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癥狀該怎麼控制呢?如果同時得了抑鬱症會不會加重呢?

今年高二,下一年就是高三了,可是有輕型抑鬱症和焦慮癥狀,我想知道怎麼恢復呢?焦慮癥狀和焦慮症有什麼區別嗎?求大神幫我,畢竟我之前就因為焦慮影響過考試,現在已經影響到學習了,不想學,可是越不想學越焦慮,好像進入死循環了,請問該怎麼辦呢?我也是今天到醫院檢查的時候才知道有病的&>:-&<之前以為是心情不好什麼什麼的_(:3 」∠ )_沒想到怎麼嚴重 有過來人可以指點我一下嗎?不勝感激!


這種水平,根本連病都算不上。這麼簡單的量表測試,只能說你現在的心理狀態。還完全達不到病的水平。

不過個人感覺,你的家庭環境可能不太健康。因為焦慮症一般是來源於外部無法解決的壓力。而躁鬱症是本能的條件反射,認為事情無法解決,而表達出的發泄情緒。這兩種情況同時存在,一般說明當事人,缺乏應對問題的經驗和心態。容易進入壓力過大的狂躁狀態來發泄。

可其實每個人面對壓力的時候,並不一定都是用發泄來減壓。所以對你來說,還是因為發泄有用。這跟你所處的家庭環境有關。我個人感覺你的父母可能有些時候,跟你溝通很少,所以導致你必須要靠狂躁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至於焦慮,你始終沒法正確的理解問題,找到解決辦法,這其實就是焦慮最大的來源。

至於你說的學不進去。我個人判斷,你既缺乏對學習的短中長期目標規劃,也缺乏各學科學習的高效學習方法。缺乏在學習過程中自我激勵的成就感和自我肯定。這基本上是沒有得到過正確引導的表現。建議你按照我說的思路去了解一下,為啥要學習,如何學習相關內容。既然父母指望不上,就只能自我激勵了。

做事的時候,假如你去掉父母這一個因素,考慮其他解決辦法,可能會更好一點。


建議辯證行為療法調節焦慮

辯證行為療法中的tipp法了解一下,公眾號里有寫

歡迎關注精神健康公眾號

雙相躁鬱世界


謝謝邀請

焦慮情緒的本質,是一種對於潛在失控的恐懼。

如果要解剖焦慮,從上到下,可分為三層:第一層,不確定性;第二層,失控感,不安全感;第三層,恐懼。

心理學家Freeston等人提出了「無法容忍不確定的程度」的概念,它被認為影響著「不確定」和「焦慮」之間的相互關係。

不確定性越大時,我們的焦慮程度就越高。

當我們面對的情形是未知、不確定的時候,這會帶給我們一種不在掌控之中的感覺,讓我們覺得不安全。

而面對一種潛在的失控,或不安全,我們所感到的焦慮,其實是人潛意識中的恐懼,甚至是危及生存的恐懼。

焦慮的本質,是對潛在的失控感的恐懼。那麼,我們不論是從恐懼的層面,還是從失控的層面來做工作,都可以緩解焦慮。

(1)植物性神經調節:運動和正念

大家可以嘗試從通過運動和正念的方式,從植物神經方面調節我們的恐懼情緒。

比如,慢跑,瑜伽,都可以增加大腦的多巴胺和內啡肽,讓我們平靜、放鬆下來。而通過運動,大腦中積極情緒的迴路也會增多,幫助我們抵抗恐懼。

而許多臨床試驗和研究顯示,正念對焦慮的干預作用尤其明顯。

正念,是來自於有目的的、此時此刻的、不評判的注意所帶來的覺察。

研究數據顯示,2周以上的正念,可以增加內心的平靜感與幸福感,改善人的睡眠質量,8周的正念,對人腦部的功能也有顯著的改變。

研究人員掃描正念前後,被試者的大腦發現,負責注意力和綜合情緒的皮層變厚,與焦慮、恐懼及心理壓力有關的杏仁核區腦灰質變薄了。

2)系統脫敏法:增強對恐懼的耐受力

之前學習過一個對於特定性恐懼症的治療案例。一個小朋友對於毛毛蟲特別害怕,連毛毛蟲的圖片都不敢看。

諮詢師拿了一個裝著毛毛蟲的透明玻璃瓶,給她做類似系統脫敏的訓練。

諮詢師先把玻璃瓶放到一個比較遠的距離,讓小朋友對玻璃瓶大聲喊:我害怕你。一聲比一聲大。當喊了一段時間,把玻璃瓶逐漸靠近小朋友,然後再讓小朋友用同樣的方法喊。然後再靠近一點。

通過這樣逐漸的靠近,最後小朋友敢直視毛毛蟲了。

這種系統脫敏的方法,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借鑒。我們可以通過逐漸增加對這個恐懼對象的耐受性,來消除恐懼情緒。

