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未成年犯法為什麼要保護?

這幾天好幾個未成年殺人,結果卻未達到年紀被釋放,為什麼要保護?


未成年人保護法存在是合理的 但是到現在這些大大小小的未成年犯罪 被這個保護力度有的可以幾乎沒啥事 你就可以知道有多畸形


我覺得原因有以下幾個吧。我覺得拯救孩子就是拯救社會,消滅未來社會隱患。

第一,孩子可塑性強。小孩和成年人不一樣的就是他們三觀尚未形成,有時候交了壞朋友或者看了不良視頻書籍可能就會做一些非常惡劣的事,我們不能說說有的孩子未來都會變好,但是很大一部分孩子再教育之後會改變很多。而且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犯了很嚴重的罪,可能小偷小摸,這樣的家長教育一段時間就好了。

第二,太年輕了未來很長。我覺得這是為了社會發展好,你把一個不到20歲的孩子關起來,我國刑法有期徒刑累計最高25年,頂格判這人45也出來了。那這麼一個在監獄這麼久沒有一技之長的人出來之後除了犯罪還能幹啥?不如好好教育教育,最好有個工作啥的乾乾。

第三,未成年人對家庭影響大,保護未成年人有利於家庭社會穩定。針對未成年人有個探望制度,就是未成年被關進去了檢察院要安排家長見這孩子一面,這些家長要見孩子哭的都不行了。成年人基本就沒這麼些事了。

受現在媒體的一些影響,感覺把小孩子已經妖魔化了,看了很多描述感覺這些孩子像頂著天使臉的小惡魔一樣犯了錯誤往未成年人保護法後面一躲還發出陰深深的笑聲。但其實高智商犯罪的真的很少,電視都能播,現實里犯罪的大多都很傻。

拿我遇到的舉例有個男生不念書了再打工,然後他有個朋友人品不好,說我領你弄錢去就領他砸車,大概連砸12台(記不清了)車玻璃,偷了一堆電子狗和眼鏡還有20塊錢,最後打車全賣開出租得了,然後計程車給了他們500左右,其中付車費100(跨市打車),倆人拿著錢吃飯上網,剩下錢倆人一分給這個男生不到100塊錢。當年那些電子狗一個就500多,眼鏡有幾個名牌,盜竊金額一下就夠了。這男孩從來沒有過盜竊前科,就是這朋友一直勸就聽了。

還有個合夥盜竊的,就偷一條街上的一家小賣店,沒錢就去偷他家,人家被偷急眼了就按個監控…最後被抓了。

保護孩子表面上是保護孩子,更多的是保護這個社會穩定和未來。

另外,孩子被保護的犯了罪也沒啥事兒真的不是啊。孩子也要區別對待,現在檢察院有這個部門,對於這些孩子基本就是鼓勵他們就業,鼓勵家長參與,進行心理諮詢,定期進行教育。我們有個附條件不起訴制度,就是我先不起訴,但是給你半年時間,你必須按時來報道,表現不好接著起訴你。制度肯定還是不完善,但是慢慢來吧,孩子要是犯了罪還不管那未來就更無法無天了。


因為很多人堅信人性本善,期待著TA悔過的那一天。「每個人,不論是誰,都應該有被原諒的機會。」


我就是來看看大家是怎麼回答的。


因為他們還不懂事。

好吧我這麼說你肯定無法接受。

未成年指18歲以前的自然人。這個期間人還沒有形成明確的三觀,從違法原因上,他們的違法行為很容易被誤導或者因為衝動而發生違法。

所以,從主觀上來說,他們違法行為是情有可原的。

但是現在有許多未成年惡性違法犯罪的情況。這個時候,主要考慮直接適用法律的客觀影響。

如果這個時候,給他們一些處罰,例如判刑,拘留等。那麼會讓他們心懷怨恨,反叛社會,他們出來以後,因為錯過了接受教育最好的機會,他們無法立足,如果讓他們回到學校,他們又會受到身邊人的排擠與歧視。這要下去,他們只會越來越怨恨社會,逐漸發展成變本加厲報復社會的惡性犯罪。

但是如果換一種方法,其實未成年人的三觀可塑性很強,教育他們能夠很大程度上讓他們回歸正軌。

但是對於故意傷害,殺人,強姦這樣的嚴重危害社會的惡性犯罪,我也認為需要一個類似於勞教所的地方隔離起來,直到能夠確保消除他們的社會危害性才能讓他們回歸社會。這個勞教所里應該正常的讓他們接受教育,並且不能驅使過度勞動。


其實法律也針對不了個例吧,只能說是面向大眾,這些孩子只是僥倖。

主要其實是希望再給他們一次機會,希望在三觀塑成的年齡段里教會他們一些什麼。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眾多法盲對《未成年人保護法》的錯誤看法?
當年,「我」是校園霸凌的受害者
校園欺凌嚴重影響到受害人什麼程度?
【2018.12.27】姚金易被害案二審——維持原判
怎麼看待未成年人談戀愛?

TAG:未成年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