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溫柔的對待,以及愛自己的孩子?

沒結婚生子前,我是一個十分喜歡小孩子的人,如果知道有誰家的寶寶一起去玩,一定會十分開心與期待。 對別人的寶寶抱著愛不釋手,溫柔愛護,十分耐心…

自己生了寶寶後,生下來時一點也不喜歡,還厭煩… 當然作為一個有素質的人,對寶寶基本的吃喝拉撒照顧是不會少的。 她平時不哭不鬧的時候,我是和藹可親的媽媽,但一發脾氣愛哭的時候,我並不能做到像對別人的孩子那樣有耐心,會瞬間爆發,控制不住的時候會吼她,狠狠揍她。 揍完看見她驚恐、委屈的哭,又會心疼抱抱她,安慰她。

一天天長大,我也怕她會留下心理陰影,但是控制不住,有時候真的是厭惡,怎麼辦?


謝邀。孩子一發脾氣愛哭鬧時,媽媽忍不住怒吼發火,甚至打孩子,一定會對孩子有負面的心理影響的。

這種情況很多家庭都有,理智腦控制不了情緒腦。

英國心理學家Linda Kaye曾經有過對圖像和文字信息與大腦關係的研究,她發現,當場景圖像被接收到大腦時,會跳過思考過程,直接啟動了情感處理機制!即大腦處理文字時,會經歷思考和邏輯;當大腦處理圖像,即目睹某個場景的發生時,就直接啟動情緒機制。這就好比父母看到孩子的一封道歉信,信里寫著他當天做的各種調皮搗蛋,這時父母反而不容易生氣;當父母直接經歷孩子的各種調皮搗蛋,目睹事情的發生和結果,他們便一下子被激怒。因為孩子的「搗蛋」場景直接通過圖像形式進入父母大腦,觸發了情緒應急機制。所以,咆哮父母便一觸即發了。

下面是三種常見方法:

1、咆哮父母讓孩子和家人監督

我認識一對夫妻,妻子脾氣比較暴躁,每次回到家總會生氣。後來她跟我說不能這樣做了,因為她的兒子不喜歡跟她一起,連孩子的爸爸也乾脆躲著她。在我的建議下,她跟孩子的爸爸進行了長談,還向丈夫兒子認錯,說自己的壞脾氣不對,希望丈夫和兒子監督她糾正。有一次,當她因為看到孩子的爸爸煲湯時燒黑了鍋,忍不住「吼」了一句後,旁邊響起了兒子的話:「媽媽,你發怒了。」那一刻,她突然感到高興,因為被孩子這一提醒,怒火反而沒了。

為什麼被提醒後,怒火便沒了呢?「媽媽,你發怒了」,文字信息被大腦接收,觸動了大腦的思考機制,而思考機制接著作用於情緒機制,所以怒火熄滅了。

2、咆哮父母每天自省

我們很多人有睡前寫日記的習慣。有一位老教師曾經跟我說,她年輕時也愛朝孩子咆哮,因為她是單親媽媽,生活工作的壓力都很大,每次一遇到孩子「不聽話」就發作,但每次吼完,看到孩子緊張兮兮的樣子便後悔不已。那種心情就像給小樹苗下了猛葯那般難受。為了自我提醒,她每天晚上哄睡了孩子後,就在微弱的油燈下面寫日記,反省自己每一天的情緒,尤其是朝孩子發脾氣的情況。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她驚喜地發現,日記記錄的咆哮次數少了,慢慢地被越來越多的喜悅的情緒取代。

自省其實是一種非常好的習慣,能幫助父母們成長,解決一些「知易行難」的情緒失控問題。富蘭克林說,我必須改掉壞習慣、培養和建立好習慣,才能讓思想與行為一致。他深知「聽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的人性本質。所以「知道」跟「做到」是兩回事,壞習慣需要持之以恆地堅持才能改正。在情緒失控方面,父母們尤其要注意。

3、咆哮父母學會「中斷」

懂得自省咆哮行為,壞情緒發生時還能及時「中斷」,屬於情緒自控的高層次了。因為不容易!發脾氣其實是下意識的「動作」,因為幼兒說在前面提過了,咆哮是情緒先行導致的,而「中斷」是有意識的「動作」。就像一個孩子溜滑梯,一滑就往下溜了,孩子很難中途停止。情緒爆發也是如此。所以要經常有意識地「中斷」才能最終做到「中斷」。

有關「中斷」,我有2個好tips,您可以看看我這篇專欄文:

黃杏貞:不把孩子當情緒發泄桶:父母該學會2招好用的情緒管理小Tips?

zhuanlan.zhihu.com圖標


謝邀。

首先說一句,撇開其他因素,您在問題描述中真讓人覺得...是在找「借口」。

真的,說句老實話,我很少(當然和閱歷少也有關吧)看到有人會在分析自我的時候說自己:『有素質』,「和藹可親」等自我誇讚的詞語。反倒是您的第二段比較像是絕大部分人抱怨的時候會說的那種語氣...


