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粒子對撞真的有可能創造並且毀滅了一個微觀的宇宙麽?

除了如題目的好奇外 還有一個類似的好奇 曾經看過一個動畫 細胞 細胞核 分子.......一直放大下去看上去就是一個宇宙了 真的會這樣無限循環下去麽


這個最起碼現在不屬於科學範疇,因為無法證實或證偽,你可以開腦洞去想,算是小說家的幻想,但是並沒有物理學者正經地提出過這種思想。

一般認為,一直放大看下去,你只能看到普朗克尺度就沒辦法再放大了,大致為1.6x10的-35次方m,這就是最小尺度,再往下空間不再是你我熟知的形態。

這裡打個比方介紹下何為「不是你我熟知的形態」:學過物理你就應該知道,溫度實質上是一種統計學屬性,反映的是大量基本粒子(原子、分子)的平均動能,討論單個粒子的溫度是沒有意義的,溫度這個概念只出現在宏觀尺度,放大到微觀則逐漸還原為粒子動能,溫度是大量粒子的運動所表現出的整體性質。同樣的道理適用於空間,空間(以及時間)可能並非一種本質性的東西,而可能是另一種物質或能量形態在「宏觀」尺度的統計學屬性,放大到一定大小,時空就不再有意義,而是還原為更基本的某種東西。

至於這種「更基本的東西」是否就是所謂的微觀宇宙,對我們的宇宙而言,似乎並沒有任何意義,他們不會影響我們,我們也不可能影響他們,這就不是科學的範疇了。所以你提問有沒有可能是那樣,回答:有可能,但既不能證實或證偽,也沒有實際意義,這不是一個科學範疇內的問題。


當然有可能,在分形學中,我們總把微小化為宏大。那麼這麼有規律的宇宙中,非常有可能


如果這樣。那麼每個粒子都會擁有有甚至超過我們現有宏觀宇宙的熵,熱力學定律就會處於一個尷尬的境地。

解決辦法就是那種微觀尺度宇宙的熵不會與本宇宙發生熵的交互,這種情況就類似於不傳遞信息的超光速一樣,相對論允許,但對現實不會有任何影響。

簡而言之,我覺得要麼沒有,要麼有也看不到。

或者說,它可能是和我們宇宙概念完全不同的宇宙。

嗯,還是挺有意思的。。


如果在空間和時間尺度上做這麼大的放縮,我們的科技差的不知道有多遠。這種猜想也只能是猜想,那樣的世界可能只有自己才能暢遊其中。(我也曾經有過幾乎完全相同的設想)這種設想的實際意義雖然並不大,不過它對發散性的思維卻是一種鍛煉。


乾脆幫題主理下邏輯和認知,忘了出處了。

人類:一種也沒什麼特別的動物

大約在137億年前,經過所謂的「大爆炸」(Big Bang)之後,宇宙的物質、能量、時間、和空間才成了現在的樣子。宇宙的這些基本特徵,就成了「物理學」。

在這之後過了大約30萬年,物質和能量開始形成複雜的結構,稱為「原子」,再進一步構成「分子」。至於這些原子和分子的故事以及它們如何互動,就成了「化學」。

大約38億年前,在這個叫做地球的行星上,有些分子結合起來,形成一種特別龐大而又精細的結構,稱為「有機體」。有機體的故事,就成了「生物學」。

到了大約7萬年前,一些屬於「智人」這一物種的生物,開始創造出更複雜的架構,稱為「文化」。而這些人類文化繼續發展,就成了「歷史學」。

在歷史的路上,有三大重要革命:大約7萬年前,「認知革命」讓歷史正式啟動。大約1.2萬年前,「農業革命」讓歷史加速發展。而到了大約不過是500年前,「科學革命」可以說是讓歷史畫下句點而另創新局。


科幻中類似的描寫參見《地球往事:三體》


可能會出現像劉慈欣小說《微觀盡頭》里所寫的那樣,出現宇宙負片。


推薦閱讀: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宇宙大爆炸理論介紹
暗物質是否可能是高維空間 ?
丁榮培:宇宙大爆炸始於一個超級粒子
宇宙大爆炸理論,依據為什麼那麼少?
為什麼我們的宇宙在最開始的時候沒有形成奇點?

TAG:宇宙學 | 天體物理學 | 宇宙起源 | 宇宙 | 宇宙大爆炸 |