但是,如果我們自己做不到,也不要勉強。我們可以尋找諮詢師的幫助,在諮詢師的保護和幫助下,來完成這個訓練。

希望這些小貼士能給你帶來幫助。


謝邀。如果長時間感覺不舒服,並已經影響正常學習和生活,可以考慮催眠調節。

很多焦慮、抑鬱、和自殺傾向,都是青春期的時候,開始萌芽和發展的。病情發展迅速的,會在中考或高考前爆發。通常,這個時候爆發的,會被家長以「考試壓力太大,導致情緒不穩定」而貽誤病情。病情發展緩慢的,會在上大學後爆發。而在這個時候爆發的,會被家長以「遠離家鄉,導致情緒不穩定」而貽誤病情。直到「最壞的結果」發生了,家長才後悔莫及地想:如果當初……

為什麼是在「青春期」?

青春期,是孩子們生理髮展的一個顯著加速期。他們身體的各個方面,都在迅速發育,並且逐漸達到成熟。

然而,「青春期」時心理發展的速度,卻遠遠跟不上他們生理的發展。因此,就造成了孩子們在身心發展上的種種矛盾,並使他們面臨一些心理危機。

「青春期」的心理行為偏差

青春期,在發展心理學裡,也被稱為「危險期」。

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們,身心發展失去了平衡,感受著許多心理矛盾和衝突。如果解決不當,就會出現以下這些,比較嚴重的心理行為偏差,乃至精神疾病。

a. 心理生物性紊亂

青春期的心理生物性紊亂,主要表現為,孩子對自己身體機能的異常關注,或者對某些疾病的過分誇大,或是對本來已經很好的身材表示極度的不滿意。

比如我用催眠和心理諮詢治療過的一些青春期的女孩子,身高體重的比例很標準,但是總是覺得自己太胖,瘋狂節食,引出的厭食症、暴飲暴食症等等。我做過的一個最極端的例子,小姑娘163cm的身高,體重35公斤,但是還是覺得自己胖,還要繼續減肥。

b. 自殺的傾向和行為

自殺的傾向和行為,在童年期非常少見,從青春期開始,到青年期,呈直線上升的趨勢。

一個重要原因,是從青春期開始,個體需要面對的困難和煩惱突然增多。如果得不到及時解決,積累起來就會導致心理崩潰,有人就想用自殺的方式來解脫。

薛尚的案例,其實就是在青春期的時候,困難和煩惱沒有被及時解決。反而越積越多,最終導致了大學時候的厭學和自殺傾向。

c. 青春期精神分裂症

從15歲開始,青春期精神分裂症的發病率明顯上升。

這種病的發病原因,主要是由遺傳所致。但是,這種遺傳因素,之所以在這個時候起作用,還是由於「青春期」的特殊的身心狀態所決定的。

青春期的孩子們,在心理上敏感而脆弱,最易感到壓抑、挫折和焦慮。這種消極的情緒狀態,是致病的一個重要原因。

怎麼辦?

很多「疑似抑鬱」、「疑似焦慮」的學生家長,通常會問我:「我現在該怎麼幫助孩子調節?」

我的答案很直白:如果你的孩子,確實是焦慮、抑鬱、厭學和自殺傾向,作為家長,你最好什麼都不要做。讓專業的心理諮詢師,來解決專業的問題。家長任何善意的』輕舉妄動』,都可能導致萬劫不復的後果。

而如果你的孩子,只是短期的情緒波動。那麼,你只需要做好一個「家長」,應該做的事情就ok了。

「青春期」的家長應該做什麼呢?接納孩子的成長,關心孩子的情緒,鼓勵孩子的獨立。

每個孩子,都是落入人間的天使。天使在成長的過程中,是一定要經歷磨鍊和坎坷的。我們這些做家長的,存在的意義,並不是要拼盡全力去保護這些天使。而是要和這些天使一起,面對磨練、戰勝心魔、共同成長。

你,要和孩子組隊,打敗「青春期」會出現的「心魔怪獸」。你,真的準備好了嗎?

相關文章推薦:導致孩子的焦慮、抑鬱、強迫、多動的,竟然是它!~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mI_1_CKqET8bR_XlrTslbA

文章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宋婷婷Vivian」(ID: xinlinaxieshier)。歡迎關注!