題歸正轉。

首先,我沒孩子,但是家裡養了貓和狗。和他們在一起真的就和養孩子一樣....so,您以上提到的那些情況我基本上都有。

(P.S.:如果您不高興我的這種類比,直接無視就好)

沒結婚生子前,我是一個十分喜歡小孩子的人,如果知道有誰家的寶寶一起去玩,一定會十分開心與期待。 對別人的寶寶抱著愛不釋手,溫柔愛護,十分耐心…

沒養狗前,我在外面散步看到別人的狗就超級羨慕,也會對別的狗特別友善;沒養貓前,每次去領養中心看到貓的時候,都會進去陪他們玩(領養中心有幾個大房間會放幾隻貓在裡面,參觀的人可以進房間和貓接觸)。

所有人都覺得我是超級溫柔耐心的人,因為我對那些貓狗特別溫柔。

我也以為我肯定適合養貓狗。

然而,當把他們領回家的時候,我的溫柔耐心逐漸減少。

難道我之前對他們是虛偽的嗎?

不是。

舉個例子。

有一個女生喜歡某個男生,因為這個男生非常有耐心,素質高且總是支持她的決定。

然而,在兩人結婚後,事情發生了轉變。

女生髮現,這個男生的耐心,是因為他做事慢吞吞。而自己又是個急性子,於是每天男生慢了,女生就會吼他;這個男生素質高,只是對外的,而在家裡,簡直就是雙面的:他不小心尿到了地上從來不擦;鍵盤俠,總是在家裡罵罵咧咧;吃瓜子把皮吐在地上....支持她的決定,只是因為他沒主見,聽風就是雨。

這樣說,不知道您明白我的意思了嗎?

簡而言之,就是您不是不喜歡孩子,您只是喜歡那種「外在」,也就是:孩子不讓你感到麻煩,您只要表現愛就好了。

自己生了寶寶後,生下來時一點也不喜歡,還厭煩… 當然作為一個有素質的人,對寶寶基本的吃喝拉撒照顧是不會少的。 她平時不哭不鬧的時候,我是和藹可親的媽媽,但一發脾氣愛哭的時候,我並不能做到像對別人的孩子那樣有耐心,會瞬間爆發,控制不住的時候會吼她,狠狠揍她。 揍完看見她驚恐、委屈的哭,又會心疼抱抱她,安慰她。

在狗領回家後,我過得...一言難盡。

那個狗兩年六個月大,卻總會在屋子拉屎。開始的時候,我覺得沒什麼。時間一長,我看到了他在屋子拉的屎,就開始吼甚至會動手打她。

還有散步問題。每次散步,她只要看到人或者狗,就會沖著人家吼叫。每次我都要勞心勞力的拉她甚至吼她。這種情況在夏天尤其明顯,因為很有幾次我都會遇到一個帶著大型犬散步的男人。那個男人基本上就是背著手在前面走,他的狗在後面乖乖的跟著。每次看著人家的狗,再看看自己的,這種感覺真心不好受。

更可怕的是冬天。這裡的冬天雪特別多,很多時候我不是很想出去,但是被母親逼著出去。人行道上基本上是冰,每次走都要小心翼翼。縱觀整個小區,冬天帶狗散步的,只有我。

您說,這種情況,我能多高興,喜歡?導致我看到狗犯了錯,或是不符合我的期待,我就直接吼。有時候吼完了,也會內疚。但是下次照樣吼。

至於我的貓,他的情況比狗好多了。因為他比較依賴我且聽我的話,真正惹我生氣的情況很少,所以我對他耐心向來多。

這樣看,您或許明白了。

您對自己的孩子,和我對我的貓狗一樣,是有一定「要求」的。

您希望自己的孩子不吵不鬧,這樣您才會愛孩子;而我希望貓狗聽話懂事,這樣我就會愛他們。而我們一旦得不到好的反饋,就會有激烈的反抗,覺得以強制弱會得到好的結果。

這個問題,不是誰對誰錯的問題,而是某種被『默認』的規則。

您回想一下,在您小時候,您出了什麼問題,比如:小時候考試不及格,被冤枉等等,您的父母是怎麼面對這樣的情況的?假設您反抗,您的父母又是如何面對這樣的狀況的?

