不舒服,近兩年來,國產電影的製作水平已經比15年之前那兩年好很多了,雖然商業片比好萊塢、藝術片比歐洲還有差距,但電影製作水平和工業水平都在穩步提升,電影市場也給予了非常好的反饋,藝術、文藝和各種商業類型片均有了口碑不錯的影片上映,不知題主所說的近兩年來沒有好看的電影如何體現?

如果題主說近兩年來沒有好看的國產恐怖片或者國產科幻片,那我無話可說(微笑臉)

根據題主的問題描述,我猜測題主對電影的要求比較高,推薦去看外國電影節的各個獲獎影片


瀉藥

針對作品:市場要求低了,觀眾(指emmm為了所愛之人的粉絲們)要求低了,演員(或明星)要求低了,自然成品質量不會高。

針對觀眾(emmm以上除外的):審美提高了,看的東西多了自然會明白之前那些有多麼糊弄。

還有一種,就是珠玉在前。

《唐人街探案2》《港囧》都不錯吧,但是一想到《唐人街探案1》《泰囧》《人在囧途》,總覺得最新的兩部不得勁兒。


這屆觀眾不行


樓上幾個都挺扯淡的,作為一個業餘的電影愛好者和從業者(主業是小說),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我猜題主的意思,不是說這兩年沒有好電影,而是缺少能跟經典電影媲美的作品,我也深有同感,大致先總體分析下,然後再對比和分析幾個點不應(一個字兩塊錢的我也是挺無聊的)。我不是數據黨,所說的都是自己多年觀影的經驗,喜歡查數據的自己去找下。

首先,從當代電影開始,好萊塢的輝煌是70到90年代,這三十年左右,湧現出了無數的好電影,直到今天仍然是口碑和評分最高的電影,個人認為,好萊塢真正的黃金時代(從大眾口碑和票房來評價,高端電影愛好者慢走不送),是從《教父》開始,到《肖申克的救贖》與《阿甘正傳》終結,尤其對國人來說,基本上對電影稍微有點追求的,看的也都是這個時代的電影。

70年代,是好萊塢電影的爆發期,湧現了一大批優秀的導演和演員,個人認為,原因一方面是美國社會經濟的趨於穩定和提高,但又沒有新型的娛樂方式來跟電影抗衡,電影成為那個時代的主流娛樂消費方式(這有點像是90年年代的大陸),而90年代中期開始,科技大爆炸,出現了更多的更新鮮的娛樂方式,分擔了人們的精力,電影的地位下降,一度甚至很蕭條,就電影的產業來說,3D電影的出現,拯救了電影行業,嚴格來說,是拯救了商業電影,以至於現在去電影院看電影,基本上都是奔著特效大片去的。曾經統治整個90年代的劇情片進一步失去市場。這就是你認為好電影(這個觀點有爭議)也來越少的核心原因。

那麼為什麼好的劇情片越來也少呢?

這個實在沒有辦法,我是寫網路小說的,曾經是寫出版小說,仔細分析過這個原因,當初有人批判網路小說沒營養之類的,很抱歉,這不是網路小說的鍋,也不是我國的特殊情況,差不多全世界文明國家,都在往這個方向走,主流大眾的藝術欣賞能力越來越淺白,甚至快餐化,大部分人不再願意看那麼深刻的東西,看小說,喜歡看小白文,看電影,喜歡超級英雄毀天滅地,反駁我這個觀點的,可以參考音樂,現在有多少人聽貝多芬肖邦莫扎特?這些今天是大師的人物,過去可都是時代最流行的。

舞台戲劇不也被影視取代了嗎?

古體詩到現代詩,現在連現代詩都沒人看了……北島顧城海子之後,你還能說出幾個當代詩人的名字?真的是當代人一個寫詩的都不會?

時代就是這樣的,除了偶爾刮一陣子復古風,大眾的取向,一直都是這樣子變化的,四個字:

爽,快,淺,白。

看到這,有人覺得很悲哀,人心不古世風日下什麼的,我覺得真心沒啥,社會的發展,就是這樣,好在藝術欣賞方面,任何人可以有自己的品位,不需要「同流合污「,你不喜歡商業片,就去看文藝片、劇情片。

這就引出第二個問題:「好」的電影的確越來越少,因為商業大片佔據了大部分的市場,別的類別,自然會越來越少,因為投資方做電影是為賺錢……但少,不代表消亡,好作品還是有的。

本來想具體分析一些類別的,可是要去碼字了……有空來更新。

先拋出一些爭議性吐槽觀點:

不少自認為有逼格的電影愛好者,認為凡是商業片都是垃圾,一提到好電影,就是希區柯克,就是昆丁,其餘都是渣渣。這觀點也是挺搞笑的,只能說,有些電影拍出來就是為了給人裝逼用的。

還有就是電影歷


最近這幾年挺多好看的啊。


《無問東西》中對當代學界的反思和《紅海行動》中真實的中國海軍都是亮點吧。


歷史長河裡,每一處有每一處的精彩,好電影肯定有,要去發現。(Ps:春節期間就看了一部台灣電影,不錯。《大佛普拉斯》,也顛覆我對電影旁白的認識)


