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樣唱歌才不至於飆高音的時候會累?

平時開始唱一兩首是沒有問題的,高音也上的去,但是越唱越覺得喉嚨負荷加大,會累,被扯傷了一樣。再飆就會破音了。


謝邀。

自然是混聲呀。

1.混聲是什麼

混聲:即Mixed Voice,聲樂技巧中的一個。 人們說話時聲帶是全部振動的,如果唱歌時聲帶全部振動,那就是用真聲在唱歌。混聲,就是解決頭聲區與胸聲區的銜接。

劃個重點:混聲解決換聲點問題,切換音區也因混聲變得簡單。混聲是指喉頭的位置和咽腔打開的長短、寬窄和收縮的比例調節到恰當好處,就是無論唱哪個聲部、無論節奏的變化快慢,音色始終統一,沒有痕迹感,並且頭腔共鳴和胸腔共鳴結合密切。

再簡單一點:穩定住喉頭,喉嚨不緊張不擠卡,聲帶閉合良好前提下,順利連接頭聲和胸聲。

連接頭聲和胸聲,這就是混聲的全部了!

2.混聲的作用

(1)統一聲區

混聲唱法能夠很好地使真聲與假聲結合,使高、中、低三個聲區統一起來, 成為一個整體。我們在演唱每一個聲區時,都需要以真聲為基礎,使低聲區、中聲區和高聲區三個聲區的音色統一成「一種音色」。

(2)統一音色

混聲唱法能獲得良好的統一的音色。使聲音音色保持不變、共鳴豐富,音域寬廣,氣息支持有力,音質甜美明亮。

(3)混合共鳴

混合共鳴是歌唱發聲運用共鳴的基本原則。掌握「混合共鳴」關鍵在於咽腔共鳴, 而咽腔共鳴穩定取決於可變共鳴管的穩定, 也就是喉頭的穩定。根據歌唱共鳴的要求,如果喉頭大幅度的上下移動,就達不到理想的共鳴效果。(此處向學友哥的喉位致敬)

運用混聲的前提

混聲是連接頭聲及胸聲順利地克服換聲點。首先,你得會頭聲(頭聲教程)和胸聲(胸聲教程)。現在先簡單講講小養成方法!

混聲養成兩部曲

(1)胸聲養成:

step1

用最直白的聲音(大白嗓)唱一個母音 a 的長音

在唱出母音的同時用拳頭擊打胸口(你沒看錯)

感覺到胸口出現一個

極小,極短的「啪」的聲音(即胸聲支點)

這時要迅速找到這個「啪」的聲音位置

並將長音 a 放在該聲音的位置上進行發聲

如此反覆練習

最後要求要做到不用手來輔助也能一下就找到

step2

先做嘔吐狀

在做嘔吐狀的同時

摸著自己的喉頭感受喉位的移動狀態

當練習深化後

感覺喉頭到降至第一種訓練方法中

出現的「啪」的聲音位置(即胸口)

感覺喉頭被裝在胸口

最後感覺通過喉頭的微微震動

引起整個胸腔的共鳴進行發聲

這裡必須要找喉頭通過震動發聲的感覺

注意!

一定不能是喉頭本身能發出聲音

否則可能出現大白嗓

(2)頭聲養成:

學貓貓叫「喵」,隨著越來越高,找共鳴感。

發「Yi」音練音階,找到頭部的共振感。

4

混聲練習方法

(1)「哼鳴」大法好!——你能哼到哪就能唱到哪

拿來曲子先哼鳴一遍,然後再唱,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使整個聲音置於面罩共鳴之中,將聲音統一起來。由於哼唱聲帶用力較小,聲音徘徊在聲鼻腔和鼻咽之間,聲音較易集中。因此很容易體會到面罩的共鳴,有助於音色的統一。須要強調的是,無論是做開口哼鳴還是閉口哼鳴,喉頭都一定要穩定,胸部要放鬆,氣息自然地沉落下去。