成人後,您有了工作。某一天,您所在部門某個文件出了問題,究竟是誰出來背鍋?而這個人說自己冤枉,結果又如何?

這就是大家默認的,強大的一方永遠都是對的,而錯的,永遠都是弱勢一方。而當弱勢一方變強,這個「規則」依舊存在。


意識到了問題,雖不代表能解決問題,但是至少可以慢慢改善。

之前看過一篇文章,裡面提到了一個觀點:

母親和孩子一樣大。

什麼意思?

母親在成為母親之後,她是新生的,因為她什麼都不懂。而孩子在出生後,也是新生的,因為他們沒有當過任何人的孩子。

在這一過程中,母親在探索如何做母親,只是做對了一半。母親更應該探索的是,如何和孩子一起成長,也就是所謂的結伴而行。

您要清晰而明白的告訴孩子,同時告訴自己:我是第一次作為一個母親。在之前,我的身份是女兒,妻子以及XXX(職業名稱)等。前幾個身份年齡還在增長,而母親這個身份卻依舊年幼。我可能不明白怎麼做好(至少現在),但是我願意和你一起成長,你有多大,我這個母親的身份就有多大。也許我在這一個過程中會犯錯,但是我們一起成長。所以,以後,請讓我們一起攜手面對吧。

這樣,您才會有機會,逐漸成長為一個好的母親。

相互扶持,相互成長。這才是一個母親真正成長的方式。

個人拙見,如有冒犯,敬請指正。


愛孩子,就要恩威並用,一味溫柔對孩子,沒意義。


建議樓主讀心理學相關書籍,我是從武志紅老師的書入門的,其中大意是說,許多人心理年齡和生理年齡不符,說白了內在需要成長,修鍊。當我們內在的小孩遇到真正意義上的孩子時,彼此碰撞,很難平和下來。不知道您能聽懂我的意思嘛?總之,照顧孩子愛孩子,知道孩子需要什麼。照顧自己愛自己,了解自己真實想法需求,都是值得學習的。相處是門藝術,與自己與他人,您已經邁出了第一步,學會了反思,下一步就是如何調整啦。相信只要有心,任何困難都會解決的。(這不是心靈雞湯哈哈 )


任何時候對孩子說話都要溫和有禮,學會等待孩子。「溫和而堅定」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則,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也需要無條件接納,重要的是交給孩子處理事情的辦法而不是一味責怪甚至毆打。我說的是接納,不是一味縱容。對事不對人。生氣的時候學會冷靜。

多去看關於孩子教育的書籍,這樣子才能了解孩子的年齡特點,我是蒙台梭利教育教學的老師,以前才畢業的時候真的什麼都不太懂,後來通過看書學習,和在小朋友身上觀察所得的經驗,現在才能說自己有一點點的了解班上的小朋友了。更重要的是,我找到了我和家庭中讓我痛苦的根源。

要想到現在的等待和培養,是為了以後他自己能夠適應這個社會,孩子在成長,自己也在成長。

做家長沒有說明書,任重道遠啊。


把你自己的內心變得溫柔吧,真正的溫柔是一種懂得、包容、和慈悲


溫柔的對待,多觀察,多讀書,多體驗生活,要自己發現,不好意思,我是學生,沒孩子,您加油,和小朋友共同成長


1、了解孩子所處年齡段的心理發展。只有了解,才會理解,避免對孩子成長過程中產生誤解或隔閡。

2、平等對待。從內在認識到平等關係,行為上才會尊重。不能把父母當作權威。

3、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提升自己的覺察力,在與孩子相處時,隨時覺察自己的情緒和行為。(若是自己情緒不好,建議寫情緒日記,等情緒平穩,再與孩子相處。)

4、親子互動。根據孩子的不同年齡,選擇相應的親子互動方式,比如親子遊戲等,增進親子感情。

簡單的回答希望能夠幫到您。我自己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學過一些親子教育和心理學知識。歡迎加微信交流。我的微信號:su191437754


推薦閱讀:

晚安 | 願你在夜曲中的溫柔入眠
暖一束陽光,願時光溫柔相待
王北車《陷阱》,溫柔不一定是陷阱,陷阱一定溫柔
《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 | 給孩子自由和溫柔
「娘炮」兩個字,殺死了多少溫柔的男孩

TAG:孩子 | 父母 | 父母教育 | 父母關係 | 溫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