你好!首先僅憑測試結果,不與你本人溝通,是不能給出準確而負責人的建議的。就你提供的信息而言,如果是抑鬱症,那麼藥物干預是需要的。但是因為你的是輕型,可能要看醫生給你的建議了。或者密切觀察自己的情況。第二焦慮癥狀和焦慮症還是不同的。一般焦慮症是持續6個月以上了,伴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以及運動性不安,即坐立不安,影響正常生活。而焦慮癥狀有時候是伴隨強迫出現,只是一段時間內因其他心理問題帶來的變化。你的情況也可以考慮看看心理諮詢,進行一個系統的干預。


你好, 中學生抑鬱焦慮的發病率確確實實是很高,要達到百分之二三十以上。

我看你的心理評估是在北京安定醫院做的,這是一個非常正規的醫院。建議你繼續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包括藥物治療和(或)心理治療。


你的焦慮和你的期待有關。讓你了解真正的期待的時候,你的焦慮就會像烏雲一樣消散的


神經衰弱,焦慮,強迫,抑鬱這些都屬於神經症,(不是精神病)主要和自主神經功能失調有關,也和自己的人格特質,個性,生活中的事件有關,過去講解脫煩惱,具體就是解決情緒問題,所以古人就發現靜坐和有氧運動,改變自己的想法和態度(感悟,頓悟)很重要。


診斷說明足以給出正確的治療指導

仔細觀看診斷說明就可以發現:

1:重複用詞:「明知……卻又」

2:「人際關係敏感因子」和「抑鬱因子」共同導致「焦慮因子」

3:輕度焦慮:因為「對人際關係或人際交往過分擔心和煩惱」

綜合評價:

1:長相雖然很重要,不是唯一

2:口才雖然很重要,不是唯一

3:朋友雖然很重要,不是非要在高中建立穩固關係

4:過分的謙虛=妄自菲薄

5:不是誰都可以通過努力看書獲得高成績

6:現階段承認部分同學比我優秀

7:就全全部同學都比我優秀,也只是現階段

8:所有影響自己變強大的「因子」,統稱:負能量。

9:一天只有24小時,吃喝玩樂睡要佔一半。

10剩下那一半絕對不能讓「負能量」佔據。

11:「負能量」佔據一天,你就退步一天。

12:趕走負能量,你就+一天。

13:如何趕走?「明知…卻又」改成「知道…所以」。


醫生診斷之後會有相應的醫囑。按照醫囑來,該吃藥吃藥,該諮詢諮詢,該調節調節。

不必要想太多。網上的建議只能做參考,因為相隔太遠,連隔靴搔癢都算不上。


謝邀。

這種情況醫生沒給你開藥嗎?

這種情況最快捷的方法是吃藥。心理諮詢一來貴,二來慢。

但是藥物有時候會有嗜睡的情況發生,不適合學生。

焦慮和抑鬱是一起的,不存在加重。都是腦部的5-ht和去甲腎上腺素出現問題。所以需要用藥物控制。

如果醫生沒給你開藥,可以去神經內科開藥吃。


謝邀

焦慮癥狀即焦慮情緒,人人都有過焦慮的體驗。焦慮症即焦慮性神經症,需要有三個維度:病程長短;精神痛苦的程度;社會功能受損的程度。就你的情況而言,減輕焦慮主要在於減輕壓力,減輕壓力在於調整你的目標期望。一般來說,高考的目標期望比你的實際水平略低,是比較合適的,也是有利於正常發揮,甚至超常發揮的。

越不想學越焦慮,很可能是你的目標期望高,就覺得自己差距很大,就喪失了前行的動力。有一個具體的做法是,每一次考試進步1----3名,漸進式地進步。總想著曾經最好的名次,達不到就沮喪,體驗挫敗感,這不利於心態的調整。

在有焦慮和抑鬱情緒時,尋求心理諮詢是可取的方式。尤其是有經驗的心理諮詢師,高考前的心理輔導效果顯著。可以看看我公眾號:tmyxlx 中的一篇原創文章:高考金榜是一時之榮耀,終身學習的興趣和能力是一生的事


自我調節,多和醫生溝通,坦誠布公的那種,不專業的人面前就不要提這些,以免加重。


謝邀

我確診做了彩超,腦ct,心電圖,眼動,腦什麼漲什麼的一個,醫生說這些量表是心理測試沒有太大的作用。

這麼多檢查做出來醫生只給我一個焦慮,抑鬱狀態的診斷結果

所以不知道你說的「輕型抑鬱症焦慮症」是怎麼判斷的。

最後,焦慮症抑鬱症影響學習是肯定的,但是很多人都帶著這些不完美拼過來了,怎麼你就不行?