閉口哼鳴

即閉著嘴發「m」的音哼鳴

重點:喉頭放鬆,找到面罩共鳴感。

開口哼鳴

即開口音哼唱

重點:一旦找到面罩的共鳴感,就逐漸將這種感覺慢慢地延伸到 A、E、I、O、U 這幾個母音上去,即用「嗎,咩,咪,摸,木」代替閉口哼鳴。

切記:哼鳴的位置就是歌唱的位置。哼鳴同歌唱發聲一樣,對於初學者來說它是一種保護嗓音的、便於集中共鳴位置的良好途徑。掌握好哼鳴的要領,能有效地幫助歌唱者獲得高位置的頭腔共鳴和協調統一的聲音位置,避免在沒有正確發聲方法下過度用嗓帶來的嗓音危害問題等。

(2)母音練習:A、E、I、O、U

類似上文講的「嗎、咩、咪」,或者「咦、呀」都是母音的練習,用這些母音去代替一首歌的歌詞去唱的話,使聲音具有松、通和垂直感,有哼鳴集中的位置,這樣,所發出的聲音就會有既圓潤飽滿,有集中明亮的效果。

(3) 弱混聲練習

混聲練習的初步練習必須依靠弱聲(即不使用重機能來進行發聲的半聲狀態)來進行學習,在穩固弱混聲的前提下才能去發展混聲的音效。首先要先尋找弱混聲的聲音形態。

陳奕迅在演唱《你給我聽好》中「想哭就要笑,其實你知道煩惱會解決煩惱」這一樂句時,用的就是弱混聲技巧來進行演唱,你們可以自己體會一下。

注意事項

(1)氣息

整個練習當中,氣息的支撐非常重要,這又回到了我們的「呼吸」課

(一鍵傳送:唱歌時英雄氣短?手把手教你擺脫「尬式呼吸」,get正確呼吸技能)

(2)放鬆

初期不要過度地使用太大的聲音去練習,正所謂無招勝有招,以放鬆的狀態為始,有小就有大,在小的基礎上慢慢變大。

(3)交替

開口音和閉口音(或扁口音)要時常交替進行,以便聲帶適應用平衡混聲咬不同的字時的細微變化,音區也要逐漸擴開以鍛煉聲帶的張力以做到混聲的運用收放自如。

好了,知識傳授完畢,喝口水休息一下。好文不易擼,整理知識點、收集各種小情報、尋找小竅門小方法,你們可知道本醬熬得眼睛都快瞎了?!

所以乃們在看文之後、茶飯之餘、起床睡前,都不能忘記平日里的如影隨形的練習,這才是本醬最想要看到的學習風氣!


其實有好幾個誤區

1 高音是下部 氣息支持與發生位置兩個力的平衡對抗

2 閉合的力量不能過大,因為發生是氣息通過聲帶,聲帶高頻振動才會有高音的基礎音,如果氣息力量過大,或者閉合力量過大,都會破壞聲帶的閉合和穩定震動,那麼基礎音沒了。最重要的喉頭和聲帶出了問題,怎麼可能有好的高音?

3 高音靠的是共鳴,而共鳴是維持好聲帶的震動和閉合狀態,讓氣息支持好聲帶的高頻振動,然後讓聲音進入共鳴腔,加強反射混合,讓聲音變大,著色,所以高音靠共鳴,但共鳴只要打開喉嚨,使得聲音通道通暢,共鳴就自動得到了,且加強下部對抗就會維持和放大共鳴。你唱起來就更省力,因為你是全身協調用力的。

4 是唱高音的用力方向問題,你總想著向上,用力方向也是向上,這跟穩住低喉位和下沉氣息是違背的,記住往上唱是向下用力,用力呼氣時候你自己體會下自己的用力方向是向下還是向上?(注意區分用力方向和氣息方向)

可以看看這篇關於平衡對抗的文章

【看懂做到】關於唱歌用力方向和如何下沉氣息和穩住喉位 - Chester的文章 - 知乎

Chester:【看懂做到】關於唱歌用力方向和如何下沉氣息和穩住喉位?