其實是有的……並不是說只要是電影都好看啊,你覺得以前的電影好看那也是通過時間篩選出來呈現在你眼前的效果,就算是好看的老電影同時期也一定是不好看的電影佔據大多數,經過一代一代人口碑好評傳到你這一代基本上你看到的老電影都是剩下的精品了,同理可得現在也有好看的電影,只是你在這個時代看到的是更多同時期出來的不好看的電影,你就淡化了現在好看電影在你心中的印象了,等過幾代人後他們就不會接觸到現在這些爛片了,但是他們也會接觸到他們那個時代的爛片。

補充一點就是,現代的電影爛片比例應該是要比以前要高,這也會導致你對現在電影都不好看的想法,因為你接觸到爛片的概率提高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因為時代在發展,經濟水平上去了,有錢拍電影的人也越來越多,就好比小時候你家沒電腦,你去網吧上網玩遊戲充錢是不是都要仔細斟酌一下玩哪個遊戲充多少錢呢?因為條件限制了所以你很珍惜玩遊戲的機會,現在你家買電腦了你也工作了,是不是你想玩哪個遊戲就下哪個遊戲呢?充錢也是感覺無所謂了?同樣的道理用在電影也是說得通的,拍電影容易多了,拍的人也多了自然會提高爛片的概率


我是從來不看影評的人,挑電影全憑個人喜惡。除了陪別人看的電影。

每個人要求不同,我覺得這兩年每個時段都有我期待而且總能帶給我驚喜的電影。

喜歡就狂吹它,不喜歡就盡量不詆毀。

題主看不上,也不代表國內沒有「好電影」。每個人對「好」的定義都不一樣嘛


好看的電影有啊

只是沒有以前的多了

和如今娛樂圈亂七八糟的風氣有關吧,小鮮肉啊,資本注入啊,沒演技的演員啊


謝邀。

其實其他答主已經回答得差不多了。

首先想到的,當然是商業。商業害了現在的電影。

太多的真正優秀的電影,票房都不高。

《捉妖記2》,豆瓣5.2,分數不高吧,其中還要扣除一些情懷分。票房?23億,不好意思。

《頭腦特工隊》,豆瓣8.7,分數高吧。票房?一億都沒有。(還好這片在外國地區的票房還挺高的)

所以說,這個世界太現實,錢就是一切,為了錢,什麼片子都能拍出來的(無意吐槽捉妖記2,只是找不到好例子)。

第二,觀眾的審美,真的有待提高。

太多的人,根本不知道怎麼評價一部電影,覺得順自己的心意就是好,不順自己的心意就是爛,一切評價都過於主觀,不能客觀看待電影的優缺點。於是,我們可以看到,一部又一部劇情已經爛透了的電影爭先恐後地搶著上映,有點意識到人,都知道這種片子再怎麼拍也好不到哪裡去的了,但觀眾們喜歡啊!這些劇情都很符合自己的心意,不就不顧一切地進入電影院了嗎?管別人說爛不爛,我喜歡的就不爛。還好,最近觀眾的審美能力開始有提升的趨勢(尤其是我們班的人,分析起電影來專業程度不比專業人士差多少)

第三,觀眾抱有太多的情懷。

就最近的的《頭號玩家》,情懷加了多少分?很多電影,也就是把情懷拿出來賣而已。但是,同樣吸引觀眾啊!

第四,觀眾審美開始分散。

想要拍一部滿足大部分人的電影真的很難很難的(不是所有電影都像《瘋狂動物城》一樣,老少皆宜的)。觀眾審美點一旦分散,意味著想要贏得更多觀眾的口碑越來越難。認真負責,想要拍出自己的東西的導演,有時候反而會被黑的很慘(看看《小王子》被多少人罵「這不是小王子」!),這樣搞下來,導演遲早會不耐煩的(又要有創意,又說這樣不好那樣不好,算了算了,還是賺錢最好)……悲哀啊。

綜合來看,還是觀眾原因導致的。想要好電影,首先就要支持好電影,而不是義無反顧為爛片加油。


謝邀!

其實不單單是近兩年,整個電影乃至整個藝術文化界這些年都鮮有驚世製作,之前在自己的公眾號:Radio Mars上也談過這個問題。個人覺得這其實跟整個世界發展的情款是息息相關的,現在的社會不管是科技還是文化方面,相較百年前其實是明顯放緩的。而且,似乎歷史在告訴我們,在每一次世界性的大變革下往往那個時期的科教文衛也是最為「狂躁」,最為「發達」的。歐洲的兩次工業革命、中國的唐皇盛世等等,無不在促使科技、經濟高速發展的同事也催生出很多大作家、大文學家以及流傳至今的文學作品,而且這些大家大多是多專多才,及時科學家也是藝術家的例子就不多贅述了。

只能感慨或者惋惜,可能我們現在生活的時代就是一個按部就班,亦或是缺乏思想撞擊的時代吧!


推薦閱讀:

過去一年,深焦讀者最愛的31部電影
這部戲你看得懂嗎?張學友、劉德華飾演的電影《江湖》!
權游少狼主和御姐組CP,車開很快,繫緊安全帶
誰是《權力的遊戲》里最開掛的角色?

TAG:電影 | 閱讀 | 豆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