本人中度偏重度焦慮症,(量表顯示嚴重抑鬱就算輕度抑鬱吧)患者,高三最多一個星期三次嚴重驚恐發作,平時抑鬱到拿筆捅自己的手,17年以高本地一本線83分的成績考進某211大學。

痛苦是肯定的

但是高三時期的我知道,此時我只有兩條路。要麼成為一個廢物,要麼賭上疾病加重可能自殺的風險,去拚命學。

我選擇了後者

自殘過

也考慮過自殺

可最後還是過來了

希望你能慢慢好起來

送你一句我最喜歡的話

願你付出甘之如飴,所得歸於歡喜

加油,希望等到你高考的好消息。


我覺得適度的焦慮是一件好事,影響學習和生活那就就醫。


《道德經》告訴你焦慮症的治癒之道

《道德經》作者老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在短短的五千言中,包含了非常高深的哲學智慧。常讀這本書,相信不同的人可以從不同的方面找到自己所想要的答案。

我們今天只是針對第二章的內容結合焦慮症的治療談談一些感悟: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在老子所描述的這個我們凡夫的世界中,任何東西都是因為一個存在,而另一個就相應的出現。就我們人的心靈層面來說,我們任何一個心靈,只要有平靜的時候,必然也就會有躁動的時候。同時我們的情緒亦如我們的八卦圖,任何的快樂之中也一定包含一定程度的痛苦,任何痛苦之中也一定包含一定程度的快樂。這也正是 「有無相生」的道理。

曾經在醫學界流行一種通過外科手術來摧毀心理患者大腦中的「病理性病灶」的設想,但是,後來在國際上這種方法被嚴厲禁止,因為當一個人對痛苦的感知沒有了,自然也就不會有幸福的感受力。也就是說它們是一不是二,並不會出現只有一個而不會有另一個的局面。

反過來說,我們在面對癥狀時,總是試圖滅之而後快,在出現相應的反應時,不是恐懼就是逃避。殊不知任何緊張、焦慮等情緒都是正常的,而我們的癥狀之所以會增強,就是因為我們認為那些情緒不正常,而試圖消滅那些癥狀所導致出來的。這也就是老子所說,知道什麼是好的,就不好了,或者不好的就出現了。

你認為沒有那樣的情緒是好的,於是你就去執著那個好,那必然就分裂出一個壞,可是道的運行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於是當那個壞的出現的時候,你就無法做到保持一顆平等心,心不能保持平衡,自然就會出現相應情緒的問題,這反過來加強我們的焦慮及擔心,形成負相暗示,導致惡性的循環,所以癥狀無法得到消除。即便是用藥,也很難達到康復而不複發,因為它違背了自然。

那應該怎樣做呢?

——聖人處無為之事。所謂處於無為,就是適應事物的自然規律,不造作!一切順應自然,順應它本來面目。「處於無為」用我們的話叫保持平等心。

那怎樣順應自然,保持平等心呢?

——就是不評判,不分析,保持覺知。

那怎樣做到不評判,不分析,保持覺知呢?

——言語道斷,再之後的只有在觀息法(註:1)的練習中去體悟了。因為語言已經無法再去做細緻的描述了,再描述就可能成為一個障礙,誤導大家了。

注1:觀息法是通過觀察呼吸的方式建立情緒的自我平衡,亦可達到凈化內心的作用。呼吸維持了生命的運轉,為人體提供了基礎的物質「氣」,中醫講「氣和血暢,百病不生」。生命伴隨著生命的開始到結束,呼吸的品質代表著生命的品質,持續的觀察呼吸,心就變得平靜。藉助觀察呼吸,讓我們迷茫的漂泊的「心」回歸安詳、平穩的生命本真。

觀息法具體練習步驟:

(1)選擇安靜不被打擾的環境,盤腿靜坐,腰背挺直,閉目。

(2)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以「平等心」的原則去觀察、覺知呼吸的進出,對於的當下的呼吸狀況以及頭腦中的念頭都要保持不批判、不聯想、不糾纏,只是如實單純地觀察呼吸。

(3)初始練習時間可以以20分鐘為限,逐步增加。

關於觀息法具體操作當中的疑問解答可參見《淡定是修鍊出來的》第二章第2節。


上學期間出現一些焦慮情緒是比較常見的,尤其是在高中階段,面臨高考,學校、家庭、社會等等各方面都有一定的壓力,所以出現抑鬱或焦慮情緒也不要擔心,可以找心理老師或醫院的心理治療師做心理諮詢或治療。


也許每個人都去做檢查的話,醫學上的健康人壓根沒有。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煩惱,只是內容和形式的不同而已。

高考除了考分數,其實也考心理承受能力。

高考完畢,青春期過去,這些癥狀都會緩解。


謝邀。

輕度焦慮+抑鬱,不用擔心。看醫生建議是吃藥還是做心理諮詢吧。

我猜可能建議你做諮詢,因為我看到了前半句診斷說明:「對某些問題或人際交往過分擔心,有恐慌的預感。」


焦慮有可能會引發抑鬱。。。但是抑鬱不一定因為焦慮。我曾經患有極重焦慮症,但是沒有並發抑鬱症,只是並發了極重強迫症。


推薦閱讀:

TAG:心理 | 抑鬱症 | 焦慮症 | 抑鬱 | 教育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