zhuanlan.zhihu.com圖標

漂亮高音的根本,唱歌的核心肌肉運用!低喉位和核心肌肉對抗原理。 - Chester的文章 - 知乎

Chester:漂亮高音的根本,唱歌的核心肌肉運用!低喉位和核心肌肉對抗原理。?

zhuanlan.zhihu.com圖標


非專業,純屬愛好,臨近高考也很少練習了,視頻里的換氣聲有點大,而且因為鼻炎所以鼻音重。

最後那個「開」的時候,用感覺來講就是「餘氣裊裊,不絕如縷」這樣大概不會累。

這種感覺稍微一斷,就卡嗓破音了,我是在破之前閉的嘴……

當然,這個「開」的音根本不算高音,唱更高的音就要求更足且通暢的氣息。

然後就是,找一首高音舒緩、換聲不難的中節奏的歌曲練習,比如這首你是我的眼,這樣更好把握感覺。


首先,謝邀

然後這是我首答 可能說的有什麼不好的地方 歡迎大家斧正

首先我是音樂生,高二,學美聲的。雖然說聲樂分美聲和流行,但是說到底,還是有區別的,不然為什麼要分出來

我從小喜歡唱歌(因為喜歡音樂才去當的音樂生)然後,見老師的第一天,老師就告訴我少唱流行歌,這是有對抗成分的,所以我的第一條建議是,不要硬搬美聲唱法。

①唱歌的時候氣息很重要,首先要保持呼吸的平穩,最好用腹式呼吸,你的吐氣越穩,假聲越好聽,高音也越穩,不會有呲呲啦啦的感覺,還有就是在唱高音之前要找准換氣的點。

②之前看過什麼,仰頭好唱高音,低頭好唱低音,只是心理暗示而已,沒什麼太大的作用,使勁仰頭反而提嗓子。要保持身體的放鬆,尤其是肩膀,但是該使勁的地方一定要用勁,比如小腹和腰,這兩個地方是最給勁的,這就是為什麼很多歌手演出時習慣性高音向後彎腰。

③去過KTV的人應該深有感觸,在KTV唱歌放得更開,比在家裡感覺好多了。也不是因為人家音效設備什麼的多屌,就兩點,能聽到自己的聲音,音響聲音大而已。用小耳機唱歌,很容易不自信,感覺根本上不去,這也是一種心理暗示。要相信自己,第一次破音了,跑調了,就應該知道為什麼會這樣,第二次就把他改過來。

④唱歌的狀態,簡單地說就是想像一下,你正在向一個離你很遠的人喊話,沒錯,是喊,喊話。要把聲音放出去,不要憋在嘴裡,有一種頭頂豁然貫通的感覺hhhh

首答,可能有很多紕漏,我也只是寫了寫我自己唱歌的方法,不喜勿噴,謝謝。

希望對題主有幫助


孩子,你的唱歌方法不對。

其實,這是很多人都有的問題,因為沒有掌握到正確的唱歌方法。

錯誤的唱歌方法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唱歌容易累、喉嚨緊、聲音狀態不穩定(hold不住)。

掌握了正確唱歌方法的人會越唱越順暢,越唱高音越穩、狀態越好。

還有一個重要的對唱歌方式正確與否的判斷就是:

無論是簡單的歌還是有難度的歌,

你能感到自己的聲音是輕鬆的、有彈性的、通暢的,

而不是緊張的、僵硬的、費力的,如果是後者,那一定是錯了。

唱歌最重要的是先掌握唱歌的呼吸,後續的一切才能順利進行,

希望這篇文章能對你有所幫助:

bebolee:想唱歌,請先學會唱歌的呼吸?

zhuanlan.zhihu.com圖標


推薦閱讀:

怎麼正確地運用氣息?這幾個方法一些就會!
【想要高音不虛,低音不白,要學會「低音高唱」】
如何評價鹿晗的歌唱水平?
歌唱家一輩子都在練的4個絕招:吸著唱.哼著唱.說著唱.嘆著唱!
唱歌 用正確的方法唱 音過高不管是專業還是業餘喉頭都會有一點上升嗎?

TAG:音樂 | 唱歌 | 唱歌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